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由聯合國主持召開的世界減災會議日前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閉幕。會議為未來十年如何減少災害給全球造成的損失描繪出行動藍圖。
《兵庫宣言》和《兵庫行動框架》是這次會議通過的主要檔案。其中,《兵庫行動框架》為2005年至2015年全球減災工作確立了戰略目標和5個行動重點。這些重點分別是:確保減災成為各國政府部門工作重心之一;識別、評估和監測災害風險,增強早期預警能力;在各個層面上營造注重安全和抗災的文化;減少潛在的災害危險因素;增強準備能力,確保對災害作出有效反應。
“我們達成了一個很好的行動框架,”聯合國負責人道救援事務的副秘書長揚·埃格蘭在會議閉幕式上說。他認為,行動框架將會有助於降低未來10年全球蒙受自然災害的風險,使10年後的世界更安全,並有可能使未來10年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人數比過去10年降低一半。
埃格蘭說,去年底發生的印度洋海嘯是一個“警醒”,使國際社會認識到減災問題的重要性。世界減災會議檔案提供的數字顯示,過去20年中,全球平均每年有超過2億人受到災害影響。災害越來越成為一種全球性威脅,目前仍是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道路上的一個重大障礙。
本次減災大會通過的行動框架認為,必須認識到減災和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等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動員所有各方,採取綜合性手段,降低災害危險和減少災害損失。
代表們在世界減災會議上還就印度洋海嘯舉行了專題討論會和特別會議,從減災角度對這次災難進行了審視。各國代表承諾將繼續為受災國提供援助,並表示要與災區人民團結一致共渡難關。代表們經討論後達成共識,支持在聯合國協調下進行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建設。聯合國機構在會上還正式宣布啟動一項全球性的災害早期預警系統建設計畫,這項計畫旨在增強國際社會抵禦所有類型自然災害的能力。
埃格蘭表示,希望印度洋區域能夠成為全球災害早期預警系統建設的“實驗室”,以將有關經驗推廣到全球“所有易受災地區”。
本次會議是聯合國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減災會議。第一屆會議於1994年在日本橫濱舉行,並通過了《橫濱戰略及其行動計畫》。在為期5天的神戶世界減災會議上,來自15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代表對《橫濱戰略及其行動計畫》執行情況進行了審查,總結了多年來國際社會在減災方面積累的經驗、存在的差距和挑戰,並在此基礎上通過了《兵庫宣言》和《兵庫行動框架》。
在會議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主任薩爾瓦諾·布里塞尼奧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與《橫濱戰略及其行動計畫》相比,《兵庫行動框架》制訂了更為詳細和具體的目標和行動重點,“考慮到了快速城市化、環境惡化和全球變暖等不少新出現的危險因素”。
中國民政部部長李學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本次神戶世界減災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建立重大自然災害區域預警機制倡議,在會上贏得廣泛支持。
(毛磊何德功惠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