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我》

《回歸自我》

《回歸自我》是系茨威格所著的文學類作品,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本書對每一個他自己說出的“不”斷然說“是”,又對每一個“是”說“不”。他充分伸展著自身,將這兩極間的電壓當作真正的精神生活來體察,一再逃離自己,又一再觸及自己——“逃出自己的靈魂,又在更廣闊的穹宇中趕上前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第1版(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中外名家經典隨筆(茨威格卷)
平裝:281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35437839,7535437834
條形碼:9787535437839
商品尺寸:22.8x16.4x2.4cm
商品重量:358g
ASIN:B001UVT8EW

內容簡介

《回歸自我》主要內容:對每一個他自己說出的“不”斷然說“是”,又對每一個“是”說“不”。他充分伸展著自身,以盡力拉開他本性中的兩極,將這兩極間的電壓當作真正的精神生活來體察,一再逃離自己,又一再觸及自己——“逃出自己的靈魂,又在更廣闊的穹宇中趕上前來”。

編輯推薦

《回歸自我》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目錄

摸文
致外國友人書
無肖像者的肖像畫
死亡的狂熱
毀滅的音樂
嗜好撒謊與喜歡真理
我和世界
藝術家
向羅曼·羅蘭致謝
福樓拜的遺著
麥哲倫自由了
接近偉人
耶萊米阿斯·高特海爾夫和揚·保爾
尼采和朋友
胡果·封·霍夫曼斯塔爾
夏多布里盎
巴爾扎克的優雅生活的密碼
馬塞爾·普魯斯特的悲慘生涯
拜倫爵士:一個偉大生命的戲劇
談華爾特·惠特曼
健忘的悲哀
古斯塔夫·馬勒的重返
在西格蒙特·弗洛伊德靈柩旁的講話
生活行走
懶惰的勝利
海德公園
紐約的節奏
兩個大洋之間的時辰:巴拿馬運河
適應俄羅斯習慣
紅場
拜訪高爾基
永葆青春的城市——巴黎
絕命書
人文主義的偉大與極限
世界正變得單調
思考命運
黑暗中夜鶯的歌唱
荷爾德林的詩
雙重肖像
誠實的激情
回歸自我
逃往音樂之鄉
深淵之上的舞蹈
自由的引路人
自我描述的天才
他的命運的意義
跨越界限的人
上帝的折磨
決斷和神化

序言

散文隨筆在茨威格一生的創作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給我們遺留下大量的散文隨筆作品。他的散文涉及範圍很廣,談歷史、現實、社會、人生,論文學、藝術、作家、作品,文筆揮灑自如,到處閃爍著他的真知灼見。
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響,而他也從來不吝於表達對這位精神分析大師的崇敬之情。和他崇敬的這位大師一樣,茨威格也擅長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對人性以及人的靈魂暗影實施一種近乎殘酷的精神剝離與心理剖析,其深刻與準確的程度幾乎無與倫比。他因此被文學評論家稱為“打開弗洛伊德危險閘門的心靈獵手”。但他寫作的目的不是用冷眼對我們進行審視、批判或是指引,只是忠實地向世界傳達我們心靈的回聲;與其說他是一個溫和的敘事家,不如說是一個沉默的聆聽者;他胸懷寬廣,任何瘋狂的行為與決堤的激情在他那裡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對待。他和我們並肩站立,只是比我們更溫柔,更耐心,更懂得寬容。但是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文字中卻蘊含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逼使我們面對自己的內心,拷問自己的靈魂。茨威格的許多散文作品都是以剖析偉大人物的心靈為內容,他為許多偉大人物撰寫傳記,但茨威格筆下的傳記作品不是以所寫人物的生平經歷為主要內容,而是著重挖掘人物心靈成長的歷史。因而,他的傳記作品呈現給我們的不是一幅幅沉默地嵌入歷史長廊中的畫像,而是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心靈的掙扎,他們反抗命運時發出的吶喊,如因把苦難踩在腳下而站得更高的荷爾德林,不斷經歷毀滅與重生的尼采等等。茨威格一生為巨人作傳無數,卻只為自己留下一個瀰漫著沉重鄉愁的昨日世界。

