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1年5月7日)平裝:28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222075216,9787222075214
條形碼:9787222075214
商品尺寸:20.8x14.8x2.2cm
商品重量:340g
品牌:天津華文天下
ASIN:B004Y3VIRS
內容簡介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倉央嘉措,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故事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謎題,他寫下世間最深情的詩篇,他演繹世間最美的情郎。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在三百年前感動了無數人,三百年後,他依然再感動著如今的世人。傳說中,他是蓮花生大師轉世,他精通世間最深奧的佛法,卻用最質樸的詩句廣為布道。他擁有世間最尊崇的身份,卻又深入最深的紅塵。他“質本潔來還潔去”,他用生命,演繹了一場詩歌之美,佛法之美。
倉央嘉措是一個不得不讀的人,倉央嘉措的詩歌亦是不可不讀的經典。白落梅用世間最美的文筆,將倉央嘉措的生平與他的詩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真實並唯美,質樸又深情的倉央嘉措。讓我們一起領略上師的佛法,讓我們一起領悟上師的深情。
編輯推薦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是白落梅繼《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之後的又一散文力作。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中最具傳奇性、最受愛戴、最受尊崇的上師。倉央嘉措從寂寞深遠的雪域高原,走入這最深的紅塵之中,憑藉一首《不負如來不負卿》,以及被誤傳的《見與不見》(即《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最好不相見》等“倉央嘉措情詩”而紅遍紅塵。微博的推動、《非誠勿擾2》的推波助瀾,讓倉央嘉措“沒有最紅,只有更紅”。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帶我們與深入紅塵的上師倉央嘉措重逢了,我們在經歷了對其種種的誤讀之後,帶著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深情,以及更多的虔誠,拜讀這世間最美的情郎、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作者簡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心似蘭草,文字清淡。其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三十餘篇。作品常見於《讀者》等雜誌。讀者盛讚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恍若夢中一相逢》《煙月不知人事改》《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目錄
引言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第一卷 但曾相見便相知
探 尋•003
緣 聚•007
信 仰•011
夢 境•016
輪 回•021
秘 密•026
第二卷 落花比汝尚多情
神 山•033
訣 別•039
坐 床•043
囚 鳥•049
問 佛•056
渡 口•062
第三卷 為卿憔悴欲成塵
風 情•069
煙 火•075
罪 證•081
錯 誤•087
執 迷•092
破 碎•097
第四卷 此行莫恨天涯遠
成 敗•105
煙 雲•110
劫 數•115
菩 提•120
慘 劇•125
誓 約•131
第五卷 不觀生滅與無常
聖 湖•139
玄 機•143
塵 網•148
秘 傳•153
重 生•158
獨 活•162
第六卷 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 涯•169
歸 宿•175
轉 世•180
容 顏•186
宿 緣•190
因 果•195
附錄一 倉央嘉措情歌全集•205
附錄二 倉央嘉措年譜•267
序言
引言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很多年前,喜歡席慕容的詩。那時候總是會期待,在開滿梔子花的山頭,與某個有緣人,可以有一段清澈的相遇。也許後來真的有了,也許真的攜手走過紅塵陌上。直到某一天,我們又孤獨到將彼此忘記。
流年日深,許多事已經模糊不清了。我們總說,如果沒有遇見你,或許日子過得有些平淡,但是卻寧靜安好。這人間的因果宿命,早有安排,而每個人,都有一本定製好的命冊,不容得你我隨意刪改。
我們都應該相信,世間萬物,皆有情緣。哪怕頑石劣土,枯草朽木,只要給予陽光雨露,給予慈悲關愛,無不讓人感受到自然造化的神奇,以及上蒼賦予它們的使命。所以在西藏,我們都願意認同那些信眾的說法,相信每一隻牛羊都有情感、每一株草木都有靈魂、每一片流雲都有眼淚,而山川河流、飛禽蟲蟻,都有其不可言說的佛性與尊嚴。
倉央嘉措,亦是萬物之中的一粒微塵,但他卻是一粒讓眾生感動的微塵。捧讀他的情詩,就像是與一場傷感的溫柔相遇,我們被柔軟的愛深深砸傷,卻一往無悔。每一天,都有人跋山涉水將他尋找,只為一廂情願的諾言。每一天,都有人為他點燃一盞酥油燈,在佛前長跪不起。仿佛必須要以這樣痴情的方式,才可以換得一次擦肩,一個回眸。
卻不知,倉央嘉措這個人間活佛,早已幻化為塵,只為與眾生,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而我們,再無須守在某個荒蕪的渡口,或是日落的菩提樹下,痴痴地將他等待。既是聽信因果,當知人生緣起緣滅,來來去去,離離合合,不可強求。
