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俘營。此地戰俘按照國籍不同分開管理。美國戰俘的最高長官是麥克拉馬拉上校(布魯斯·威利斯),職業軍人,一個神秘又受尊敬的人物。中尉湯姆·哈特(科林·法瑞爾)原是耶魯法學院的學生,應徵入伍到歐洲參戰,結果在戰場上被俘,經過審訊後被分到麥克拉馬拉手下。即使在戰俘營里也有等級制度,軍官和士兵被分開住在不同營房。湯姆本應分到軍官營,但是他和上校兩個人一見面就不愉快。上校懷疑湯姆被俘不止看上去那么簡單。
事實是湯姆在審訊中確實說出了一些情報。他對上校隱瞞了這一事實,心知肚明的上校因此把他分到士兵營,作為懲罰。同樣被分到士兵營的還有兩個黑人飛行員,林肯·斯各特(特倫斯·霍華德)和拉馬·阿契(維斯勒·香農)。當時的美軍中仍然實行種族隔離,兩個黑人軍官受到白人的歧視與侮辱,阿契因一個白人士兵的陷害被德國人殺死。不久,一個欺侮黑人最厲害的白人種族主義軍官被人殺死,一個目擊證人指認斯各特為嫌疑人,一切證據都對他極為不利。
德國納粹頭目菲瑟爾(馬塞爾·尤里斯)同意了麥克拉馬拉上校的請求,按照日內瓦條約,開設軍事法庭對斯各特進行審判,上校擔任法官。這時法學院學生湯姆順利成章擔任了斯各特的律師,開始了調查。然而事情並不象看上去那么簡單。哈特的深入調查與上校發生了衝突,他與斯各特之間也並未互相理解。當謀殺案的調查分開了德國人的注意力時,上校開始謀劃帶著他的士兵逃出戰俘營。
調查和分析引向更多的秘密。當一切都要被揭示出來時,哈特面臨他從未經歷的局面:在個人榮譽與國家利益,士兵的職責和自己的信念之間,湯姆·哈特必須作出改變他一生的決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 .....Col. William A. McNamara柯林·法瑞爾Colin Farrell .....Lt. Thomas W. Hart
泰倫斯·霍華德Terrence Dashon Howard .....Lt. Lincoln A. Scott
科爾·豪瑟Cole Hauser .....Staff Sgt. Vic W. Bedford
馬塞爾·尤勒斯Marcel Iures .....Col. Werner Visser
萊納斯·羅徹Linus Roache .....Capt. Peter A. Ross
史蒂夫·菲舍爾 Stephen Fisher .....Barracks 22 Officer
Vicellous Reon Shannon .....Lt. Lamar T. Archer (as Vicellous Shannon)
Maury Sterling .....Pfc. Dennis A. Gerber
山姆·賈格 Sam Jaeger .....Capt. R.G. Sisk
Scott Michael Campbell .....Cpl. Joe S. Cromin
Rory Cochrane .....Sgt. Carl S. Webb
Sebastian Tillinger .....Pvt. Bert D. 'Moose' Codman
Rick Ravanello .....Maj. Joe Clary
艾德里安·格尼爾Adrian Grenier .....Pvt. Daniel E. Abrams
Michael Weston .....Pfc. W. Roy Potts
喬納森·布蘭戴斯Jonathan Brandis .....Pvt. Lewis P. Wakely
Joe Spano .....Col. J.M. Lange
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Cpl. B.J. 'Depot' Guidry
Brad Hunt .....Pvt. G.H. 'Cookie' Bell
Rúaidhrí Conroy .....Cpl. D.F. Lisko
Tony Devlin .....Pvt. Donald W. West
David Barrass .....Maj. Hans Fussel
Gary Gold .....McNamara's Aide
Danny Babington .....Pvt. S.T. Engler
Holger Handtke .....Maj. Johann Wirtz
Grey Williams .....Pvt. R.S. Croutch
René Ifrah .....Pvt. T.S. Krasner
Steve Sarossy .....Lt. M.K. Adams
Rocky Marshall .....Capt. Robert M. Swann
Christian Kahrmann .....MP Sergeant
Jim Boeven .....MP Sergeant
Dan van Husen .....Boxcar Sergeant
Georg Vietje .....Morning Guard
Lukás Kantor .....Cranky Corporal
Jakub Zdenek .....Delousing Private
Jan Nemejovsky .....Spike Guard
Jan Marsík .....Tower Sentry
Bohumil Svarc .....Nighttime Appel Guard
Jirí M. Sieber .....Kooler Guard
Dugald Bruce Lockhart .....Capt. Lutz (as Dugald Bruce-Lockhart)
Richard Kardhordó .....Barracks 27 POW
Jan Jakubec .....Lowly Guard
