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80後的青年,也該是我們知青這一代的後人,活得比我們怎么樣呢?肯定有人說,幸運、輕鬆、瀟灑……,我則想說:確實比我們瀟灑,但,不見得幸運,更不見得輕鬆!鄭淇的人生證明了我的判斷,而這本文集會讓不了解鄭淇的人看到我對他們這一代人的評價:我們的後代,活得比我們這代真實。
真實,何等重要的品質,對於人,對於文,都堪稱為衡量的第一標準。沒有了真實,遑論為人、為文?!
鄭淇的這本文集,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都具有生活的真實,更具有藝術的真實。要具有這兩個真實,似乎不難卻也不易,有的人做人一輩子或做文一輩子,似寫出一些不錯的文字,再將那些文字咀嚼一番,發現根本無法感動人,究其因何為?答曰:不真誠。而鄭淇是真誠的,她的心是真誠的,她的文字是真誠的,因而,她感動許多前輩、同輩,我相信比她年輕的90後們,讀後,也一定會感動。
導讀
序三
許永惠
鄭淇是個優秀的女孩。這不僅是身為長輩的我對她由衷的評價,亦是與她同代的年輕人有感而發的褒揚。
我與她的相識,緣於我們的共同朋友,更緣於文學的共同愛好。憑著彼此好感覺,我們很快成了忘年交,甚至她還尊我為她的“另一個媽媽”,我雖覺愧當,卻也樂得真有這么個女兒,豈非老天對我的補缺與犒賞。
初識她時,她正陷在父親病重住院,奶奶又先行離世的重重陰雲籠罩之中,我卻愛莫能助。不僅因我是局外人,更因我人生已看多了生老病死,認定一切聽命隨緣,心愈發淡然。她送走父親後,我們才有較多接觸與交流。感受著她的喪父悲情,我試圖勸慰開導她,才發現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微薄。惟寄希望於時間這療傷藥,相信她的自身力量。本以為她參與心理諮詢和救助的公益事業,必有一定的心靈解藥,但卻發現:醫不自治啊!當5·12汶川大地震後,我的心在被天地無情生命莫測震撼時,立刻想到鄭淇,希望這大災難能把她震出個人的小災區,分散稀釋她心中的愁結與苦水。但沒想到這巨大的陰影,更是把她壓入巨大的悲痛與惶恐中,她的受災區擴大了,我的心更是為她懸浮著。
她是個聰智善良、富有思想情感的女孩,正因此,她才會倍受傷害。“什麼是死亡?人為什麼會死?”“父親幫助過很多人,老天為什麼苛待他?”“……”她在諸多為什麼的輪番追擊下,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她應該明白:這世間多少事是無法解釋也無須去解答的。對某一事物探究越多,就越發不明白。這也是一些頂尖科學家到最後會去信神的原因。鄭淇畢竟年紀還輕,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沒有足夠強大的承受與解脫能力。幸好她有文學,幸好她牢牢抓住了這根可以直抵心靈的救命稻草。
她的文學細胞是與生俱來的,從小就喜愛看書寫作,也愛看電影。書和電影給了她不少感悟,也催發了她的想像力。寫作則是她的豐富情感與幻想的最佳載體。她的作品曾幾次獲過獎。但她父親擔心寫作影響她的學業,曾阻止過她。可阻止不了的是他自己的遺傳因子在女兒身上的萌動、阻止不了她對文學難以割捨的愛。她為自己開闢了一片精神的後花園,在這裡自由地栽種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她在小說里剖析人性,放飛自己的夢想;在散文中真實地傾泄自己的情感,感悟著人生的點滴。她在這個風雨不侵是非不攏的心靈棲息地自娛自樂,也在這裡流淚療傷。
悲傷並不全是壞事,它能激發靈感,引導思考,豐富創造力。當命運狠狠鞭笞她時,她知道此時任何人的勸慰都如隔靴搔癢,她也不願以自己的負面情緒去影響干擾別人。惟有自救,自己才是自己最好最可信賴的朋友。於是,她依託於自己鍾愛的文學,不僅在日記中盡情發泄自己的情緒,還別出心裁地把自己分裂為情緒化與理智型的兩個人在美好的幻覺中通信。人是需要發泄與傾訴的,從中得以放鬆和救助。鄭淇實在聰明,她找到自我療傷的最佳方式。
命運的公正在於它無情地打擊一個人時,也會在另一方面成全這個人。閱畢鄭淇的這部書稿,一大部分的文字是在喪父之後寫就的,品味這些作品,不難看出她文字功底的提升,更看出她思想層次、素養境界的提升。尤其是她的日記,竟得到資深作家由衷的讚嘆:好極了!確實是好!雖然,看了她這些作品,我幾次流淚了,但掩卷後我甚感欣慰。我想,文學終於引領她從心靈的死胡同里鑽出來了。她明白了自己“一個人活著兩個人的份”,認定父親還活著,“我活著,他亦活著,我們一道在走人生的道路,雖然腳步比起從前沉重許多,但這是我目前惟一行走的動力。”是的,鄭淇,說得好,你的生命是父親的惟一延續,他未了的心愿與期望全指靠你,你忍心讓他的魂魄不安寧?死未免不是一種解脫,活著更需要勇氣與毅力。有父親去世的這碗苦酒墊底,我相信,你未來人生路上的任何苦酒皆不在話下了。一個人活著兩個人的份,必定更沉重,但一個人若懷揣兩個人的動力,必定活得更精彩。憑你的素質,再盡你的努力,你必無愧成為這代人的佼佼者。你父親是還活著,這世上只要有人在念想他,他就還活著,何況他是你無法捨去的生命支柱。他的眼眸一刻也不會離開你,我想,他再怎么嚴厲要求你,此書問世時也會舒心地笑了。
最後我不妨再對鄭淇贅言幾句:人身是個極有限的容器,老是往裡裝悲傷與煩苦,快樂與瀟灑就裝不下了。人的一生就得像整理自己的房間一樣,不斷清除一些沒用甚至有礙的東西,妝點更多令自己養心益性的舒適與美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不要只看到你失去的,多想想你所擁有的。同來人世走一遭,何不讓自己活得更超然灑脫些,就如你不時拋開身邊的一切,打起背包,將自己放逐幾天一樣,我欣賞你這樣。如此亦有助於你的寫作思維更開拓,作品更出彩。
作者簡介
鄭頎,女,80後。酷愛寫作、電影、音樂和旅行。嗜美食、咖啡和茶。
基本信息
作者:鄭頎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
開本:889×1194mm1/32
字數:290千字
印張:12.5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42.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