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
主講者簡介
葛蘭言(MarcelGranet,1884-1940),20世紀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漢學家,是法國著名漢學家沙畹的學生。1884年2月29日出生,1940年11月25日逝世。1911年,葛蘭言博士來到北京留學。兩年以後,他回到法國。回國後繼其師為高等研究院東方宗教研究所所長,後轉任東方學院教授。1919年,他出版了《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 (FeteseChansonsAnciennesdelaChine)一書。這是一部研究上古時代原始宗教思想的專著,也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葛蘭言博士的博士論文並非只是這篇《古代中國的祭日和歌謠》,實是由兩篇組成。還有一篇名為《古代中國的婚姻制度和親緣關係》(PolygyniesororaleetsororatdanslaChineFeodale)——專門以古代中國《詩經》時代的“媵”的婚姻制度為核心的論文。1926年,葛蘭言博士又出版了《古代中國的舞蹈和傳說》(DansesetLegendesdelaChineAncienne)一書。這是一部研究上古文獻中的神話和傳說問題的專著。
1929年,他又推出了最為著名的中國古代社會學研究的著作: 《中國文明》 (LaPenseeChinoise:viePubliqueetlaviePrivee)。此書分為兩部。第一部為中國政治史,第二部為中國社會史。他以封建家族制度為核心,對中國古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軍隊、都城等方面的表現進行了透徹的研究和分析。他又為中國古代農民和皇帝單獨各列一卷進行研究,寫出了西方漢學史上少有的中國古代農民史、皇帝史的研究專著。
葛蘭言是研究古典中國的專家,他特別關注依然活躍著的傳統,但他缺乏資料。事實上,中國在本世紀20年代的形勢已經使在當地從事的田野工作變得很困難了。至於文字資料中的主要文集,也就是《道藏》 ,他也只能獲得一部分。所以,葛蘭言在他的《中國人的宗教》 (1922年)的序言中寫道:“……在玄學方面,道家完全有一種要表達社會制度的地道土著觀念的氣勢。同樣,在形成一種宗教時,官方宗教在驅逐處於枯竭之中的民間習俗和傳統時,道家便變成了它們前往藏身的避難處。如果這種看法是正確的話,那么道家就應該在此書中占據很大分量。我需要辯白的是,我只能勉強說自己是正確的,道家並不為人所熟悉。”
作者主要學術成果
《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法)葛蘭言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中國人的宗教》 (LaReligiondesChinois,1923年初版,1980年再版,1975年譯成英文TheReligionoftheChinesepeople,1978年譯成義大利文LaReligionedeicinesi,1943年譯成日文。
《中國古代的節日與歌謠》(FeteschansonsanciennesdelaChine),1919年初版,1929年、1977年再版。
《古代中國之舞蹈與傳說》 (DansesetlégendesdelaChineancienne),2卷,1925年版。
《中國人的思想》(Lapenséechinoise),1944年初版,1979年第4版,1963年譯成德文。
1925年他在《亞洲學刊》(Asia Major)上發表了《道教考》 ,1953年收入《中國社會學研究》(Etudes SociologiquessurlaChine)。
《中國的文明》 (法文標題為Lacivilisationchinoise),1926年初版發行,1929年再版發行。此書在1930年還出版有英文譯本(英文標題為ChineseCivilization)。
《中國的封建制度》 (法文標題為Féodalitéchinoise,於1952年出版。
內容提要
葛蘭言通過分析《詩經》
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國上古時期樸野的習俗(“俗”)是如何轉化為“文明的秩序”(“禮”)的。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男女兩性超越村落日常生活的界限,聚集在聖地中,以對歌的形式相互競賽交換禮物,女性也由此成為“最大的禮物”(“質”)。這成為古代中國營造社會秩序的基本模式。葛蘭言在法國人類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本書為代表的對“複雜社會”的研究不僅為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關於文明的人類學”開闢了一條值得當代人類學家繼續探索的道路。本書目錄
總序
譯序
導論
一《詩經》中的情歌
如何閱讀古代經典
田園主題
鄉村愛情
山川歌謠
二古代的節慶
地方節慶
事實與闡釋
季節的節律
聖地
競賽
結論
附錄一關於《行露》一詩的注釋
附錄二關於《蝃*》的注釋
附錄三民族學注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國漢學家葛蘭言研究中國“異文化”的現代人類學代表作。作者基於對歐美人類學的方法和思想的整體反思,試圖藉助中國古典文獻《詩經》
和在其他文獻中得以保留甚至在現代中國地方、基層人們的生活中仍然有所保留的歌謠、節慶等,來了解中國古代的宗教習俗和民族信仰。可以說,這是歷史人類學的代表作。作者一改過去西方人類學學者對中國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路徑,通過中國古典文獻和民俗的歷史殘存來解讀這個“複雜的文明的有國家機器的古老國度——中國”,特別是要闡釋中國的民間的、地方的、“底層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