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古往今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圈子。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說,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團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職業、不同品位、不同愛好、不同特長、不同個性、不同收入,甚至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性別都可以組成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圈子。在這個人們交往範圍日益廣泛的社會中,圈子更是大行其道。用圈子編織你的未來,用圈子圈住更多的機遇與輝煌。只有你的圈子與時俱進,隨著社會和個人的事業而發展,你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小圈子,融入新的大圈子,不斷地從圈子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內容簡介
人生就是從一個圈子跨越到另一個圈子的過程,你無法也不能只滿足某一個小圈子。甚至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圈子僅僅能夠撫慰和治療你一時的疲勞和創傷,圈子為你提供的能量只有片刻的推動作用,你必須不斷地從一個圈子進入到另一個圈子,不斷地汲取更多更大的圈子力量,這樣才能順利地駛向自己的理想彼岸。而過於迷戀和停留在原來的圈子裡,則很可能阻礙我們去面對真實的世界。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融入社會的大圈子。用圈子編織你的未來,用圈子圈住更多的機遇與輝煌。
目錄
第一章圈子時代的文化基因現在流行圈子文化/2
單槍匹馬的時代已經過去/5
工作、生活離不開圈子/7
錢多不如圈子牛/11
圈子是一種對集體的認同/14
讓對方保住他的面子/16
誠信是建築圈子的基石/18
適應新交際圈中的磨合/21
演好你的圈子角色/25
第二章打造鑽石圈子
建立圈子的原則/29
鑽石圈子的標準/31
正確地選擇朋友/33
結朋交友的方式/37
交往應該保持適度的彈性/41
提升圈子競爭力/43
安慰是圈住人心的利器/46
用人情經營圈子/49
融入圈子/51
不斷完善你的圈子/53
打造鑽石圈子的絕招/56
第三章謹防圈子中的陷阱
重視對朋友的甄選/63
規避社交圈子中的風險/65
給自己留個空間/67
學會自我保護/70
小心圈子陷阱/73
朋友不是你的靠山/76
別讓情緒失控/78
多疑影響你的圈子關係/81
不速之客做不得/83
切忌粗心大意/85
突破圈子的束縛/88
打入圈子需要的不只是金錢/90
圈子不是可以掙來的/92
混圈子——害人不淺/94
圈子的圍牆足以成為視障/96
圈子是一把雙刃劍/98
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1O1
和事佬不可隨意做/103
第四章建立牢固的職場圈子
了解上司最重要/106
注意上下有別/109
有效地消除隔閡/112
掌握向上司匯報的方法/114
勇於面對批評/117
扮好圈子成員的角色/120
藝術地說不/123
上司的職場圈子規則/126
與下屬等距離/129
善於贏得下屬的信任與支持/132
用建議代替命令/136
平等地對待每位同事/138
與同事成為知心朋友/141
成為職場圈中的紅人/145
第五章奠定你在圈子中的影響力
記住別人的名字/148
熟知圈子中的禮儀/150
編織人情結/157
寒暄有門道/159
活躍現場氣氛/161
融入交際圈/163
了解女人圈子/169
唱好女人這台戲/172
聞弦歌,知雅意/176
血型與社交的關係/179
常問能幫他人做什麼/181
入鄉隨俗/183
用幽默改善圈子關係/185
設法避免衝突/189
反對的話繞個彎說/192
真實而快樂的人容易圈住朋友/194
成為被圈子關注的人/197
第六章拓展你的圈子
破圈而出/200
辦公室外,巧結人緣/202
善於結交陌生人/204
做人要有涵養/207
不能打敗他,就與其合作/209
化敵為友/213
常和同學聯絡感情/216
保持密切的親戚關係/218
搞好鄰居關係/221
念念不忘老鄉情/224
通過朋友結識朋友/226
進入好圈子/228
人在圈內,眼在圈外/231
闖入老外的圈子/233
關注圈子外的人/236
擴大你的圈子/237
做個受女士歡迎的紳士/239
主動結識男士/241
禮物敲開圈子大門/244
結交心高氣傲者/249
與貪小便宜者交往/252
第七章讓圈子助你成功
給你的圈子分類/255
發現你的貴人/260
