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

《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

《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由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製作,適用於口腔專業師生及臨床醫師學習使用。於2005年7月28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
《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以衛生部規劃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學》為藍本,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口腔局部解剖;第二部分為面部局部解剖;第三部分為頸部局部解剖;第四部分為顱部局部解剖。課件包括大量的解剖圖及部分視頻資料,並有詳細的講解。課件有中英文名詞對照。《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由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製作,適用於口腔專業師生及臨床醫師學習使用。

基本信息

圖書書名:口腔面頸顱部局部解剖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號碼:ISBN790018211X/R•11
版本印次:2005-7-28
圖書開本:32開
圖書包裝:精裝
定價:¥160.00

內容介紹

口腔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是一個多功能的器官,具有消化器、呼吸器、發音器和感覺器的生理機能。口腔(Oral Cavity)前壁為唇,經口裂通向外界,後經咽門與口咽槽骨形成牙弓將口腔分為兩部分,牙列唇頰之間為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um),牙列以內為固有口腔(oralcavity proper)。

口腔前庭為位於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骨牙弓之間的蹄鐵形的潛在腔隙,在息止頜位時,此腔隙經位時,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後部經翼下頜皺襞與最後磨牙遠中面之間的空隙與固有口腔相通。在牙關係閉或頜間固定的患者,可經此空隙輸入流體營養物質。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見以下具有臨床意義的表面解剖標誌。

口腔前庭溝:口腔前庭溝亦稱唇頰齦溝。即口腔前的上、下界。溝呈蹄鐵形,為唇頰黏膜移行於牙槽黏膜的溝槽。前庭溝黏膜組織鬆軟,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術切口部位。

上、下唇系帶:上、下唇系帶為前庭溝中線上扇形或線形的黏膜小皺襞,上唇系帶較下唇系帶明顯。製作義齒時,基托邊緣應注意此關係。兒童的上唇系帶較為寬大,並可能與切牙乳頭直接相連。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唇系帶也應逐漸縮小,如果持續存在,則上頜中切牙間隙不能自行消失,影響上頜中切牙的正常排列,需手術治療。

頰系帶:頰系帶為口腔前庭溝相當於上、下尖牙或雙尖牙區的扁形黏膜皺襞,其數目不定。一般上頰系帶較明顯,義齒基托邊緣應注意此關係。

腮腺導管口:在平對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的頰黏膜上,呈乳頭狀突起。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導管內注射治療時,須找到此導管口。

磨牙後區:由磨牙後三角及磨牙後墊組成。磨牙後三角位於下頜第三磨牙的後方,該三角的底朝前,為下頜第三磨牙的頸緣,其尖朝向後方;磨牙後墊為覆蓋於磨牙後三角表面的軟組織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時,磨牙後墊常顯紅腫。

翼下頜皺襞:翼下頜皺襞為伸延於上頜結節後內方與磨牙後墊後方之間的黏膜皺襞,其深面為翼下頜韌帶所襯托。該皺襞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誌,也是翼下頜間隙及咽旁間隙口內切口的部位

頰墊尖:大張口時,平對上、下頜後牙面間頰黏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稱頰墊。其尖稱頰墊尖,向後鄰近翼下頜皺襞前緣,此尖約相當於下頜孔平面,為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誌。頰墊深面為頰脂墊。該墊因系脂肪組織構成,因而頰墊尖的位置有時不恆定,該尖可偏上或偏下,甚或遠離翼下頜皺襞,此時麻醉穿刺點應作相應的調整。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gooedu.com/Book4980/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5849&columnId=25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