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人認為:“吃虧”不光是一種境界,而且還是一種睿智,一種寬容豁達的處世態度。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斤斤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會在意分分毫毫的得失。他們看重的是失去背後的收穫,是“捨去”以後的“得到”,他們是真正的智者,是能成大器的達人。古往今來,這樣的智者和達人比比皆是,人們把他們看成是為人處世的楷模,他們的故事也成為千古流傳的經典。吃虧是福”,這裡的“吃虧”就是“讓利”,這是事物的表面,“吃虧”背後的收穫,才是“讓利”的真實內容。成大事者,不會是小氣的商人;成氣候的商人,也絕對不是目光短淺,錙銖必較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吃點小虧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收益。正所謂“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之道。
學會做人,是萬事的前提和根本。工作和做人處處是技巧。聰明的年輕人應該考慮先做人,後做事。工作能力當然重要,做人的技巧同樣不可缺。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沒有一個人是自己能達到事業的頂峰的,假如你決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千萬不能忽視人際關係,不可忽視為人處世的技巧。
目錄
前言第一篇為人處世之道
第一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二、謙受益滿招損
三、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四、不拘小節總攬大局
第二節謹言慎行深藏不露
一、坦誠相待表里如一
二、寵辱不驚淡薄名利
三、鋒芒不露胸懷大志
四、深藏不露隱忍一時
第三節以不變應萬變
一、遇事不驚穩若泰山
二、把握時機先發制人
三、識時務者為俊傑
四、心存善念提防小人
第四節吃虧是福心胸寬大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無為而為無為而治
三、知足常樂怡然自得
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五、忍冤受屈蓄時待發
第五節處名讓名見利讓利
一、水無常勢功成身退
二、能屈能伸有勇有謀
三、寬厚謙讓得失不計
四、委曲求全明哲保身
第六節難得糊塗見機行事
一、因果相報自得其所
二、言而有知沉默是金
三、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四、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七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一、不貪不占吃虧是福
二、禮讓三分失亦是得
三、月盈則食月滿則虧
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第二篇為人處世禁忌
第一節暴斂錢財貪得無厭
一、貪心不足利慾薰心
二、縱情享樂不思進取
三、酒肉所惑貪杯不止
四、聲色之欲覆水難收
第二節肆意妄為執迷不悟
一、疏忽小節因小失大
二、取捨無度損人害己
三、口出怨言滿腹牢騷
四、口無遮攔禍從口出
五、思想狹隘生而忘義
第三節卑躬屈膝自食其果
一、剛愎自用自恃才高
二、爭強好鬥以下犯上
三、聽信讒言不辯忠奸
四、巴結權貴曲意奉承
五、自不量力不知進退
第四節得理不饒人
一、雞蛋裡挑骨頭
二、獵取蠅頭小利
三、偏聽一面之詞
四、一條道跑到黑
五、心生浮躁之氣
六、嫉賢妒能之心
第五節以一己小利失天下大利
一、寧我負人勿人負我
二、為富不仁富而不禮
三、爭名奪利貪戀功名
四、重視虛名有弊無利
第三篇志存高遠的人生追求
第一節生於自然歸於自然
一、修身養德不戀功名
三、榮辱不計名垂千古
四、楚地奇和
五、千金散盡義滿天下
六、無為而生自然天成
第二節逍遙自在超然物外
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二、真實平淡順其自然
三、自在人生以智勝人
四、逍遙自在自得其樂
五、居安思危當機立斷
六、順則安安則利
精彩書摘
二、謙受益滿招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謙虛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謙虛謹慎是一種美德,謙虛者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友善和關照,從而也為事業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只有謙虛謹慎,才會不斷地要求上進,才會善於采人之長而補己之短,才會兢兢業業,從小處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事業打下順利的通途。
據載,張良是當初指使力士投椎刺殺秦始皇的韓國公子。他行刺失敗後逃到下邳。
有一天早晨,張良獨自外出,眺望田野景色。當他走到一座橋上時,忽然看見一位皓首老翁,身穿黃色大褂,向著他走來。行至近前,恰巧老人的一隻鞋子掉在橋下。
老人對張良說:“年輕人,你下橋去把我的鞋子揀來!”張良一聽,起初不由得想動怒,心裡說,你我素不相識,你憑什麼叫我替你取鞋子?