Karel Belohradsky .....Guard
Jan Tesarz .....Guard
Radek Kuchar .....Guard
Martin Kohout .....Guard
Vladimir Kulhavy .....Guard
Martin Cízek .....Guard
Alan T. Ward .....Barracks 22 Officer
Daniel Fleischer-Brown .....Barracks 22 Officer
Peter Varga .....Russian POW
Jan Dostál .....Russian POW
Vít Herzina .....Russian POW
Michael Beran .....Pvt. Pugh
Joel Sugerman .....Unnamed GI
Ted Hollis .....German Officer (uncredited)
Michael Landes .....Maj. M.F. Giannetti
職員表
導演Director格里高利·霍布里特Gregory Hoblit
編劇 Writer
比利·雷Billy Ray .....(screenplay) and
John Katzenbach .....(novel)
特瑞·喬治 Terry George .....(screenplay)
製作人 Produced by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Gregory Hoblit producer
Stephen J. Eads associate producer (as Stephen Eads)
David Foster producer
Wolfgang Glattes executive producer
Patricia Graf associate producer
David Ladd producer
Arnold Rifkin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Rachel Portman
非原創音樂 Non-Original Music
George Gershwin (from "Porgy and Bess: Summertime")
攝影 Cinematography
Alar Kivilo
剪輯 Film Editing
David Rosenbloom
選角導演 Casting
Deborah Aquila
Jessica Horáthová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Lilly Kilvert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Martin Kurel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Patrick Cassidy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Elisabetta Beraldo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Ray McIntyre Jr. .....Pixel Magic
Payam Shohadai .....BWVFX
John T. Van Vliet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Jeff J.J. Author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s Jeffrey Steven Authors)
Darrin Brown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Penny Charter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Petr Drozda assistant director
Olda Mach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Jirí Ostr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Douglas Plass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Doug Plasse)
Frantisek Rezek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David Rosenbloom
Jan Strasik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Janet Zdyb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幕後製作
追憶戰俘往事
