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79年,《西安地質學院學報》創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1998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學報》。
1999年,獲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陝西省高校優秀學報二等獎。
2003年,更名為《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4年,更名為《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6年,獲教育部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2008年,獲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9年,獲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5年,變更為雙月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主要報導地學領域創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地學的前沿和進展信息,重點反映地學前緣及交叉學科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設有基礎地質與礦產地質、水資源與環境、套用地球物理、工程地質、地球信息科學等欄目;面向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地學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員、專家、院校師生等相關人員。
編委人員
據2018年3月《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編輯委員會有責任編輯5人、委員71人。
責任編輯:孫守增、馬文軍、劉青青、楊陽、劉洪濤
委員:山侖、馬建、門玉明、王任享、王文科、王焰新、毛景文、盧耀如、湯中立、朱光明、朱祥坤、朱筱敏、安芷生、劉池陽、劉光鼎、劉寶珺、劉建朝、劉家鐸、劉嘉麒、許志琴、孫建國、任戰利、張連昌、張國偉、張勤、李雲峰、李文淵、李慶春、李佩成、李勇、陳駿、陳華勇、陳毓川、何繼善、宋謝炎、林學鈺、鄭有業、鄭綿平、范宏瑞、周美夫、金巍、趙文津、趙法鎖、趙鵬大、侯增謙、錢壯志、秦克章、秦勇、莫宣學、倪培、殷躍平、常印佛、黃潤秋、謝和平、彭建兵、舒德乾、賴紹聰、裴先治、裴榮富、翟明國、翟裕生、薛春紀、魏子卿、戴塔根、Benedetto De Vivo(義大利)、 Byong-Wook Cho(韓國)、Cary T Chiou(美國)、Clifford I Voss(美國)、Daniel J Lehrmann(美國)、 Maria L Frezzotti(義大利)、Zhao-shan Chang(澳大利亞)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共出版文獻2794篇。
收錄情況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2014)、美國地質學題錄與索引、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美國《石油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AJ)(2014)、英國《動物學記錄》、波蘭《哥白尼索引》、中國科技期刊文摘、中國地質文摘(核心期刊)、中國石油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版)、台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地質文獻資料庫、中國石油文獻資料庫、中國地理學文獻資料庫、中國測繪文獻資料庫、中國無機化學文獻資料庫、教育部科技論文線上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總被下載431307次、總被引2099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2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18。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堅持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刊方向,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規,以反映中國地球科學領域最新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主要任務,以促進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目的。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雜誌社社長 | 孫守增 |
雜誌社副社長 | 劉樺、芮海田 |
主任委員 | 馬建 |
副主任委員 | 湯中立、李佩成、劉建朝 |
編輯部主任 | 馬文軍 |
主編 | 劉建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