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震來了怎么辦》一書圖文並茂,用簡捷、通俗、準確的語言從“地震是怎么發生”的開始講起,詳細地介紹了地震常識,特彆強調了“地震來了莫慌亂”,“應急避震要注意什麼”,“如果被埋壓怎么辦”,“災後生活注意什麼”等方面的知識,幫助讀者了解一些實用的防震減災常識,掌握簡單易行的震時應急避險措施及震後自救互救的方法,提高人們面臨地震災害的應對能力,有助增強心理承受力。內容簡介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慘重災情,舉世震驚!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黨政軍民迅速應對,華夏子孫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抗震救災的偉大鬥爭在中華大地上悲壯地展開。要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必須不斷強化全民的防震減災意識。地震雖然可怕,但人在震災面前並非無能為力。像汶川這樣的毀滅性地震畢竟不多見,當破壞性地震來臨時,如果人們掌握了一定的防震減災知識,大多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地震來了怎么辦》是在地震出版社所著的《防震減災常識》讀本的基礎上再創作而成。衷心希望它能幫助廣大讀者認識地震發生的成因,了解一些實用的防震減災常識,掌握簡單易行的震時應急避險和震後自救互救方法,增強對地震災害的應對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文章節選
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1)滄海桑田的變遷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山山水水都鐫刻著大地滄海桑田變遷的足跡。我國著名的東嶽泰山,古往今來,人們無不讚美它的雄渾偉岸,“穩如泰山”更為許多人所稱道。其實,泰山並不穩定,100萬年以來,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處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盤山公路邊陡峻山崖上顯示的地層彎曲與變形……無不書寫著大地變遷的歷史。這一切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殼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喜馬拉雅山至今還在升高,只是由於地殼的運動大多十分緩慢,因此人們並不覺察。
(2)地震的發生
然而,地殼的運動與變化並非都是緩慢的,有時也會出現突然的、快速的運動;這種運動引起地球表層的振動,就是地震。人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動,如開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們更關心的是容易造成災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地震的類型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占全球地震數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響範圍較小,發生得也較少,約占全球地震數的7%。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當地下溶洞或礦山採空區支撐不住頂部的壓力時,就會塌陷引起振動。這類地震更少,大約不到全球地震數的3%,引起的破壞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