流水一夢,遍地春遠。擱筆之時,寫下一首小詩,不是為了淡淡送離,也不是為了刻意將誰記起。只是在淺色光年裡,想要寬容地珍惜。世事蒼茫浩蕩,願人世間萬物生靈,都可以隨遇而安。
也許有過去
也許只有
在回憶里才能再見你
紅塵如泥
而我在最深的紅塵里
與你相遇
又在風輕雲淡的光陰下
匆匆別離
也許我還是我
也許你還是你
也許有一天
在亂世的紅塵里
還可以聞到彼此的呼吸
那時候
我答應你
在最煙火的人間沉迷
並且
再也不輕易說分離
文摘
第一卷但曾相見便相知探 尋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總是會在茫然失措之時,這樣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是為了各自的使命優遊於人間,是為了某種不可言說的信仰,又或者僅僅只是為了一種簡單的存在?人生步步皆是局,這設局的人究竟是誰,你我都無從知曉。我們總是從這個熱鬧的舞場轉至那個寂寞的戲台,演來演去,無非一個你,無非一個我。在湛湛的光陰下,說幾句陰晴圓缺的話,品一盞濃淡冷暖的茶。
這人間,最風塵、最蒼茫、也最無情,明明給了我們棲身的角落,心卻無處安放。可我們還是一廂情願地在塵世輾轉,山一程,水一程,背著行囊要去遠方,為了心中的夢想。眾生萬相,情懷不同,人生際遇不同,神往的地方也不同。有人痴迷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越,有人貪戀大漠風沙、蕭蕭易水的蒼涼。有人喜歡在老屋的窗檐下做一場潮濕的夢,有人卻願意背井離鄉,去探尋古老荒原埋藏的因果故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鄉,有從小生長的故鄉,也有心靈的故鄉。真實的故土,許是山青水碧、石橋煙柳、木屋安寧。內心的家園,許是黃塵古道、雪域高原、長風浩蕩。我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可為了心中不平凡的夢想,卻甘願做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瀟灑地與故鄉揮別,去叩醒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那些沉默了千年的文化。
西藏,那個離天很近,離夢很遠的地方,這些年,多少人為了這方神性的土地,一路風塵踏上漫漫征程。曾幾何時,這廣袤的荒原,成了無數遊子魂思神往的故鄉。許多人對這遙遠的天邊都倍感陌生,甚至一無所知,卻依舊一往情深地將靈魂投宿於此。一定有些什麼,讓我們如此痴迷不已,也許是藏地隱埋的神奇秘密,是飄搖經幡昭示的輪迴,是來自遠古文明的咒語。
有些人不辭萬里趕赴至此,只為了舀一罐青海湖的聖水,只為了看一眼布達拉宮的日落,只為了疊合文成公主走過的腳印,只為了朗讀一首倉央嘉措的詩行,也為了目睹一次牧民趕著馬匹、牛羊從一個草場遷徙到另一個草場,將一段故事延續到另一段故事裡。又或是觀望一次天葬,看著禿鷲將屍體啄食得乾乾淨淨,一具軀體轉瞬即消,連一件青衫也帶不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此生成佛,是為了超度眾生苦難。
一路上,看到藏民穿著簡陋的衣衫跪地匍匐前行,眼神中帶著不可動搖的堅定。他們選擇以這種虔誠的方式走完漫漫征途,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尋找如夢的前生。所有打他們身邊走過的人,都會感動得淚流滿面,亦想為他們承擔些什麼,卻是那么無能為力。這么多的人,都是為了朝覲生命,去布達拉宮,接受最聖潔的洗禮。那一片湛藍的天空,有蒼鷹展翅飛過,驚散的流雲,觸手可及。
追逐一個夢,或許只需要三年五載,尋找一個人,到底要耗費多久的光陰?雪山安靜地偎依在高原,聖湖倒映在潔白的群峰。在這裡,有格桑開花,芨芨草在風中搖擺,在這裡,我們的愛是如此簡單,只為了邂逅一雙藏羚羊的眼睛。歲月更迭,王朝易主,多少風雲霸業,都在歷史長河裡無聲淹沒,可以讓我們記住的人和事寥若晨星。而這片土地,永遠這樣不驚不擾,多少人想要撩開薄霧下那層神秘的面紗,卻發覺原來這看似貧瘠的地方竟是這般富饒。任憑歲月揚鞭抽打年華,世事早已面目全非,而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塵一沙都毫髮無損。
這裡的煙火很稀疏,我們都是從最深的紅塵來到藏地,放下塵世的一切尊貴和榮華,也帶來了許多紛亂塵土和繁蕪心事。雲山萬里,冷月長風,儘管這裡的自然環境許多人無法適應,但是既然選擇來到此處,就打算和這裡的荒原雪域同生共死。事實上,我們都明白,如此跋山涉水,迫不及待地趕赴,是為了尋找一個人,一個名字,一首情詩。只是這人間有許多事,不容許你我輕易道破,宿命有太多無法參透的玄機。仿佛因了這些玄機,萬物才有了令人追根問底的理由。
在西藏,那么多轉世的達賴喇嘛,為何我們偏偏記住的是倉央嘉措?也許來過以及不曾來過的人,都會明白,那是因為他是一位情僧,一位動人心魄的情僧。他的情詩,亦是情花,遍灑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令繁花滋長,情緣流長。我們難以忘懷的或許不是這位轉世靈童多么傳奇的身世,不是他接客群生膜拜的神佛高度,而是他對紅塵深刻的眷念,對情愛的不能割捨。我們為之感動,為之流淚的,是倉央嘉措的情詩,寫了三百年,也唱徹了三百年的情詩。
歲月無情,流年日深,歷史的許多章節都被刪改。歲月亦有情,它做了時間的信差,傳遞了三百年前的故事。面對情感,無論多么堅狠的心也會變得柔軟,所以每一個讀過倉央嘉措情詩的人,都會陷入那滔滔的情海里,難以自拔。明朝劇作家湯顯祖曾在《牡丹亭》里寫道:“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我們都是為情而生,為情而死的人,儘管割捨不了名利、放棄不了榮華,卻總會不慎溺於愛河裡,為自己的失足付出沉重的代價。
看著遠處遙遙相望的佛塔,不知是哪位高僧為自己的前世修建,並在這裡許下過誓言。我們並不是高僧,不為修行,不為追問前生,卻對這裡充滿宿命般的好奇與眷念。也許我們注定只是過客,給不起這片土地任何的承諾,卻也無須詢問聚散的因果。如果真的可以找到前因,那么此行無悔,就請佛,將我封印在遙遠的阿拉古道,永不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