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們必須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一旦真理被灌注到我們每個想法中去,我們就可以拿起治療的掃帚,掃盡捆綁我們的謊言和誤區,我們把這叫做“誤區療法”錯誤的思維會導致錯誤的情感、錯誤的反應。錯誤的行為……最終會導致錯誤的人生!學習正確處理你的思維是通往快樂的第一步!《告訴自己真相》所講的就是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思維!《告訴自己真相》作者對其輔導對象進行跟蹤調查,95度。的人在接受輔導後生命發生改變,而其他心理輔導的成功率一般為67度。
心理輔導經典譯著,銷售逾600,000冊
內容簡介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如艾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貝克(A.T.Beck)、馬哈尼(M.J.Mahoney)、梅辰保(D.Meichenbaum)和拉薩魯斯(AmoldLazarus)的作品以及他們的科學觀點,哲學家如提圖斯(Titus)和奧瑞里亞斯(MarcusAurelius)的論著,這些研究發現以及歷史上其他一些偉大思想家的貢獻都給我們揭示了部分真理,這些真理建基於傳統的信仰(神聖的話語)和某些我們在本書中要和你分享的原則。這些原則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並且行之有效。上帝就是通過這些原則來擊破長期禁錮人類頭腦的謊言。儘管我們面臨重重挑戰,大多數人仍然希望自己成為誠實善良而且快樂的人,讓自己能從容面對,遊刃有餘。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我們用來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反而帶來不快樂。我們拚命要抓住一些不可能抓住的東西。
快樂的意義何在?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持久的美好感受,對人生、他人和自我保持的良好狀態。我們還可以這樣定義快樂:不存在心靈上和情感上的痛苦和不舒適感。《聖經》把快樂稱為“福氣”。
福氣、快樂、幸福、豐盛,這些都令人羨慕和嚮往。那些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的人,他們惟喜愛上帝的律法,誡命、話語和教導。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告訴我們那些有福的人是什麼樣的。他們在屬靈上豐盛,也就是說,無論外在環境怎樣,他們在上帝喜愛的律法和救恩中找到了一生的喜樂和滿足。
你對快樂的定義是什麼?在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後,我們想讓你知道,快樂是能夠獲得的,你可以在心靈的最深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並保持下去。你不必成為周圍環境、某個事件或人際關係的犧牲品,也不必長期陷於痛苦中而無法自拔。
這本書要幫助你,讓你擁有渴望已久的快樂,使你成為你所希望的那個人。你可以從此快樂地直面自己的生活,並進而感染周圍的人。
我們把它命名為“誤區療法”,它要求人們把真理引入到自己的價值系統,包括我們的哲學觀念、需求、期待、道德和情感的揣測以及自我的思維。真理會釋放人們得自由。耶穌基督是活出來的道。一旦真理被灌注到我們每個想法中去,我們就可以拿起治療的掃帚,掃盡捆綁我們的謊言和誤區。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得到徹底改變,變得更快樂、更美好。
我們希望其他的專業人士也能加入這次激動人心的發現之旅,和我們一起去發現在基督里的真理就是一種受教的生存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的人性走向完全,恢復內心某些已喪失的功能,並且能夠讓我從混亂的精神世界走出來,獲得心靈的自由。
我們也請求在心理學上接受過培訓的讀者能夠予以寬容,因為在本書中你們很少能找到技術性術語。我們有意避免使用心理學術語,好讓所有的讀者能夠滿意。
最近,我們對六個月內在我們中心接受輔導的每位來訪者進行了電話跟蹤調查,目的是要了解誤區療法是否有效。受訪者中95%的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改善。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具體說明有哪些行為發生了改變,他們對自己接受的治療以及在生命中取得的成效非常滿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衷心向你推薦這本書,而且希望你能把這些步驟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給你的生活帶來真實的改變。你將掌握一些原則,並且希望自己一生都能遵照這些原則而行。
作者簡介
威廉·巴克斯是心理服務中心的創始人,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是一名獲得資格認證的心理學家。瑪麗·查賓博士是一個全世界知名的作者和講員。她也是一位知名的諮詢師。她著有二十餘本書,被翻譯成十一種語言。
目錄
第一章怎樣向自己解釋周圍的環境?人類並非注定要生活在冷漠、沒有情感和機械的存在中。我們身上跳躍著心靈上的、情感上的和身體上的力量。只要拋棄頭腦中的謬誤與謊言,用真理取而代之,我們就可以擁有豐盛的、美好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感生活。
第二章你願意快樂嗎?
