節目發展
節目開播
《天天飲食》剛剛開播時,各類服務性欄目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在沒有更多借鑑、參照和競爭的前提下,《天天飲食》闖出了一條較有特色的新路。《天天飲食》劇組幕後聚集了大批的精兵強將,其中部分是從 中央電視台另一檔欄目《夕陽紅》中抽調而來。在這些資深、內行、敬業的編導、撰稿、攝像和製片人共同努力之下,《天天飲食》節目的質量不斷提高,成為收視率不俗的欄目之一。因為是覆蓋全國的中央電視台,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各地區觀眾飲食習慣和品嘗口味的差異,為保證《天天飲食》每天提供一款新菜。幕後要做的案頭工作,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天天飲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關注,曾經默默無聞的 劉儀偉,也一舉成為知名的主持人。趁熱打鐵,匯集所播出的節目。
節目改版
2002年
2002年4月20日,《天天飲食》正式改版。隨著越來越多服務類欄目的出現,《天天飲食》面臨著必須提高和使之精品化的巨大壓力。較為集中和日益強烈的反饋——希望這檔服務性節目滿足更高層次和更加廣泛的觀眾需求。改版後的《天天飲食》無疑要盡力突出“綠色烹飪”概念,倡導廚房環保的新主張、新觀念,無論從用料、烹飪方法,還是廚房布局等等,“綠色環保”精神,都要在多方面得到具體的體現。
除強調綠色烹飪外,加強節目的文化含量,強調知識點,也是改版後一個特點。增加主持人語言的信息含量,使其言之有物而非漫無邊際。通過每日一菜,接觸更多的飲食時尚話題、時尚菜式,最終使節目成為飲食時尚的引領者。
突破以往單一的媒體模式,改版後的《天天飲食》,將實現嶄新的三位一體的媒體組合,即中央電視台、央視網和《天天飲食》雜誌的強強聯手、合力出擊。由輕工出版社加入的這次全新的媒體組合,在國內尚屬首例。平面與立體、紙質與網路等多重的展示手段,必將使《天天飲食》的觀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節目的第一手資料和最新動態,並進一步擴大收視觀眾群體,強化《天天飲食》的品牌效應。“男人下廚房”是《天天飲食》的一貫傳統,主持人以脫口秀的形式與觀眾切磋廚藝,節目設定上特別採取了主題化編排。新改版的《天天飲食》請到了林依輪掌勺做主持,打出的新口號是:“吃出時尚,吃出健康。”
2006年
2006年2月27日是欄目開播7周年,節目全新改版,在內容上增加了飲食製作、生活小竅門、營養小常識等。欄目播出時間調整至早間開機高峰8:36分播出,並打通了周一至周日的播出,這使得欄目在保持原有的固定收視人群的基礎上,吸納原早間時段的收視人群,同時擴大了南方地區的收視影響,周六周日欄目的播出將吸引更多的家庭收視人群,使欄目的收視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節目形態
每期介紹一道居家常吃的家常菜的做法,手法上打破了已往由專業廚師單純傳授烹飪技藝的傳統節目形態,代之以主持人與觀眾邊聊天邊介紹的節目形式,場景設計也由傳統的單一灶台轉入了現代的廚房飯廳。每周一期將有嘉賓參與節目,嘉賓陣容來自各界名流,目的不僅在於提高節目的觀賞性,還向觀眾拉近、揭示名人、明星生活的另一側面。從而達到欄目與觀眾的良性互動,實現“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和貼近時尚、以服務為本”的創辦宗旨。
收視對象
收視對象為25-60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70%,關注健康,關注飲食文化。
歷任主持
第一任 | 第二任 | 第三任 | 第四任 | 第五任 | 第六任 | 第七任 | 第八任 |
---|---|---|---|---|---|---|---|
劉儀偉 | 汪洋 | 常笑 | 侯軍 | 林依輪 | 董浩 | 任魯豫 | 張東、王雪純、陳志峰、嚴藝 |
收視率
《天天飲食》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全國每天的固定觀眾有500多萬人。2004年,《天天飲食》在央視一套的收視率排名從第30名一躍為第20名。
節目評價
《天天飲食》在提高客群的接收效果方面有兩點做得很好。比如用料的主料、輔料,需要特別提醒的地方,像一些小常識,還有烹飪所需的時間等等。另外還有李白的詩,李時珍關於生薑的藥用、食用價值的一段話。充分運用鏡頭語言,突出了重點,引起觀眾的注意,另一點是主持人充分使用體態語,表情、語調、動作都很配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天天飲食》欄目經過幾年的努力摸索和不斷創新,已經形成了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的集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身的特色鮮明的欄目。將現場烹飪點評和明星侃談文化等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內容豐富,張馳有度,風格獨特,成為擁有固定收視群和高收視率的品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