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國際減災十年》的目標
計畫綱要
減災示範項目
概述
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DR)科學技術委員會自1990年n月宣布組成後,就兩項緊迫的任務開展了工作。一是為IDNDR制定一個目標明確的全面計畫綱要;二是對一批急需執行的重點項目進行評估和論證,以鼓勵各國家委員會和資助者將其列入合作與援助方案。以此使IDNDR的活動和計畫迅速全面展開。1991年3月在德國召開的科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一個檔案—《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災害預防、減輕、環境保護和減輕機構的綱要及目標》(TheIDNDRPreven-tion,Reduetion,EnvironmentalSafeguar-dingandMitigationFrameworkprogrammeandTargets),簡稱,’危險預防方案,,(pREEMPT),其中包括IDNDR十年的目標和計畫綱要。並確定了8個項目作為《國際減災十年》的示範項目。《國際減災十年》的目標
學技術委員會提出了減災十年的“確定目標”。要求當《國際減災十年》結束的時候,即到公元200。年應使每個國家都能在其發展的計畫中列入防災部分並要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l)各個國家對自然災害進行評估,即評價危險性和易損性。其中包括¹總體上查明哪些自然災害有威脅性;º對每一種災害威脅的地理分布和發生間隔及影響進行評論,»估
價最重要的人口和資源集中點的易損性。2)制定並實施國家(或地方)的預防和準備計畫,即長期的預防、計畫和管理行動,以減少危險和改善對災害的反應能力。其中包括採用可承或避免危險的土地使用政策建築規範;通過具有明確責任的組織、危險情況和必要行動的應急計畫制訂,包括培訓內容、教育人民了解危害性質的方案以及減輕破壞和增強災後恢復力的具體措施。(3)具備全球、區域、國家和地方性的警報系統。包括對每一種具有威脅的災害建立一個監測或可能的預測系統,能夠及時預報和發現災害異常,以便採取行動避免或減少影響;建立傳遞警報的通訊系統和提高負有責任的主管當局對危險的認識。科技委員會認為,執行減輕災害行動的責任主要是在國家一級。因此,減災十年的大部分目標應是國家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每個國家必須在以下問題上取得進展:¹在所有易遭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國家,建立國家委員會;º建立國家或多國中心,支持研究和開發、改善培訓和實施減災十年的行動和政策;»在所有易受災國家建立和維持一定的研究能力,提供有關自然災害的數據和情況。
計畫綱要
IDNDR的計畫綱要是作為《國際減災十年》全面減災計畫的骨架,並根據各種自然災害的共性和防災減災措施的共同性制定的。包括七大類技術內容和5個支持活動。七類技術內容是:
(1)確認自然災害的地區和災情的評價根據現有的資料,乾旱、洪澇、熱帶風暴和地震是破壞性最大的災害。這就必須對一個國家可能遭受的破壞性自然現象進行科學研究。
這通常要由學術界或政府的科學機構進行。為此,應加強重要數據的收集。(2)易損性和危險性評估,投入一收益分析這取決於地區對自然災害的防備水平、結構和系統對災害的承受能力以及地區從以前發生的災害中取得的經驗。應首先評估易遭受危害程度的各種因素。災害和易損性的資料相結合,即可提供對預期損失、即風險的估計。它將被用來對減少危險的措施進行投人一收益研究。(3)提高決策者的防災意識地方、國家和區域各級實施減輕災害的措施,是一個關鍵因素。它不僅取決於自然災害的威脅和面臨危險地區的易受害程度,也取決於災前乾予與災後救援措施的投入一收益比率。事實上,對白然災害所造成的實際風險的認識應對受災地區的易受害程度所做的科學評估成比例。(4)監瀏、預m.l和警報監測和預測要求安裝或擴大觀測網,在大多數情況下,由負責確定危險區和評估危險的機構同時進行,如氣象,水文和地震機構等。然而,警報的決定和發布必須由負責警報的官方機構來執行。這些機構需要互相銜接,並把科學術語變為大眾化的語言。(5)長期預防措施包括為減輕民房和結構物(如住房、工廠、城市生命線)的易損性可能採取的所有長期和永久性的措施。其中分為立法和規劃方面的非結構性措施和在易受災地區採用的建築規範和技術等的結構性措施。