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隨同第二任丈夫馬克斯·馬洛溫前往中東地區,在當地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於是,阿加莎決定利用閒暇時間,把自己看到的風土人情和趣事用輕鬆幽默的筆調記錄下了來。“偵探女王”講述她別樣的考研生活,帶你重溫《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死亡約會》中似曾相識的場景。內容簡介
我在想修女和法國中尉來品的時候,阿穆達的那個木匠是如何驕傲地把我的坐便器支在門前。我在想我的毛巾架和它兩隻“美麗的腳”!我在想那隻專業的貓。我在想日落時,馬克一臉快樂的孤獨,爬屋頂……我在想查加巴扎的庫爾德女人,她們就像茁壯、艷麗的鬱金香。還有一臉棕紅色大鬍子的長老。我想起上校帶著他黑色的小包跪在一座即將出土的墓葬旁邊,一個多嘴的工人說:“醫生來看病人了。”從那以後,“醫生”就成了上校的外號。我在想“疙瘩”和他那頂倔強的草帽,還有米歇爾邊拉扯帶子邊嚷嚷“加油”時的樣子。我在想那開遍了黃澄澄的金盞花的小山坡,我們在那裡享受過一頓野餐。閉上眼,我能聞到鮮花的香氣和肥沃草原的芬芳……
“我在想,”我對馬克斯說,“那樣的生活何其幸福……”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年生於德文郡。從二十六歲開始嘗試偵探小說的創作。處女作《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在幾經退稿後,終於獲得BodleyHead出版社的青睞,獲得出版機會。1926年,剛剛聲名鵲起的阿加莎卻遭遇情感危機,因情感不和與第一任丈夫離婚。但在四年後,四十歲的阿加莎邂逅自己的真命天子,和比她小十四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喜結連理。伴隨著情場上的春風得意,阿加莎也迎來了本人的創作高峰。《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名篇相繼問世。1976年,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作者安然離世。在其身後,留下大量的偵探小說、劇本以及隨筆。目錄
墟丘上的對話導言
序
一 準備去敘利亞
二 勘測之旅
三 哈布爾和賈格傑蓋
四 查加巴扎的第一季
五 季末
六 旅程結束
七 查加巴扎的生活
八 查加巴扎和布拉克
九 馬克來了
十 去拉卡
十一 告別布拉克
十二 艾因阿魯斯
前言
有些書,人們閱讀時會始終帶著會心的微笑。書中的形象躍然紙上,那文字仿佛能讓你觸到、聽到。《告訴我,你怎樣去生活》就是這樣一本書,讓人讀來興味盎然。1930年,一次幸運的眷顧讓年輕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和當時已是知名作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走到了一起。那時她正在訪問巴格達,遇到了萊昂納多和凱薩琳·伍利夫婦。他們邀請她去烏爾小住,在那裡,他們的發掘工作已進行了好幾季。他們的助手馬克斯奉命護送阿加莎回家,順便沿途觀賞風景。隨後,兩人傳出佳音,要在年底完婚,開始他們長久的,充滿非凡創造力的結合。
阿加莎並不把自己的名氣看成替丈夫分擔工作的障礙。從一開始,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馬克斯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每一項發掘工作中,像一個考古學家那樣,忍受種種不適,從災難中發掘樂趣。她的熟人對境外考古一無所知,自然向她問起那裡奇異的生活。於是,她決定寫一本輕鬆的隨筆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阿加莎自戰前開始動筆,儘管戰時四年中斷了寫作,但無論內容還是內涵,這本書都屬於三十年代。作為一個生活安逸,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女性,她認為人類生存的悲哀並不比喜劇和愉悅更有意義。在當時的中東,考古學家並不需要太過操心艱深的科學和複雜的技術。當時去考古,只需要在維多利亞車站登上一趟普爾曼式客車——“一輛龐大的火車,噴著氣,急匆匆地往前趕,友好而親切,巨大的車頭噗噗地將一團團蒸汽噴上天”——和親人們揮手遭別,任加來轉米爾力快車至伊斯坦堡,最後抵達敘利亞。在那兒,法國駐軍保證了良好的秩序和食物,慷慨地準許他們動工挖掘。不僅如此,在當時,阿加莎還可以隨心所欲地調侃在挖掘隊里幹活的阿拉伯人、庫德人、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還有崇拜魔鬼的亞齊德人,就像調侃牛津大學的學者,她的丈夫和她自己。
