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一項課題的最終成果。本課題研究的範圍,起自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長濱文化,止於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台南。理論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力求儘可能運用台灣考古學的第一手資料(發掘報告、調查報告),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敘述史事的原貌,探討其源流。筆者提出的假說,採用多重證據法求證,包括考古學、文獻學、民族學、地質學、古人類學和古文字學等學科的資料與成果。擇善而從,並有所評論。
20世紀40年代,日本學者鹿野忠雄博士提出:“台灣先史文化的基層是中國大陸的文化,此種文化曾分數次波及台灣。”筆者的這一課題研究成果,進一步驗證了他的假說是正確的。例如,台灣舊石器文化的“礫石石片器”和“小石器傳統”;新石器文化的有段石錛、有肩石斧、長方形石刀、半月形帶孔石刀、靴形石刀;以黑彩為主的彩陶、黑皮陶,罐、缽、鼎、豆等器形,特別是以罐和陶支腳(金字塔形、窩頭形)二者組合成為炊煮器,罐、缽組合;骨角器中的鹿角鋤、兩端尖器;遺蹟中的石板棺;社會生活中的拔牙習俗;種植粟、稻的生業形態,特別是粟的種植,等等,與華北的史前文化特質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公元紀元以後,特別是公元3世紀後,中原王朝的政治勢力也數度達到台灣本島,如三國孫吳和隋煬帝的經略台灣,南宋駐軍澎湖,將澎湖劃歸福建行省泉州晉江縣管轄,元設澎湖巡檢司,以及1624年前東南沿海漢族人已移居台灣進行開發,種種事實說明,台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李登輝鼓吹“台灣應該‘脫離中國古代歷史與思想’,在文化上‘與中國脫鉤’。”台灣當局又企圖在編訂高中歷史課程大綱時做手腳,把台灣史從中國史中抽出,把明末以來的中國史變成外國史。島內有識之士責問道,“與中國劃清界線,我們是憑空竄出來的?”(高中學生許華城語)有的斥責這種做法“荒謬”,是“司馬昭之心,其惡昭然”,“更加令人痛心發指”(研究生羅育榕語)。
本書引用的古今中外著作246種,220位學者發表在論文集、學術研討會和66種期刊中的論文252篇,以及16種報紙的多篇報導。書末列有“參考書目”。論文、報導已在相關頁做腳註,參考書目中謹列作者姓名、期刊名稱,以示敬意。注釋以章為單位,第一次全注,以後為簡注。如:著作,[日本]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第115頁,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年。簡作:鹿野著、宋譯,1955:115。冒號後的115表示引文所在頁碼。論文,連照美:《台南縣菜寮溪的人類化石》,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42期,1981年。簡作:連照美,1981。或僅注書名、頁碼或篇名。
作者簡介
張崇根,1938年生,江蘇溧陽人。歷史學碩士。1962年起,進行台灣史和高山族研究。主要著作有:《臨海水土異物志輯校))(1981年)、《台灣歷史與高山族文化》(1992年)、《台灣文化卷》(1997午)、《臨海水土志》輯注(1998年)、《台灣世居少數民族研究》(2002年)。另有關於民族學理論研究著作(或合著、主編)10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客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特邀研究員,台灣少數民族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1—2003年被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駐會研究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台灣島史的範疇與分期/(1)
第二節石器時代文化分期/(6)
第三節台灣和大陸的地緣關係/(15)
第二章採集漁獵時期/(23)
第一節台灣的最早居民/(24)
第二節長濱文化/(33)
附:網形文化/(40)
第三節長濱文化的年代與來源/(44)
第三章刀耕農業時期/(61)
第一節大坌坑文化/(61)
第二節大坌坑文化居民/(74)
第三節大坌坑文化源流/(82)
第四章鋤耕農業時期(上)/(102)
第一節北部地區諸文化/(103)
第二節圓山文化居民/(114)
第三節圓山文化來源討論/(119)
第四節芝山岩文化及其來源/(127)
第五章鋤耕農業時期(中)/(160)
第一節牛罵頭文化居民/(163)
第二節牛稠子文化居民/(182)
第三節中南部諸文化源流討論/(200)
第六章鋤耕農業時期(下)/(217)
第一節卑南文化居民/(217)
第二節麒麟文化居民/(234)
第三節東海岸諸文化源流/(243)
第七章鐵器時代/(257)
第一節十三行文化居民/(257)
第二節中南部鐵器時代居民/(267)
第三節靜浦文化居民/(278)
第四節岩畫/(282)
第八章三國時期的山夷/(289)
第一節山夷的社會生活與習俗/(289)
第二節夷洲為台灣古名/(293)
第三節兩岸聯繫/(300)
第九章隋唐時期的流求人/(304)
第一節流求名稱的由來/(304)
第二節流求人的社會生活/(315)
第三節流求在今台灣島何處/(318)
第十章宋代的毗舍邪人/(326)
第一節毗舍邪人/(326)
第二節台島別稱毗舍邪/(329)
第三節南宋駐軍澎湖/(337)
附:釋“彭湖”/(352)
第十一章元代的漢人與琉球人/(356)
第一節澎湖的漢族人/(356)
第二節台灣島上琉球人/(357)
第三節元設澎湖巡檢司/(361)
第十二章明代的東番人與漢族移民/(371)
第一節東番人的社會生活/(371)
第二節東番人的族屬/(374)
第三節漢族人移居台灣/(381)
參考書目/(404)
後記/(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