(6)短期防災措施及防災對已知的危險特別是對即將發生的災害進行預測或預警及短期臨時性的防災行動,可以大大減少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要使這些行動行之有效,必須使負責監測和預測的科學機構與負責大眾安全的官方機構及自願組織之間在各自職能範圍內進行密切合作。(7)臨災應急措施在一些自然災害發生期間,往往有機會協調各組織之間的行動,採取臨災應急措施,以減緩、改變、減少或減輕這些災害的破壞影響。例如,震後立即援救可以挽救生命和減少永久性殘廢;採取一些行動可以減少次生災害,如火災和大壩決口造成水害等。一24一科技委員會認為,按照以上7類技術內容制訂和實施具體防災計畫,並且真正在減少自然災害損失中有成效,還需要有下列5項行動的支持,它們是¹教育、培訓地方和國家的專家;º公眾教育與宣傳;»技術轉讓;¼推廣經過驗證的技術;½研究開發新技術和制訂新的政策。
減災示範項目
IDNDR的有關首批示範項目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委員會鼓勵制訂國家一級的項目,它將同聯合國駐地區的協調員合作、選擇一批需要緊急執行的國家級項目,提交科技委員會審議,並鼓勵各國家委員會和資助者將項目列入合作與援助方案。IDNDR認為對開發中國家具有特別價值的專題是:¹發展預警、預防和減輕災害的體制能力和國家方案,特別應注意城市地區;º發展監視地震、水文、氣象、火山和邊坡不穩定性的台網;»繪製災害(和易受害)情況圖,¼災害管理教育;@宣傳方案;¾災害管理訓練,¿查明減輕災害行動的經濟效益,À災害發生後立即調查災害的能力。聯合國IDNDR科學技術委員會從聯合國各有關組織和國際科學與工程組織所提出、評審和提高的80個項目中,選定了8個項目作為IDNDR首批示範項目,有關項目介紹如下。
1.地震災害
(1)潛在的地震災害(國際科聯)目標:掌握更準確的全球地震災害分布情況,以便能根據實際的優先次序確定地區,引人成本低廉的抗震設計和施工方法。活動:¹繪製一張1:10。。萬的世界主要活斷層圖(附有說明和目錄);一張更詳細的1:500萬的各大洲地圖和1:10萬的地震活動區圖;這些圖件將在1995年出版,而各地區將早於此獲益。º繪製世界應力圖。»出版一萬年以來的古地震學資料彙編。時間:約10年。(2)地中海地區的地震災害管理(聯合國救災署)目標:¹提高地中海地區國家的地震災害管理水平,º對這些國家可能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作出估算;»提供地震災害管理方案;¼制定和執行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活動:¹為該項目選擇實驗場地和地區;º對這些地點作危險性和易損性評價;»制定適當的減災政策;¼在立法、土地利用、建築和防禦方面執行必要的措施。時間:3年。
2.信息系統
(1)災害統計(聯合國救災署)目標:聯合國進行過各種災害統計,但並沒有能夠用於研究災害管理所需的投資和評估有效性的災害統計標準。為此,開發災害統計標準(其中包括災害發生頻度趨勢、損失、為減災所作出的努力、災害管理投資等)是非常必要的。活動:¹設立研究該項目的專家組;º研究和評價現有的災害統計數據,重點以亞太經社理事會為例;»確定合理的統計數據標準;¼收集所需的每一次災害的數據,並研究收集方法,½設計資料庫並開始運行;¾用標準化的統計數據對災害進行基本分析。時間:12個月。(2)歷史災害數據岸(聯合國救災署)目標:建立一個按國別劃分的,包括全球所發生災害詳細資訊的計算機化資料庫,為全世界範圍的災害管理部門提供的資料,作為統計研究、項目調查、國家易損性研究和危險性分析以及國家防災計畫的基礎。所有的災害資料應包括:國家、發生地點、發生日期、災害類型、災害嚴重程度的說明、直接損失(以美元計算)、人員傷亡、救災捐款總數和資料來源等。活動:¹對現有的資料庫系統進行研究和評價;º確定將一個災害存人資料庫的合理標準,»確定每個災害應當存人的資料;¼設計整個系統;½設計資料庫;¾收集個別災害所需的數據;¿選擇最佳的資料庫管理系統,À資料庫試運行,故障排除,Á系統試驗,完成裝載。時間:2年。(3)發展資料庫網路(聯合國救災署)目標:為了鼓勵推廣現有的和新的災害管理技術,指導人們如何和從何處獲取合適的和必要的數據,有必要開發資料庫的網路系統。該系統具有交換功能方便檢索,並配備與災害管理有關的資料庫目錄。然後發展此網路與其他計算機系統的在線上。活動:¹研究和評估現有的交換和通道功能;º研究硬體和軟體的可獲取性;»提出總系統的構想;¼開發試驗樣機,½設計總體系統並予以實施;¾收集目錄數據和裝載;¿系統試驗。時間:12個月。(4)國家災害管理信息系統(聯合國救災署)目標:開發一種以通用微機(PC機)為基礎的災害管理信息系統,提供給一些易發生災害的開發中國家的災害管理部門使用。並根據使用國的實際要求而加以改裝。其目的是為減輕災害和救災提供計算機化的災害管理信息。該系統由多種資料庫組成(如國家級的災害史、捐款、收款、分發;救災資源清單、庫存等)。活動:¹研究由聯合國救災署在若千國家已開發的系統,並在這些國家的災害管理部門的配合下進行嚴格的評估,º設計總系統;»對擬選作系統的部分資料庫進行設計;¼選擇適用於系統的軟體,½運行系統調試和試驗。