作家稱自己的書為“一杯淡啤酒……寫的全是日常瑣事”,以及“信手拈來的隨筆”。實際上,各種情節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將五段特色各異的挖掘季編成了一塊天衣無縫的織物。一切開始於1934年下半年,他們在敘利亞北部的哈布爾河兩岸勘測古代遺址,目的是選出最有潛力的發掘地點。
馬克斯在勘測的五十個墟丘中明智地選擇了查加巴扎和布拉克墟丘。接下來的四季,這兩處的挖掘大大豐富了我們關於早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知識。阿加莎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盡力避免去詳述考古學上的專業問題,從而保證了作品的輕鬆與連貫。
當時當地,文明尚未開化,在充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日常瑣事”也顯得別開生面,足以抓住讀者的心:人和機器不斷出錯,還有老鼠、蝙蝠、蜘蛛、跳蚤和熱帶腹瀉病菌攜帶者。詼諧的故事一段一段地講下去,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個接一個跳出來。如果說,作為偵探小說作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以往的寫作中略去了對人的描寫,那么在這本書里,她只用寥寥幾筆,就讓人物活靈活現。
作家在考古隊中擔當了重任,而她卻謙虛地一筆帶過。她只提到自己在沒有暗房的條件下沖洗照片,為文物貼標籤。其實,她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後束有一次,我有幸在靠近摩蘇爾的尼姆魯德與他們夫婦倆共度了一周。我吃驚地發現,除了管理居家事務和準備可口的食物之外,她還做了許多事。挖掘季的初期,她會躲進自己的小屋寫作,隨著挖掘工作越來越繁雜,她就將自己的事業置之一邊,完全投身於文物之中。她總是早早起身,和馬克斯一起四處巡視,然後將文物分類、貼標籤,擦拭來自撒縵以色堡的象牙製品。我還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幅畫面:她提著撣灰的刷子,歪著腦袋,望著自己手工勞動的成果,露出自嘲的微笑。
這些回憶更加證實了我的想法:雖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考古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她的內心並不完全與它親近。她品味著在偏僻的國度里考古的體驗,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充分利用。她擁有豐富的考古知識,卻始終置身事外,做一個愉快的旁觀者。
在書中,處處能看出,阿加莎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荒野中和它的人民身上找到了無窮的快樂。比如有一次,她和馬克斯坐在一座小火山口的花叢中野餐。“一切都是那么寧靜。一陣幸福感湧上心頭,我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熱愛這個國度,在這裡的生活是多么的滿足……”因此,四年戰亂之後,在本書簡短的後記中,她回顧了在哈布爾的美好記憶,並寫道:“完成這本簡略的記錄,並不是一項苦差,而是一份愛的勞作”。這顯然是她的真心話。無論書中提到的瑣事多么繁雜和荒唐,它們都顯得熠熠生輝。正因為如此——如我在開頭所說——這本書才會讓人讀來興味盎然。
雅克塔·霍克斯
精彩書摘
一 準備去敘利亞還有幾周,我們就要動身去敘利亞了!
在秋冬季節買夏天用的東西是件難事。你原本樂觀地以為,去年夏天的衣服還“管用”,但事到臨頭,卻不“管用”了。首先,它們看上去“有破損、劃痕和污漬”(這些令人沮喪的字眼總是出現在家具搬場工的單子上)並且“起皺、褪色、式樣古怪”;另外,哎,這一點不得不說啊,穿上它們,哪兒都覺得緊繃繃的。
所以,只能去商店買衣服。
“夫人,這時候一般沒人買那種衣服的!倒是有些漂亮的套裝,深色款有特大號的。”
喔,討厭的特大號!穿特大號真丟臉!被人一眼就看出穿特大號更丟臉!
(儘管有些日子,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如果我裹在帶毛領子的瘦長大衣里,女售貨員會興高采烈地說:“夫人的體型只能說是比較豐滿。”)
我看著那些小套裝,上面出乎意料地帶著一點點毛皮,下身是百褶裙。我沮喪地解釋說,我需要的是一件耐洗的絲綢或棉布衣服。
“夫人可以去海灘區看看。”
於是夫人去了海灘區,但不抱有任何奢望。海灘依然被浪漫的詩意幻想包裹著,有點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伊甸園。只有少女才去海灘,身材苗條的少女,身穿挺括的亞麻布褲子,下面是大大的褲腳,上向緊裹嬌臀。只有少女才穿著運動裝開心地運動。熱褲五花八門,都是為了少女而出現的!
負責海灘區的那個漂亮姑娘缺乏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