可是再仔細一想一一這老人手持竹杖,鬚眉皆白,少說也有七八十歲年紀,如何與他動氣?於是便忍住怒氣,跑下橋去,把鞋子拾了回來。張良上來後,正要把鞋子遞與老人時,不料老人坐到地上,伸出一隻腳,又毫不客氣地說:“年輕人,給我穿上!”
張良愣了一下,覺得既好笑又好氣,暗想:我既然已替他取來鞋子,索性好人做到底吧!於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給老人穿上了鞋子,老人又故意把鞋蹬掉橋下,讓張良又去揀來給穿上。就這樣折騰了三次。
老人揚起頭來,理理鬍鬚,微微一笑,站起身來下橋而去。
老人一系列的行為都太奇怪了,張良不禁又是一愣:這人如此不通情達理,竟然連聲謝謝的話都不說!越想越覺得這位老人太古怪離奇,便跟在他身後,想看他行往何處,有何舉動。
大約走了半里多路,老人似乎已發覺張良還在跟隨自己,便回身來,和顏悅色地與張良說道:“你這娃娃還有出息,可以教授。”張良一聽,就知道老人有些來歷,趕緊跪在地上,拜了三拜說:“我在這裡拜見師父了!”老人說:“五天之後,天色一亮,你仍然來到這裡,與我相會。”張良答了聲“是”,目送著老人遠去。
到了第五天,張良黎明即起,按約定去原地迎候老人。誰知他一到來,老人早已在此等候。那位老人生氣地對張良說:“你跟老人約會,應該早到,豈有我等你之理呢?今天你先回去吧,再過五天,早些來會我!”張良不敢多言,當下跪地道歉。
又過了五天,張良格外留心,一聞雞鳴,便立即前往,哪知老人又先到了,依舊是責備他遲到不敬,要他再過五天,準時來會。張良無奈,只得又一次掃興而歸。
又過了五天,在這五天最後一天,張良始終未睡,黃昏剛過,便去等待老人。不大一會兒,老人來了,見張良正在此等候,微笑著說:“娃娃求教,就應該像這樣。”邊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諄諄囑咐說:“你好好讀此書,日後可成為有學問的人!”
張良小心翼翼地接過書來,恭恭敬敬地致了謝,之後便問及老人的尊姓大名,那老人也不回答,扭頭就走了。等到天亮,張良把書展開一看,原來是一部《太公兵法》。
從此以後,張良不分晝夜,苦讀不止,把《太公兵法》全書都背了個滾瓜爛熟。這之後不久,各路義軍紛紛扯旗造反,張良見時機來到,於是結交豪士,拉起隊伍,舉起了反秦抗暴的大旗。
張良之所以能得到《太公兵法》,正是他能夠謙事圯上老人的緣故。人生本來就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才得以前進的,攀事業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剎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么能縱身上躍?為官者,就更應該謙虛謹慎了。
呂新吾在《呻吟語》中說:“士氣不可無,傲氣不可有。”這裡的“士氣”所指的是作為一個人應該有的自尊,“傲氣”則是盛氣凌人之意。有傲氣的人上下沒有分寸,一心只求祿位,對於自身的責任,則無盡心完成的意願。一個人應該精神飽滿地投人生活和工作,給別人留下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但切記不要流露出任何盛氣凌人的姿態,尤其當自己有所成就時,更要謙虛謹慎。
隋煬帝楊廣還是作太子的時候,曾經對賀若弼說過,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都是良將,很難區別他們誰優誰劣。
賀若弼回答說:“楊素是猛將,不是謀將;韓擒虎驍勇善戰,但是個不能夠率領大軍的將領;史萬歲是驍將,卻又不是大將。”於是楊廣便問:“那么誰是大將?”賀若弼下拜說:“那只有殿下自己挑挑了!”其言意十分明顯,無非是自許為大將。
後來隋煬帝楊廣即位,就疏遠了賀若弼。
同是隋朝,楊素自恃對楊廣有功,非常自傲,平時見隋煬帝楊廣時,常呼他為郎君。在內殿侍宴,宮人偶爾不小心將酒灑在他的衣服上,他就會大發雷霆,讓手下的人把宮人拉下去鞭打。對於這些,楊廣十分厭惡,但忍著,並不發作。
有一次,楊廣與楊素在池邊釣魚,楊廣與楊素並排坐,手下的人用傘遮太陽。楊廣起身上廁所,回來時,看見楊素坐在紅褐色的傘蓋下,儀表非凡,於是深為疑忌。楊廣常常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總被楊素阻止,因此有了害楊素的心思。
恰好不久楊素死了,楊廣說:“假如他不死,我將滅他九族。”
醇親王奕譞是清鹹豐帝的弟弟,他的福晉(即夫人)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因此,他不僅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又是其妹夫,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七爺。
奕譞年輕時曾銳意於清廷內部權力的爭鬥,他在熱河時就與慈禧太后聯合在一起,秘密起草繕定準備發動政變、懲處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的諭旨,同到北京隨慈禧太后、六哥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後,又帶領軍隊夜抵密雲捕捉肅順,為慈禧太后上台垂簾聽政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授以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但是,不久以後他就看到清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殘酷無情,特別是比他功勞更大、地位更高的奕,曾因小過險遭罷斥之禍之後,奕譞的處世態度頓為大變,時時事事謙恭謹慎。他特意命人仿製了一個周代的欹器。這個欹器若只放一半水,就可以保持平衡,若是放滿了水,則會傾倒,使全部的水都流失掉。奕譞便在欹器上親自刻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銘詞。
