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法門寺》

《圖說法門寺》

曼荼羅有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曼荼羅,一個是表明佛之理德的,一個是表明佛之智德的。實際上是因為密教經典幽深玄遠,不容易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故假借彩繪丹青的圖畫、形象來開示一般初學的人,使他們從這些圖畫形象的標識裡面覺悟到自己本有的理、智兩部功德。這兩部曼茶羅將密宗兩部大經《大日經》、《金剛頂經》的思想內容,用圖像表達出來。它網羅宇宙萬象,包括十界聖凡,上下尊卑,染淨邪正,兼收並蓄,可以說是宇宙法界的縮影。

基本信息

前言

三秦開土,遍地是寶,陝西是文物大省,這是被歷史和現實證明了的。而在陝西數之不盡的文物天地里,法門寺文化獨領風騷。
法門寺,是周原孔道旁的一座千年古剎。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十公里處的法門鎮(亦稱崇正鎮,即漢時的美陽縣治,唐時的岐陽縣治)。其東距西安一百一十公里,西至寶雞九十公里,南臨渭水,隔水與秦嶺主峰太白山遙相對峙;北依美山,土地平曠,風光綺麗。《詩經·大雅·綿》曰:“周原臁滕,饉荼如飴”,是說這裡長的野草也是甘甜可口的。三千年來,這裡物華天寶,人文薈萃。
1981年8月24日,明萬曆年間修造的法門寺十三級磚塔(即“真身寶塔”),在經歷了三百七十五年的風風雨雨後,因雨水浸滲而半邊坍塌。1987年在重修磚塔、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塔下唐代地宮,從而使珍藏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的唐皇室瑰寶得以面世,特別是佛教界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的重現,震動了海內外。這批文物在社會、政治、經濟、宗教、科技、美術及中外交流等各方面研究上,都具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它的發現,揭開了由華夏歷史積澱而成的法門寺文化的新篇章,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
二十年來,法門寺文化現象引起海內外各界的普遍關注。這裡以居高臨下、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特殊的文化交流方式,每年接納近百萬人的觀光、旅遊、朝拜。以法門寺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不同專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從未間斷,近年來已開展十餘次,規格一次高於一次、規模一次大於一次。“法門學”已成為一門“顯學”走向世界。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時親臨考察,佛教團體不時在這裡舉行佛教法會,有關國家的元首、貴賓頻頻往返於西安——法門寺之間。這是我國大西北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
2003年春,面向21世紀、面向世界的法門寺聖地建設終於拉開了序幕。海峽兩岸攜手,規劃了將法門寺建設為世界佛教聖地的藍圖。2009年5月9日,新建成的法門寺佛區合十舍利塔正式對外開放。現已成為21世紀世界佛教標誌性建築和世界佛教的文化符號,讓大唐王朝“窮天上之莊嚴,極人間之煥麗”的歷史畫卷得以展現,成為安奉“不二於世”、最高等級、最神聖之佛祖釋迦牟尼真身的聖地靈境。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對外開放,更全面的來展現聖地佛教的世界。法門寺已成為中華民族在21世紀對人類的一大貢獻而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可以預見,新的法門寺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我國、為世界做出獨特的貢獻!

精彩書摘

法門寺地宮文物出土後,研究人員立即展開了對文物和遺址的研究工作,此時,發掘地宮時的一些神秘現象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在發掘時,考古人員發現,整個地宮的四壁塗黑,後室中部堆積薰香灰,八重寶函中盛放液體,在第一道石門上有用白粉書寫的神秘咒語,還有,許多文物上鏨刻的紋飾和以往出土同時代器物大不相同,它究竟代表達了什麼7地宮中所有文物的陳放表面上看似凌亂,除去自然作用力對它的影響,即可發現這批文物擺放有序,似乎在遵循著某一種規則:地宮中遍地的金錢僅僅只是象徵著“黃金鋪地”嗎7種種的神秘現象令研究人員百思不得其解,這批文物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地宮封閉前這裡曾發生過什麼,這些都成為一個謎。
經過法門寺博物館、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以及陝西省考古所等各方面專家的潛心研究,終於於1994年成功破譯了法門寺地宮的秘密,逐漸揭開了地宮發掘時各種現象神秘的面紗,提出了法門寺地宮是佛教密宗“無上法界”、是正純密教文化“最高結集”的觀點。專家們認為它是中國密教的最高道場,而整個法門寺地宮就是一個“唐密曼荼羅世界”。
說到唐密,必須先要了解密教的概念。密教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上講,密教為佛教發展的一個階段。佛學家認為,佛教自創始至公元13世紀,大約1800年歷史,這1800年可分為三個600年,早期的600年被認為是小乘佛教,即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中期的600年是大乘佛教;而後期的600年則是密乘佛教了,即密教階段。密教階段可以說是佛教整個體系都比較完善的階段。
乘,是梵文yana的意譯,義為乘載或道路。公元1世紀前後,印度佛教內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學說和教義教規的派別,以“普渡眾生”為目的,在發展中又受到印度民間宗教以及希臘、伊朗文化的影響,其哲學思辨成分更為豐富。他們視信奉之教義為一隻巨大的船,可運載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槧解脫的彼岸,從而成就佛果。所以這一派自稱“大乘”,而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稱為“小乘”。“大乘”意為大的載體或寬廣道路:“小乘”意為小的載體或狹窄道路。當然,“小乘”之稱不為原始教派所承認,例如現在緬甸、泰國、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國的佛教,堅持自稱為“南傳上座部佛教”。
大約在公元6~7世紀,大乘佛教逐漸在印度衰落,密教開始興起。密教,梵文音稱恆特羅,也稱真言乘、金剛乘,是印度大乘佛教發展的後期產物,汲取印度原始的婆羅門教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而生,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俗信為其主要特徵,宣傳口誦真言咒語(語密),手結印契(身密,即運用手勢和身體的姿態)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與佛之身、口、意相印即可成佛的教義。
狹義的密教,指的是佛教的一種派別,它是相對於顯教而言的,其真實教義深奧難懂,不能為一般信徒所接受,相傳是佛專為十地以上菩薩所講的大法,或只能由上師秘密傳授給具備資格的弟子。未經導師灌頂傳授,不得任意傳習或顯示於他人。因此長期以來,密教以神秘而著稱。它所依據的經典是《大日經》和《金剛頂經》,一個是表佛的精神世界,一個是表佛的物質世界的。
8世紀蓮花生大師將密教傳入西藏並吸收了當地苯教的一些內容,形成藏傳佛教獨特的傳承和修行方式。注重先顯後密,顯密雙修是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藏傳佛教現有格魯、噶舉、薩迦、寧瑪四大教派,俗稱黃、白、紅、花教,主要傳播於我國西藏、內蒙及不丹、蒙古和西伯利亞等地。
除了藏密,根據傳入時間與地域的不同,密教又可分為雜密、漢密、滇密等。其中漢密只是在唐代時盛行,故又稱唐密。而由空海、最澄傳到日本的,則稱東密、台密。
曼荼羅:梵文Mandala音譯,譯為壇場,本意為“聚集”,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義為輪圓具足,含蘊集精華,輻射光芒之意。曼荼羅是僧人和信徒日常修習密法時的“心中宇宙圖”,共有“四曼為相”,一般以圓形或正方形為主,對稱布置,有中心點。供養曼茶羅可聚集福德、圓滿智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