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澤》

《夢澤》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李商隱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

李商隱

詩詞正文

夢澤悲風動白茅,
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虛減宮廚為細腰。

注釋

⑴夢澤:楚地有雲、夢二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即今洞庭湖一帶。

⑵悲風動白茅:一說為秋季。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一說為春夏之交,白茅花開之季。白茅:《左傳》杜註:“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周時楚國每年向周天子進貢包茅,以供祭祀時濾酒用。商隱過楚地,故言楚物。又白茅亦象徵女性。《詩經·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⑶楚王:楚靈王,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荒淫無道之君。《墨子》:“楚靈王好細腰,其臣皆三飯為節。”《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後漢書·馬廖傳》:“傳曰: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作品鑑賞

公元848年(大中二年 )秋天,作者由桂林北返長安,途經夢澤一帶時,因眼前景物的觸發,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慨,寫下了這首詩。夢澤,這裡約指今湖南北部長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一片湖澤地區。

首句“夢澤悲風動白茅”寫望中所見夢澤秋天荒涼景象。茫茫湖澤荒野,極目所見,惟有連天的白茅。

曠野上的秋風,吹動白茅,發出蕭蕭悲聲。這曠遠迷茫、充滿悲涼蕭殺氣氛的景象,本來就很容易引發懷古傷今的情感。加上這一帶原是楚國舊地,眼前的茫茫白茅又和歷史上楚國向周天子貢包茅的故事有某種意念上的關聯。第二句“楚王葬盡滿城嬌”。在詩人腦海里想起一連串楚國舊事平常最熟悉的是楚宮細腰故事。

相傳楚靈王好細腰的故事,先秦兩漢典籍中多所記載。例如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後漢書·馬廖傳》)的記載,但範圍卻由“宮中”擴展到“滿城”,為害的程度也由“多餓死”變成“葬盡”。突出了“好細腰”的楚王這一癖好為禍之慘酷。但“葬盡滿城嬌”的想像卻和眼前“悲風動白茅”的蕭瑟荒涼景象難以分辨。這悲風陣陣、白茅蕭蕭的地下,也許正埋葬著當日為細腰而斷送青春與生命的女子的累累白骨呢。眼前的景象使詩人因歷史想像而引起的悲悽之感更加強烈了。楚王罪孽深重,成為這場千古悲劇的製造者。作者憤慨之情溢於言表。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由於楚靈王好細腰,這條審美標準風靡一時,成了滿城年輕女子的共同追求目標。她們心甘情願地競相節食減膳,以便在楚王面前輕歌曼舞,呈現自己綽約纖柔的風姿,博得楚王的垂青和寵愛。她們似乎絲毫沒有想到,這樣的細腰曼舞又能持續多久。此時細腰競妍,將來也難保不成為地下的累累白骨。這兩句中,“未知”、“虛減”,前呼後應,正是對追逐細腰悲劇的點睛之筆。諷刺入骨,又悲涼徹骨。在諷刺之中寄寓同情,又含有一種悲天憫人式的冷峻。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一生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詩歌成就很高,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在內容上,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在藝術上,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像豐富,格律嚴整,風格婉轉纏綿,文學價值較高。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