1874年,同治帝病亡,無子嗣,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等宣布說,欲立奕譞的兒子載湉為皇帝。
看到自己的兒子被選立為皇帝,奕譞不但沒有絲毫的興奮,反而被嚇得昏倒在地,碰頭痛哭,被人攙扶而出。
奕譞及其夫人都深知慈禧太后氣量偏狹,待人兇狠無情,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同治帝也經常遭慈禧的責罵虐待,自己兒子一旦為帝,如入虎穴,不但兒子時刻有忤旨殺身之禍,就連他奕譞本人也難免為慈禧太后的疑忌。
他的兒子做了皇帝,他本人就成了“皇帝本生父”了,本生父雖然與太上皇不同,但如果將來他的兒子大權在握,就有可能將他尊為太上皇,這就會損害慈禧太后的權力,而慈禧太后恰恰權力欲旺熾,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為了遠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心跡,奕譞一面言詞悲憫地懇請罷免一切職務,表示要“尚盡餘生”,與權無爭;一面秘密地向慈禧太后呈遞奏折說,將來很可能有人利用他是清光緒帝本生父的特殊地位,援引明朝皇帝“父以子貴,道尊所親”的例子,要求給他加些什麼尊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將提倡建議的人視之為“奸邪小人,立加摒斥”。
巧合的是,光緒帝繼位的第15年,果然有一個官員上疏清廷,請求尊奕譞為“皇帝本生父”。慈禧太后見疏大怒,拿出奕譞以前的奏摺為武器,下諭痛斥此人以邪說競進,風波很快平靜了下去。
在我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之下,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奕譞這樣具有皇帝生父的特殊身份的人,更容易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奕譞謙虛謹慎,不因自己有功而大肆宣揚,既贏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又保全了自家的性命。
貝克是一所世界著名大學的畢業生,畢業時,他不僅有博士學位,還有一個碩士學位,可以說是雙學位在手。躊躇滿志的貝克開始邁進社會,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是他發現很多企業對他的簡歷根本就是視而不見,沒有一家企業雇用他。沒有辦法的貝克只好把自己的學歷藏起來,在一家企業應聘時,填寫自己只有專科學歷。那家企業僱傭了他。
剛開始工作的貝克勤勤懇懇的從底層開始乾,出色地完成了上面領導交付的工作任務。出色的表現讓領導十分賞識貝克,就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一些個人的情況,貝克這時才說自己是本科學歷。領導聽了就把貝克安排到適合他學歷的工作位置上工作,貝克沒有困難地接受並完成了新的工作內容。領導再一次把貝克叫到身邊,貝克拿出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明,領導馬上有給貝克安排了新的工作。沒有困難,貝克對新工作內容也還是遊刃有餘,領導再次把貝克叫來,貝克這次沒有等領導問就主動把自己的最高學歷拿了出來,領導看了貝克的學歷,大喜,說:“你正是我們需要的人才呀。”貝克終於找到了合適地工作。
這件事就說明貝克剛開始找工作時拿出的是自己的最高學歷,各家企業衡量之後,認為自己不需要貝克這樣的人才,因此貝克找不到工作。後來貝克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之後一步步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這正說明了只有謙虛一些,才會受益。
有位著名的企業家,在談人生時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說:“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倒東西。盲人走路都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全神貫注。前途莫測,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太莽撞了。”為官者更應以‘盲人走路’的方式為借鑑。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有謙虛才有寬容,有寬容才能成功。謙虛謹慎,就是懂得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只有建築在謙虛謹慎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對自己有利的,對社會負責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