良師助你更上一層樓/264
偕同窗共扶持/266
圈子:獵頭的財源/268
有了圈子好辦事/272
應該這樣用圈子/275
圈子是你的外援/278
人情是筆無形財富/281
圈子多多,財富多多/283
圈住財富,圈定成功/286
前言
圈子是一種文化。時下人們把從事相同職業或是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劃分在某一個範圍里,美其名曰“圈子”。“圈子”似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任何一種特徵,比如職業、品位、愛好、特長、個性、收入,甚至年齡、性別,都可以組成不同的圈子。比如“娛樂圈”、“影視圈”、“文化圈”、“股民圈”、“彩民圈”等等。圈子的形成應了那句古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圈子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可能同時存在於幾個圈子之中。圈子的多寡,反映出一個人性格面向的多寡。一般說來,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越強,所涉足的圈子就越多。
圈子對於人們而言,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不外乎兩個方面:尋找利益,尋找快樂。圈子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歸屬感,其主要表現為圈子所帶來的滿足感,或者說是成就感。這是一種對生存狀態的如實評價,它的衍生物叫做品位。比如進入寶馬車俱樂部至少意味著擁有一輛這樣的坐騎,而加入品紅酒沙龍也至少表示你已經衣食無憂,是上流社會中的成功人士。
圈子對於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你開始不自覺地用一種新眼光看待問題,習慣和某些人碰面、探討時,這種影響就已作用在你身上;當你發現心中充滿著這個圈子的共同思維時,你就開始與這個圈子共進退了。圈子之內、圈子之間,因人際關係而結合,是人們獲得社交利益的一種良好渠道。
圈子是一道圍牆。最初因為寂寞因為寒冷大家聚集在一起,在圍牆內擁抱在一起,彼此獲取溫暖;但這道牆同時也可能成為阻礙你延伸自己視線的一個障礙。
圈子是一把雙刃劍。當你將眼光或精力過多地運用在某個圈子時,“圈子”就會變成阻礙你邁出前進腳步的羈絆,變成了圈套。當你痴迷在個人的小圈子裡的時候,可能已經忘了觀望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將目光專注於某一個小圈子,會使你與許多機遇失之交臂。拘泥於自我的小圈子,無異於一隻永遠無法走入廣闊無垠、風景綺麗的田野的一隻井底之蛙。
人生就是從一個圈子跨越到另一個圈子的過程,你無法也不能只滿足某一個小圈子。甚至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圈子僅僅能夠撫慰和治療你一時的疲勞和創傷,圈子為你提供的能量只有片刻的推動作用,你必須不斷地從一個圈子進入到另一個圈子,不斷地汲取更多更大的圈子力量,這樣才能順利地駛向自己的理想彼岸。而過於迷戀和停留在原來的圈子裡,則很可能阻礙我們去面對真實的世界。
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融入社會的大圈子。用圈子編織你的未來,用圈子圈住更多的機遇與輝煌。只有你的圈子與時俱進,隨著社會和個人的事業而發展,你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小圈子,融入新的大圈子,不斷地從圈子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精彩書摘
現在流行圈子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緩解自身壓力,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個個的圈子。“圈子”一詞已經成了一個時髦用語,不管你承認與否,人際交往中,你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生活在一個個的圈子中。
對於圈子這個概念,從社會學意義上來分析,“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團體”。一般來說,“圈子”就是由志向、趣味、年齡甚至居住地點都比較相近的人自動自發形成的一種比較鬆散的團體,這些團體常常會以飯局的形式展現在別人面前。