本片根據約翰·卡曾巴赫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故事取材於作者父親尼古拉斯·卡曾巴赫的親身經歷,作為一名美軍戰俘,尼古拉斯曾被關押在臭名昭著的納粹三號空軍戰俘營(StalagLuftIII)。二戰結束後,有幸死裡逃生的尼古拉斯成為才華出眾的法律人士。1965年2月,尼古拉斯被美國總統林登·詹森任命為第65任法務部長。約翰·卡曾巴赫回憶說:“隨著父親逐漸步入暮年,我突然意識到還從未聽他講過戰俘營中的痛苦往事,於是我開始向他問起那段時光。出於作家本能,我發現可以根據其中的一些經歷構思出一個有趣而驚人的懸念故事,不久之後我便開始動筆創作《哈特之戰》。”卡曾巴赫希望借小說《哈特之戰》體現出美軍戰俘的英勇無畏,並同時向激勵他終生的父親致以深深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幕後主創人員對那場戰爭並不陌生。服裝設計師伊麗莎貝塔·貝拉多的祖父曾是一名義大利戰俘;執行製片人沃爾夫岡·格萊斯的父親是第一位被盟軍俘虜的德軍潛艇指揮官;米高梅電影公司製作主管克里斯·邁克格克的父親也作過戰俘;而影片技術顧問哈爾·庫克(HalCook)上校就是從三號空軍戰俘營走出來的倖存者。
拍攝本片的想法始於製作人大衛·萊德和大衛·福斯特,兩人分別看到了卡曾巴赫的小說初稿,雖然互不相識,但他們不約而同的將其推薦給米高梅。萊德和福斯特同意加入,米高梅電影公司總裁麥可·內桑森(MichaelNathanson)隨即買下改編拍攝權,影片的籌備工作立即展開。
萊德說:“我們必須將小說中的所有精彩內容和懸念融合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在將小說濃縮成一部電影的同時,還要保留小說的靈魂和完整。”最先接手改編工作的是傑布·斯圖爾特(JebStuart)和特瑞·喬治,幾易其稿之後,劇本終稿由編劇比利·雷完成。
比利·雷認為本片是寫給二戰老兵的情書,他對軍事歷史求知若渴,廣泛研究了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被俘之後的種種艱辛,湯姆·布羅考(TomBrokaw)的《最偉大的世代》(TheGreatestGeneration)、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Manchester)的《永別了,黑暗》(Goodbye, Darkness)和亞瑟·杜蘭德(ArthurDurand)的《三號空軍戰俘營:秘密故事》(StalagLuftIII: TheSecretStory)都是雷改編劇本時的參考書目。
“從我們這代人開始,服兵役不再是美國男人的義務,”雷說,“不過我們既心懷感激,又感到愧疚。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越來越敬畏那些老兵,他們的貢獻勿庸置疑。”
曾參加韓戰的製作人福斯特回憶說:“我在軍中專門為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邁克·丹尼爾斯(MikeDaniels)撰寫發言稿,他經常會講起在歐洲戰場的奇聞軼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解放戰俘營的,戰鬥勝利之後,歡欣鼓舞的士兵和重獲新生的戰俘淚流滿面的擁抱在一起,那感人至深的情景讓我深深為之動容。當看完《哈特之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應該為他們的犧牲和貢獻感到自豪。”
關於導演和主演
在劇本完成之後,製作人開始物色影片導演,他們很快鎖定了曾執導愛德華·諾頓成名作《一級恐懼》和熱門劇集《紐約重案組》的格里高利·霍布里特。萊德說:“格里高利對男性的友情和衝突有著獨特理解,而《哈特之戰》是一部純粹的男人電影,實際上,片中有台詞的43個角色沒有一個是女性。還有他對法庭戲非常了解,並通過《一級恐懼》和《洛城法網》等作品積累了豐富經驗。”
霍布里特在談到決定執導本片的起因時說:“我一直想拍攝一部二戰電影,而本片故事不但描繪出了鮮為人知的二戰戰俘生活,還涵蓋著與當今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與社會問題。故事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雖說這是一部硝煙瀰漫的戰爭片,但歸根結底講述的是男人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的真摯故事。”
當第一次看到小說《哈特之戰》時,米高梅電影公司總裁麥可·內桑森就認為布魯斯·威利斯是扮演麥克拉馬拉上校的最佳人選。內桑森後來將影片劇本交到威利斯製作搭檔阿諾德·瑞夫金手中,後者也深有同感,並認為《哈特之戰》是難得一遇的好故事。威利斯說:“我一直對二戰歷史很感興趣,這部劇本很出色,既驚心動魄又激動人心。”
霍布里特在談到威利斯時說道:“謝天謝地,能請來布魯斯扮演麥克拉馬拉上校顯然是明智之舉,因為他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布魯斯是一位具有著卓越領導氣質的優秀演員,這種氣質是演不出來的。”
在威利斯順利簽約之後,主創人員隨即開始物色扮演哈特的人選,而愛爾蘭年輕演員柯林·法瑞爾在《虎陣戰地》中的驚人表現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霍布里特於是來到瑞夫金在愛達荷州的家中,將《虎陣戰地》放給威利斯和瑞夫金看,結果兩人也同樣喜歡上了法瑞爾。
在影片開拍前,法瑞爾曾赴耶魯大學體驗“常青藤聯盟”的校園生活。當時他24歲,與片中哈特同歲,他的表現再次證明了霍布里特對表演天才獨具慧眼。當年霍布里特從200多名試鏡演員中選中名不見經傳的愛德華·諾頓出演《一級恐懼》,而《黑洞頻率》中的詹姆斯·卡維澤也同樣出自他的精心之選。
關於拍攝
無可否認,《哈特之戰》中的4號戰俘營同人物角色同等重要,只是這座戰俘營完全是影片藝術指導莉莉·基爾沃特的虛構產物,其中汲取了二戰中130座德軍戰俘營的不同特點。
