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經學理論專著。15世紀埃及伊斯蘭教著名經學家、歷史學家哲拉魯丁·蘇尤蒂著。約成書於1470年以後。該書在吸收並總結早期古蘭經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系統研究,肯定了各家見解,擴大了研究範圍,並將經注學納入這一研究領域。其資料之豐富,理論之深廣,都超過前人,歷來被認為是這一學科的權威著作。其主旨在於研究和論述《古蘭經》的天啟性質及其在伊斯蘭教中的經典地位和對教義、教法的指導作用。內容共分80章,主要闡述和介紹《古蘭經》中麥加時期章節與麥地那時期章節的內容、特點和意義,各章節經文降示的時間、地點和所涉及的問題、事件及其背景,經文的蒐集、編排過程,各章章名和部分章首字母的含義,《古蘭經》誦讀法,經文中阿拉伯化了的外來語、專有名詞,語法及修辭,經文中信條和教法的神聖性;意義明確與意義隱晦的經文,意義無限制與意義有限制的經文,意義普遍與意義個別的經文,廢止與被廢止的經文,首降與末降的經文,經文書寫法,《古蘭經》注釋及注釋者應具備的條件、應遵守的規則等。該書分第一、第二兩卷,脫稿後即流傳各地,引起學術界普遍重視。曾在開羅出版過幾個未經校勘的版本,至1935年始有阿卜杜·納比·塞伊德·海珊的校勘本在開羅出版,並將11世紀伊拉克伊斯蘭教義學家艾布·伯克爾·巴吉拉尼的《古蘭經的超絕性》(I‘jaz al-Qur’an)一書作為該著旁註予以合刊。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中國流傳。
(馬忠傑)
伊斯蘭教經訓典籍
伊斯蘭教是與佛教和基督教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紀初誕生於阿拉伯半島。它是由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創,目前世界上有10億多信徒,他們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亞、西亞、東南亞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