但是,並非所有的圈子都能走向成功,因此,對於人們而言,“選擇圈子”比“進入圈子”更重要。人們在選擇圈子時常會注重這兩個方面:圈子作為一個社會團體,其規模不能太大,太大了發言的機會就少。另外,一個圈子當中不能沒有掌握話語權的人物,但這樣的人物也不能太多,否則一個圈子就會分化為多個圈子,導致個體在決定投奔哪個圈子時左右為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圈子的形成便是這句古語的生動體現。任何一種特徵,比如職業、品位、愛好、特長、個性、收入,甚至年齡、性別,都可以組成為不同的圈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種生活方式。
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人們不斷地組成圈子,也不斷地選擇圈子,營造適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裡尋找自己的寄託。但圈子不是一個很穩固的社會群落或者單位,它是很脆弱的,因為它的組成分子之間的聯繫是很鬆散的。
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圈子都有著一些適合於本圈子的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圈子之內、圈子之間,因人際關係而結合,是人們獲得社交利益的一個好渠道。他們的存在對圈外人就是一種排斥。要想入圈,則必須“洗心革面”,因為追求理想而人圈,並靠這種理想為生,就無異於進入了一種體制。
自古至今,有人群就有圈子。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社會處在一個特殊的封閉期,政治化狀態取代一切,“圈子”是貶義詞,是拉幫結派的代稱,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哪個圈子裡的人,所以圈子就給湮沒了。現在的“圈子”是中性詞,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港台文化滲入的時髦話。
隨著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緩解自身壓力,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個個圈子。比如說,演藝圈、文化圈、廣告圈、時尚圈、文人圈……圈子中還有小圈子,圈子的活躍反映了非正式組織群體的多樣化。現在,名目繁多的活動、聚會鼓舞了越來越多熱衷於社交活動的人,“要一個自己的圈子”正在成為21世紀日益壯大的聲音。
群聚而居,這就是人類的本性。圈子會給人們帶來安全感和認同感。圈子的這種歸屬感使你相信“西出陽關有故人”,從而堅定地沿著一條明顯艱難的道路走下去。具體地講圈子的這種歸屬感主要表現為:
圈子能為圈內的人們帶來一種滿足感,或者說是成就感,它是一種對生存狀態的如實評價,它的衍生物叫做品位。進入寶馬車俱樂部至少意味著擁有一輛這樣的坐騎,而加人品紅酒沙龍也至少表示你已經衣食無憂,是上流社會中的成功人士。
成功意識支配圈子。圈子是在成功意識的支配下形成的,只要個體不在圈子裡使壞,圈子就不會把個體排斥在外。因此,“選擇圈子”比“進入圈子”更重要。
圈子歸屬感還表現為人們對一件事物的認同,大家都覺得好玩,例如戶外極限運動聯盟、登山俱樂部,這種圈子的歸屬感一般來源於對某種生活價值的堅定維護。
最後,圈子還會為圈內的人們帶來某些利益。雖然圈子所帶來的歸屬感以及生活品位的彼此認同比商業價值更具誘惑力,但圈子交際中並不排斥商業利益,很多人進入一個圈子也正是為利而來。對於這樣的情形,與其說它浮躁,還不如說它務實。
總結人的一生,你會發現,人生實際上是從一個“圈子”到另一個“圈子”,在不斷地跨越。以前在學校,同學是一個“圈子”;進到公司,公司是一個“圈子”;再進到白領階層,再跟朋友形成各種“圈子”。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有時候不是考你的專業知識,而是考你懂不懂這個行業的行話,懂不懂這個“圈子”裡面的語言,懂不懂術語,或者是行業規則。“圈子”很重要,不僅僅是中國人非常注重這個,即使是那些老外也是極為看重個人所在的價值的。
圈內者以身份為榮,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以及在圈子內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從而構成一個精神層面上的虛擬依賴。那種在普通環境中找不到的認同與超脫,是眾多“圈子”能夠長時間維繫的生命繩索。
對於圈內人士而言,相互認可的強化,也就強化了自己的內在價值,此乃人們對“圈子”樂此不疲的原因。缺乏身份認同人會變得野蠻。於是,人們在利用不同的手段建立自己的“圈子”。特別是今天,網路的迅速發展大大降低了建立這個“圈子”的成本,因而像車友會這樣的“圈子”得到充分發展,尤其是他們的消費模式和心態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