片中戰俘營占地約400英畝,在距布拉格一小時車程的Milovice搭建而成,前蘇聯軍隊就曾在此駐紮。戰俘營的拍攝為期6周,並且多為晚間拍攝,於是泥濘、多雪、寒風刺骨的鄉下冬季讓演職人員飽受煎熬。威利斯回憶說:“不管心情有多好,我每次抵達Milovice之前總會變得沮喪不堪,那是一座貨真價實的戰俘營,陰冷而簡陋,它讓《哈特之戰》成為我出演過的最艱苦的電影。”
在開拍前夜,威利斯和其他幾位演員一同住進了一間木製營房,而當時的戶外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0度,導演霍布里特翌日一早發現威利斯已經在營房中滾下了床。影片中的道具床其實和真正的德軍戰俘營床鋪別無二致,由粗糙的木製框架和木板及稻草製成。盟軍戰俘每人只有一條毯子,所以為了抵禦嚴寒,他們不得不合衣而眠。
柯林·法瑞爾說:“毫不誇張的講,戰俘營的拍攝經歷給我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除了身體苦難外,戰俘們還要經受精神摧殘,他們始終在警衛的監視之下,沒有隱私,沒有未來。”
為了設計出4號戰俘營,藝術指導基爾沃特花費數月時間查閱了大量書籍和檔案,研究了很多電影和照片。她希望了解戰俘營中人員的身份,還要清楚如何搭建戰俘營及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我感興趣的是他們用什麼當作被褥,他們都吃些什麼,怎樣洗衣服,多久刮一次臉,如何保暖等等,”基爾沃特說,“而一切的前提是真實。我希望用戰俘營內的狹促空間同周圍遼闊空曠的荒野形成強烈對比,還要表現出他們無處躲避的寒冷和風雪。”另外,儘管片中的顏色十分有限,只能使用棕色和灰色,但基爾沃特認為雪發揮著重要作用,雪不但可以體現出冬季的嚴寒,還會成為草綠色軍裝的美麗背景。
在拍攝第一場夜景時,一場暴風雪造就的雪景為1500名士兵在月夜裡穿過森林走進戰俘營的全景鏡頭錦上添花。為拍攝這段場景,劇組動用了將近3000名臨時演員,除了要應對大隊人馬的運輸和飲食問題之外,劇組對戰俘營中的所有細節也是一絲不苟,從臨時演員的服裝、水杯到環繞營地的帶刺鐵絲網都要與1944年的實物一模一樣。
在戰俘營搭建完成之後,小說原著作者卡曾巴赫家的祖孫三代曾造訪片場,約翰和他那曾在戰俘營中被困27個月的老父親尼古拉斯全都激動不已。尼古拉斯評價道:“這個營地非常精確,它讓我想起那段痛苦的回憶。我認為當你要拍攝一部有關二戰的電影時,真實和誠實至關重要。我為影片劇組的成就感到驕傲。”
戰俘列車進站的場景是片中最複雜的動作場景之一,耗時5天才拍攝完成,劇組共使用了兩架P-51野馬戰鬥機。(其中一架曾由二戰王牌飛行員雷·利奇RayLittge駕駛,利奇擊落過24架敵機,後來在1949年試飛噴氣機時不幸喪生,當時他年僅25歲。)為拍攝戰鬥機超低空呼嘯而過的場景,攝影指導阿勒·基維洛同時動用了12台攝影機。
基維洛曾為霍布里特的《黑洞頻率》掌鏡,他在談到本片的攝影風格時說:“我們從一開始就認為應該採用簡單直接的拍攝手法,雖然格里高利以擅長運用活躍的遠景鏡頭著稱,但在本片中,他希望影片畫面能夠儘量簡樸,從而避免影響敘事。由於片中布景和服裝的顏色非常單一,所以我決定在攝影方面加以映襯,用偏藍色調保持畫面的陰冷和灰暗,並讓陽光無處可尋。”
在服裝設計師伊麗莎貝塔·貝拉多的指點下,劇組服裝部門共為影片製作出4000件服裝,其中有3000件是7個國家的軍服。演員們穿著的針織衫、飛行夾克和皮靴分別購自比利時、日本和墨西哥,而威利斯和法瑞爾等主演的著裝則是保存完好的正版二戰軍服。貝拉多回憶說:“準備蘇聯軍服是最難的,因為在二戰末期,蘇軍士兵的軍服已經襤褸不堪,我們必須為扮演蘇軍戰俘的演員毀掉500件服裝。”
拍攝花絮
拍攝
·愛德華·諾頓和托貝·馬奎爾曾先後放棄扮演哈特這個角色。·當哈特在影片結尾潛逃出戰俘營時,途經的兩名德軍警衛正在用德語交談,他們的談話內容是:“我的狗沒鼻子。”“它怎么嗅聞?”“真糟糕。”
·阿方索·卡隆曾有望執導本片。
·片中樂隊演唱的歌曲是曾獲奧斯卡獎的反納粹歌曲《Der Fuehrer's Face》。
穿幫
·P-51戰機在掃射火車站時沒有掛載炸彈,而當戰俘們逃出車廂時,飛機突然扔下了炸彈。
影視影評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j結束,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拍了無數,也留下許多經典。二戰似乎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盡可以由著想像力豐富的電影人挖掘。而關於法庭調查審訊的片子好萊塢也是拍之不倦,而且不可否認精彩場面紛呈。種族主義也是個可以大做文章的話題,雖然要做得深刻很難。本片衝突一個套一個,美軍與德軍之間,美軍軍官之間,美軍白人與黑人之間,都是矛盾。軍隊,戰爭,法庭,謀殺,種族, 從早期的《殺死一隻知更鳥》到《殺戮時刻》,從《好人寥寥》到《將軍的女兒》,許多影片都設法從這些材料中做出點東西,本片將種種元素結合起來,最終落在此類題材一定會涉及的地方:榮譽,責任,犧牲,正義,還有,救贖。
“英雄是根據他所做的來衡量的。”和所有此類影片一樣,主人公一定要面臨困難的抉擇,重新思考他一直堅信不移的東西。本片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它人物的多面。惡到底的壞人沒什麼看頭,太完美的英雄也沒什麼趣,只有複雜的人物才能使影片有更多內涵。同時對於種族間的問題,歧視或者隔閡,並沒有做太理想主義的刻畫,哈特和斯各特並沒有因為需要一起面對不利局面而完全融洽。國家利益也好個人榮譽也好,在衝突不可調解才能看到一部電影應該提供給觀眾的戲劇衝突,大到戰爭背景,小到案件調查,電影要給觀眾看的是這些事件中人們的信念,看到影片的核心。
媒體評論Heroes Are Measured By What They Do.