快樂與否並不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好壞,而在於你自己的內心,如果你願意,快樂就這么簡單。
第三章記錄你的內心對話
內心對話指我們在思想中對自己講的話語,即我們怎樣看待他人、自己、經歷、人生、信仰、過去、未來以及現在。也就是你在心中對自己說過的所有話語。在這些話語中。有一部分是真相.但大部分卻是謊言。
第四章我的心你為何煩悶?
抑鬱不是病人的專利,而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當我們懶散、悲哀、貶低自我、貶低現狀、貶低未來時,就會被抑鬱的情緒所籠罩。抑鬱不會主動離開我們,除非我們把它打跑。
第五章你會處理憤怒嗎?
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權利。在情感上出現的短暫憤怒是正常的,但是因為憤怒而導致失控或長期壓抑以致生出怨恨則是不正常的。問題的重點不是讓憤怒立刻消失,而是開始著手處理它!
第六章你的擔心是為了誰?
我們喜歡為許多事情擔心,但是真相是很多我們擔心的事都沒有發生,而發生的事往往卻出乎我們的意料。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第七章學會對自己說“不”
無論是外界的媒體還是我們的內心都鼓動我們“想就去做吧!”“人無法控制自己!”,而事實的真相是“自製是成熟人格的特徵!”如果法律規定吸菸要槍斃的話,很多人都可以立刻戒掉香菸。
第八章你是獨一無二的!
老好人阿尼長期以來一直掛著棒小伙的面具,把他人的肯定和讚許作為自我價值的標準;而艾琳也在努力迎合他人期望時因得不到讚許和愛生出苦毒。真相是,上帝創造的你是獨一無二的,他愛你並接納你現在的樣子,所以你也要尊重自己。
第九章你嘗過改變的美好滋味嗎?
只有我為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負責!而且,我擁有一種美好而寶貴的能力,它叫做選擇。所以,我決定選擇快樂!
第十章你總是錯失良機嗎?
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樂觀相比,很多人總是擔心機遇背後隱藏著禍事。你是否總是患得患失?真相是,給自己一個犯錯誤的空間,你可以在冒險和嘗試中收穫果實和智慧。
第十一章你靠什麼來穩固人際關係?
你的人際交往總帶著義務和責任,還是為個人利益謀算?實際上,人際關係不是用來練習頭腦的靈光——精明、狡詐、欺騙和操縱;而是操練心靈的寬廣——誠實、仁愛、寬容和接納。
第十二章你不是救世主!
你很重要,很特殊,是獨一無二的,但感謝上帝,我們誰都不是不可或缺的。擺脫救世主心理,你會一身輕鬆。
第十三章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受傷的不總是你!識別六個人生的誤區,可以幫助你走出受害者陰影,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
第十四章處理你的痛苦
不要讓痛苦在內心積累,現在就把你的痛苦打包,扔出去。因為它不是能夠升值的收藏品。
前言
自從《告訴自己真相》於1980年首次出版以來,世界已發生了許多變化。在那一年,聖海倫火山爆發,約翰·列儂遇刺身亡,里根擊敗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伊拉克入侵伊朗。1980年,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去世前意味深長地道出他對真理的見地:“過程就是內涵。”當時的人們很難預見到在接下去的20年中真理會面臨怎樣的挑戰。當時,從學術界開始的討論還尚未波及大眾。人們也很難想像,20年後,公眾會遺忘並否認傳統信仰,就像當年彼拉多奚落耶穌一樣,人們質問:“真理是什麼呢?”不僅如此,只要有人敢承認自己相信存在真理,人們就會群起而攻之。真理已經淪為個性化的一種裝飾,隨著你的觀點、你的文化、你的社會以及你所處的群體的不同而變化。當尋求真理變得狹隘時,人們失去了自己的準則,不知道自己的真理羅盤指向何方,這就導致了情緒上的失控和理智上的混亂。結果,人們紛紛湧向心理學家,以為他們能給自己的人生定位,引導自己走上真理和健康之路,或尋求精神學家的指引,這些醫生開始使用藥物來幫助病人穩定情緒,提供真理的化學替代品。幾乎沒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當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取代真理的時候,人們也沒有預感到它們將要帶來的迷惘與混亂。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怎樣向自己解釋周圍的環境?真理是什麼?
