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引·秋景》

《千秋歲引·秋景》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晚年所填的一首詞。全詞兩闋,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上闋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來雁去,風滿月樓,古城寥廓,思緒萬千,引出下闋。下闋總共表達了兩層意思,即以身在官場為引子,抒發個人情懷。

基本信息

【名稱】千秋歲引·秋景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作品原文

千秋歲引·秋景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台風,庚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閒卻!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1086),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後移居江陵(今南京)。其政治上主張“改易更革”,進行變法,後遭失敗。安石為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中堅人物,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詩成就最高,今存一千五百三十餘首。多指陳現實,有感而發。如《河北民》、《禿山》等。詠史之作,往往寓意深刻,如《商鞅》、《賈生》等。《明妃曲》二首,立意新穎,尤負盛名。退隱後,詩歌轉為山光水色,其雄直峭勁、壯麗超逸而又深婉不迫的獨特詩風,為推動宋詩革新起了積極作用。文存千餘篇,其議論性散文尤具特色如《答司馬諫議書》、《游褒禪山記》等。其詞格調高峻,最為絕唱。有《臨川集》一百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二七集。

作品賞析

從安石生平看出,他大半生從政,官至相位,且變法遠譽。可是,誰都不曾想,他也有自己的男女情事隱忍在胸,久久擱放不下,晚年所填《千秋歲引》便是鮮明例證。試析如下:
全詞兩闋,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寫景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來雁去,風滿月樓,古城寥廓,思緒萬千,引出下闋。
下闋總共表達了兩層意思,即以身在官場為引子,著重鋪排“情”之撼感。首先,用“無奈被些名利縛”,寥寥七個字說明了他的為官仕途之坎坷。“無奈”二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從政半生的酸甜苦辣,“政治之艘”上也難,下也難,不上不下還難!同時,隱含了一旦從政,官至高位,就顧不上男女私情,爾虞我乍的險惡政治環境和官場的疲憊,為顧及個人聲譽,只能把所思所想所愛的女人深埋心底,由此,又引出了下面的直抒胸懷。爾後,緊接著又一個“無奈”,可這個“老奸巨滑”的傢伙卻說了反句,字面上是“被情耽擱”,實際上是說自己顧了名利耽擱了“情”,為之遺憾終生,所以才有“可惜風流總閒卻”。再接“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是說在風華正茂的年輕時代,曾經卿卿我我的一對戀人,卻因自己滿懷政治抱負而捨棄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而天各一方,想來後悔不已;“誤我”不是被人“誤”,而是追悔自己“誤”了自己的佳期。所以,在夢中,在酒後,總是長相思,未能見,苦苦垂念。“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三個短句,層層遞進,把全詞推向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