Beyond Courage, Beyond Honor.
Germany 1944. For some the war has ended. For colonel William McNamara, it has not ended. For Lieutenant Thomas Hart... It has just begun.
虎頭蛇尾的戰俘影片。
——《紐約郵報》
一部與眾不同並頗具煽動性的戰爭片。
——《紐約觀察家》
這部二戰戰俘題材影片毫無新意可言。
——《奧斯汀紀事》
獲獎記錄
上海國際電影節(2002;第6屆)
獲獎:1 提名:
獲獎金爵獎-最佳男演員柯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
提名 金爵獎-最佳影片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Gregory Hoblit
聯合公司
Cheyenne Enterprises [美國]David Foster Productions
David Ladd Films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國]
發行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國] (2002) (US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Netherlands [荷蘭] (2002)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國]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video)
Gemini Film [俄羅斯] (2002) (Russia) (theatrical)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2002) (Spain)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03) (Germany) (video)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法國] (2003) (France) (video)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國] (2002) (France) (theatrical)
特技
Area 51 [美國] (train yard/factory/encampment sequences)
Boy Wonder Visual Effects [美國]
Cinesite Digital Laboratory [美國] (digital film mastering)
Digital Filmworks Inc. [美國] (digital scanning and film recording)
OCS/Freeze Frame/Pixel Magic [美國] (digital scanning and film recording)
VanHook Studios [美國] (digital animatics)
其它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cranes and dollies
Das Musikkorps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music performed by
Decca Records [美國] soundtrack
Hollywood Title and Optical titles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國] opticals
Lansdowne Studios [英國] music mixing location
NT Audio Visual [美國] optical sound negative
Skywalker Sound [美國]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UMG Soundtracks [美國] soundtrack
Universal Combat Limited [英國] military advice
Whitfield Street Studios [英國] music recording location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USA
2002年2月15日中國台灣Taiwan
2002年4月5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2002年4月4日紐西蘭New Zealand
2002年4月4日捷克Czech Republic
2002年4月4日俄羅斯Russia
2002年4月11日菲律賓Philippines
2002年4月11日 ...... (Manila)墨西哥Mexico
2002年4月12日南非South Africa
2002年4月12日哥倫比亞Colombia
2002年4月12日秘魯Peru
2002年4月18日匈牙利Hungary
2002年4月18日阿根廷Argentina
2002年4月18日巴西Brazil
2002年4月19日希臘Greece
2002年4月26日愛沙尼亞Estonia
2002年4月26日西班牙Spain
2002年4月30日葡萄牙Portugal
2002年5月3日波蘭Poland
2002年5月3日以色列Israel
2002年5月3日 ...... (premiere)菲律賓Philippines
2002年5月8日 ...... (Davao)以色列Israel
2002年5月9日瑞典Sweden
2002年5月10日韓國South Korea
2002年5月17日英國UK
2002年5月24日法國France
2002年5月29日比利時Belgium
2002年5月29日德國Germany
2002年5月30日澳大利亞Australia
2002年5月30日挪威Norway
2002年5月31日義大利Italy
2002年5月31日奧地利Austria
2002年5月31日新加坡Singapore
2002年6月6日土耳其Turkey
2002年6月7日埃及Egypt
2002年6月19日冰島Iceland
2002年6月21日中國China
2002年6月 ......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日本Japan
2002年9月28日科威特Kuwait
2002年11月6日芬蘭Finland
2002年12月12日 ...... (DVD premi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