從古至今,許多哲學家和思想家都為真理所吸引,他們渴望去探索何為真理,它的價值何在。
在他們當中有一位名叫笛卡爾的人,他是一位生活在17世紀初的羅馬天主教徒,試圖發掘絕對真理而著名。笛卡爾厭倦了哲學家之間的無休止的爭辯,並決定結束這片嘈雜的聲音,為了尋求一種絕對的、沒有人能質疑的真理,笛卡爾開始了他的真理之旅。首先,他從自己的疑竇出發,並且將一切可懷疑之事物進行系統化。當他質疑想像中的事物時,他把這種行為稱為“思想”,然後他得出結論:因為他在“思想”,所以他成為一種存在。
因此,笛卡爾提出了他的觀點: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最終發現了他認為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他相信真理的精髓在於不斷追求真理。這句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的話,實際上並未告訴我們該怎樣活在真理中並以真理為樂。
奧里利厄斯是另一位思索者。他是公元150年前後羅馬帝國的皇帝,他也在不斷地探求真理。奧里利厄斯是個斯多噶主義者,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嚴謹的生活態度而著稱。他也有許多失誤,其中一點就是他討厭基督徒。儘管他在這個問題上比較草率,沒有深思熟慮,但他追尋真理的熱忱卻讓人讚嘆。在他的《沉思錄》中,他記載了一個令人震撼的事實:人類的情感並不是環境和時遇的副產品,而是由人類自己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時至今日這一發現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笛卡爾宣告“我思故我在”,奧里利厄斯認為,“我思決定我存在的樣式”。
的確如此。
在《聖經·箴言》中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在查考這節經文以及《聖經》中其他關於正確思維的文字時,我們發現,《聖經》告訴我們這一真理:人的感覺、情緒和行為都由自己的思維狀態所決定。
奧里利厄斯揭示了一部分真理,但他卻不能完全享受並品味全部真理所帶來的快樂,因為他不知道耶穌曾這樣宣告:“我就是真理。”
人類並非注定要生活在冷漠、沒有情感和機械的存在中。我們身上跳躍著心靈上的、情感上的和身體上的力量。只要拋棄頭腦中的謬誤與謊言,用真理取而代之,我們就可以擁有豐盛的、美好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感生活。
界定謬誤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思維並不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它們常常是一種念頭,不付諸於任何文字。即使在人頭攢動的地方你也會產生一種孤獨和落寞的感受,但你可能永遠無法把這種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你可能懼怕某樣東西,一直避免與它接觸,卻弄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么做。
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改變?怎樣才能和自己的心思意念中正確的部分接軌?
我的一些來訪者會抽泣著說:“醫生,我想自己真正的問題可以追溯到童年!”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人們對弗洛伊德的哲學觀耳濡目染,我們的文化也被其浸透,人們想當然地就認為:如果不深人系統地挖掘過去,就不可能獲得心理上的醫治。
然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過去或現在發生的事情並不能左右我們的感覺,我們自己對事情的詮釋才能形成我們的感受。
我們的情感並不由逝去的童年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在所發生的事情決定,我們的情感是由自己對環境的詮釋所決定——不論這種詮釋是以文字形式還是態度形式出現。
我們能夠告訴自己的只能是真理或謊言。
如果你用謊言詮釋,你就會相信謊言。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傢伙,一事無成,你就會這樣相信。一旦你這樣相信,你的行為就會體現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思維是心靈和情感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