文摘

大人物理想主義的聲明,漂亮、吸引人,也許甚至都是真話;反覆閱讀,以認識和把握事實真相,對個人和全人類來說,都天生就有這種強烈的欲望。大人物的任何經歷,都對人有教益;所受的任何磨難,都會幫助人懂得上進,使人活著從青年時期的困惑,日益臻於洞明、練達。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這種想法是不比尋常的定心丸,因為日益明澈的認識能力,在幾個世紀中,通過千萬人命運的改善,會保證人類的長足長進,保證在更高文化層次上的和平團結。
求真的欲望,求知的熱情,對個人和人類來說,肯定都是與生俱來的。但偏偏也有一種相反的本能,在暗中起抵消作用,用往下墜的力量阻止日新月異的上升。這種傾向是不自覺的,往往又是自覺的。某些人、某些民族、某幾代人,會把自己下功夫掌握的事實真相,再強行忘掉,心甘情願放棄認識上的提高,逃回到古老、野蠻,同時又很宜人的空想中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種本能會使我們不由自主地避開事實真相——因為事實真相就像墨杜薩的臉,又迷人又可怕——而只從記憶中去搜尋快人心意的經歷,保存令人喜悅的情況。而這種片面選擇和偽造的過程,就使每個人的青年時期都永遠美好,每個民族的歷史都永遠輝煌。對生活進行美化,進行理想化,這種粗暴的欲望也許先就決定了,使大多數人能忍受現實,忍受自己的生活條件。在這裡,個人不思上進的情緒,與人求生的本能——那種不自覺的、非個人的、更強烈的本能就混在一起,與人類求生天性的規律必然聯繫在一起的種種規律就起支配作用。因為要不是這種神秘的健忘精神,發生過的事件就不會再循環出現,耶穌、佛祖這樣的人物就早已一勞永逸地實現了他們的教義,人類的協調一致也早已不再是夢想了。
然而,跟我們這個時代相比,還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能使人去認識這種強烈的欲望——整整一個時期和整整一代人的忘卻和樂於忘卻的欲望,有這么迫切。因為看來,事實真相的震撼力,和它的怕人知道而加速隱蔽,這兩者之間有一種耐人尋味的關係,就是說,想弄清事實真相的決心越大,擺脫艱難困苦去弄清,所受的壓力也就越大。在這場人類恐怖萬分的戰爭以後,才僅僅一年的時間,今天,多數人居然把五年來經歷的全部慘劇,獲得的全部認識,就已經全都忘了。這本來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坦誠地考慮考慮吧!這次戰爭行將結束時,歐洲曾有過一個很美好的時刻,使人從亂夢中醒來,睜開眼睛去思索。一個個的人都突然發現,在背後促動他們去爭當英雄的,並不是他們自己的意志,並不是上帝,並不是全人類,而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欲望、被刺激起來的虛榮心、莫明其妙的高傲和莫明其妙的豪情。深深的痛苦,引出了不可思議的共同行動。從全體人民中,爆發出一種不可抗拒的渴望,要求親如兄弟地團結起來,比統治者、軍隊和民族所要求的還要高。歐洲國家聯合,各民族和平結盟,這個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星座,突然出現在地平線上,紅光閃閃。對千百萬人來說,突然驚愕地發現手上沾著別人的鮮血,在這個時候,為一個更高的目標,為彼此結成親如手足的情誼,為最後統一而貢獻自己的熱情,這一切原是水到渠成的。
這認識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刻,這事實真相如月亮的柔光,從惡狠狠死沉沉的雲層中偶然閃現的時刻,一年前我們就曾經見到過。甚至被誤以為前途無量的謬誤所左右時,我們就認為,那些注視著內心明光,仰望著真理高空的人們,絕不會再讓自己的這種認識變模糊了。可完全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竟看到那些又喘不過氣來、又沒有歡樂、不敢偷懶的人和民族,連這從無底的憂患中引出的事實真相,也被永遠拋棄了。
從那以後,一年又過去了。這是惟一的一年,居然沒有流血,沒有兇殺。而我們,竟又在幻想中,在老掉牙的謊言中,過起日子來了。各國變本加厲地互相封鎖,將軍們,甚至連敗北將軍,又都成了英雄。發霉的空話,竟又被當成了活命的食糧。人民又重新受到愚弄,說是他們受到了鄰國威脅,應當武裝起來,做人的榮譽要求他們如此這般。於是他們又穿上制服行軍,又高舉旗幟,又製造槍炮,精神上又準備好了去玩流血發瘋的老把戲。經歷了今年這種突然變化,我們不禁要問自己:怎么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原因很簡單,各國應負戰爭罪責的人,那些害怕真相、抵制真相的人,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互相呼應靠謊言起家的人,而靠可憐的自我保護的政治賭博又根本不可能發跡的人,那些懶散成性在人群中千辛萬苦找不到支持者的人,總之是那些向動物靠攏的人,企圖忘掉事實真相。去問一個書商吧,他會說,如今再沒人要讀關於戰爭的書了,讀者認為這種至關重要的認識文獻是多餘的。其實不然,只不過是什麼也不讀,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只不過是不願去把事實真相付諸文字、形諸言語,只不過是不要看因戰爭而致殘、而成孤兒、而失業的那些人罷了。是啊,只不過是要忘記,要不惜任何代價迅速地忘記,只不過是要大聲歡呼,好用吼聲來掩蓋內心的歉疚,好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只顧心急火燎地狂奔,逃避現實,衝進安樂,衝進謊言,衝進夢幻。而要避開的,只不過是事實真相罷了!
正是這些,把我們這個時代攪得這么可惡、這么絕望、這么一糟到底地悲慘,使這個時代只有什麼也不信的信仰。民族的、政治的任何理想,如今被吼得震天價響的那些理想,都那么假聲假氣,透露的是別有用心,而不是發自內心。曾經有過那樣的時代,民族的幻想中有一種天真爛漫、純潔本色的美。甚至1914年,都還洋溢著這種天真的信任。那時候,還沒有人見過真槍實彈的戰爭,就馳騁想像也沒人想得到會面臨深淵。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人如果認為受到了襲擊,被人出賣了,他們的兄弟或是夥伴陷入了危難,那他們就會為自己真摯的信任,真心實意、不假思索地去犧牲。如今的人可沒有這種高尚的想像了。他們嘗過知識樹上的苦果,每一句話的背後,都會有蛛絲馬跡證明他們在說謊;不管在什麼地方,聽他們說話的人,甚至向他們叫好的人,都會知道他們是在說謊。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會中沒有一個議員會不明白這個簡單的事實——連七歲的孩子,也只要有人一說就會明白的事實,就是說,我們歐洲要節省開支,惟一的辦法就是親如兄弟地團結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