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的《塞下曲其一》
原文
塞下曲(其一)
鷲翎金僕姑,
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
千營共一呼。
注釋
鷲翎:箭尾羽毛。
金僕姑:神箭名。不需箭術好也能命中目標。
燕尾: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
蝥弧:旗名。
獨立:猶言屹立。
揚新令:揚動令旗下達新命令。
譯文
將軍配戴著用鷲鳥的羽毛做箭尾的神箭,校場四周燕尾形刺繡的旌旗飄帶迎風飄動。將軍屹立在指揮台上,揮動手上的令旗下達新的命令,千營的將士一齊回應,聲威震天。
賞析
此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使人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作者
盧綸
唐大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舊唐書·盧簡辭傳》說盧簡辭(盧綸之子)原籍范陽,後來徙家於蒲,未可信。趙遴《因話錄》卷三記其侄趙櫓著《鄉籍》一書,大誇河中人物之盛,以趙家為最著,說盧綸為趙家的女婿,盧綸的妻子為趙櫓的姑姑,談到外家敬氏,說"先世亦出自河中"。據此可知,盧綸祖上也居河中,不會為范陽人。而很可能因為范陽盧家為名族,便妄指范陽為盧綸祖籍。
王昌齡的《塞下曲·其一》
原文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註解
1,幽,並: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2,:遊俠兒:指恃武勇,逞意氣而輕視性命的人.
韻譯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評析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勸世上少年,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作者
王昌齡
(約690- 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作品鑑賞
作品評析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勸世上少年、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歷史評價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其最具代表的就是幽幽明鏡,聲聲動人的《出塞》了。
作者簡介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