3教育、研究和培訓
(1)災害管理培訓計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聯合國救災署)目標:為聯合國開發劃署,聯合國救災署)目標: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聯合國救災署的工作人員進行災害管理方面的培訓(預防、減災、防災和災害反應等),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效率;º為各國的發展政策決策者和國家減災戰略方面的專業人員在制訂國家減災戰略時提供幫助;»幫助整個聯合國系統,包括總部和國家一級提高認識,以確保在減災和應付災害方面採取一致的行動;¼把各國的災害管理專家作為人力資源吸收進來,開展災害管理培訓。以幫助易發生災害國家發展和落實減災技術和培訓活動,彌補聯合國培訓班中出現的差距。活動:為聯合國常駐各國的副代表和國家官員、聯合國常駐代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總部職員、聯合國救災署和從事訓練的人員開辦各種培訓課程,以及為捐贈者安排的座談會等。時間:3年。
(2)減輕自然災害的培訓教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標:出版一套減災系列讀物;制訂一個教育大綱;解決有關災害管理的信息來源和培訓教材。活動:以減災為目的制定原則、基本概念和方法;試驗培訓、總結培訓經驗。時間:4年。
(3)“流動講習班”教育計畫(先作典型試驗、以研究其可行性)(國際技術聯合會,世界工程組織聯盟)目標:利用一個巡迴式的“主客結合”活動(如展覽和圓桌討論),展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及傳播有關減災的資料。吸收地區的廣大觀(聽)眾參加。活動:¹與有關單位緊密合作,協助災害管理小組工作;º對這一構想,它的總體效益、它所受到的限制(包括財政方面的限制)以及與《減災十年》所有其他努力的聯繫進行估價;»確定會議和最現代化的展覽等活動“主客結合”形式的最佳安排;¼在所有的有關問題上提供專業指導,其中包括後勤和通訊。時間:1992一1995年。4.災害評估和防禦措施(1)繪合災害評估(世界氣象組織)目標:¹推進全面災害評估方法,從而提高在減輕洪水,風暴和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方面努力的有效性;º示範所套用的現代化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地震危險性研究)。活動:選定一些地區,對洪水的成因、目前的災險和未來的災情,強風暴的災險以及地震的發生和後果進行全面評估準備。並討論和分析綜合的災害影響。組建一個國際專家小組承擔此項目,專家的服務及有關費用由他們所在的國家政府承擔。由捐助國和東道國代表組成的指導小組監督此項目的執行。時間:5年。(2)設計和建造能夠承受地震和暴風的建築物(國際技術聯合會,世.界工程組織聯盟等組織)目標:對地震區和風災區檢查和評估其建築規範和土地使用計畫的適用性;查明其不足之處,以便進行改進;結合當地的實際和利用當地的材料,經濟有效地改進建築規範一26一和土地利用計畫。活動:¹與國際地震工程師協會、國際風力工程理事會和國際科聯緊密合作,成立特設小組;º組織區域性討論會,由有關國家委員會代表參加,以確定所需要的努力(知識方面的,還是實踐方面的);»成立雙邊或地區性的小組來改進建築規範和土地利用計畫;¼與地區的公共政策制定者一起研究如何執行這些改進的規範和計畫。時間:5年。(3)自然災害技術交流系統(世界氣象組織)目標:查明和推進用於減輕自然災害影響的技術轉讓。這種轉讓包括《國際減災十年》中所涉及的各類自然災害的技術。如儀器設備、技術手冊、各種指導材料和計算機軟體。活動:模仿世界氣象組織HOMS套用水文學技術轉讓系統(並與之合作),開發一個蒐集有關套用技術的資料和向用戶提供如何索取這種技術的諮詢服務系統(自然災害技術交流系統)。將依靠國家的機構提供輸入,並由這些機構在本國分發該系統的有關資料。時間: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