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

《北遊記》是余象斗的文學作品,敘述玉帝凡心稍動,一縷真魂便下凡修煉、收妖的故事。

簡介

又名《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作者余象斗

道光十(1830)年《四遊記》合傳本。
四卷二十四則。
敘述玉帝凡心稍動,一縷真魂便下凡修煉、收妖的故事。

全書不分章回次第。除最後二則外,各則文末均用“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之套語。末卷最後有“壬寅歲季春日書林熊仰台梓”字樣,壬寅歲當為明萬曆30年(1602)。本書據此本影印。明刻本《北遊記》,書後附有對真武崇拜的禮儀,此明刊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倫敦大英圖書館。明刻本外,通行的一直是《四遊記》的本子。《北遊記》述真武本身成道降妖諸事,情節多采自民間傳說及佛典。此書前六則內容與佛教的《本生經》故事雷同。全書所介紹的三十六員玄帝部將,大多是民間信仰的神靈,而且不屬於同一時代,是經過了作者的改編和加工。此本與天一出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的本子同出一源。

內容

卷一
玉帝設宴會群臣

卻說隋朝煬帝臨天下。忽一日,玉帝降下玉旨,在三十三天兜率宮設宴,會浮天君、張天君、許天君、立天君、葛天君等。眾天君得旨,各各依次而到。朝見山呼畢,玉帝曰:“孤立極有五百劫,晝夜勤勞。細觀孤之中天,不如西方之萬一。今會卿等,欲圖一路而得往西方境界,脫離劫數,聽佛說法,則孤萬無憂也。欲行不能,今會卿等能代孤設得一路者,卿之功也。”眾真君奏曰:“在凡修仙七世,並無破戒,方為陛下。在凡入道九世,先要破戒,方轉西方。陛下原是修仙,安能入得西方?欲脫生死,不免去凡胎出家修行,方能成佛。如其不然,則不能也。”玉帝聞奏,不覺放聲長嘆,便有思降之意。忽見對面有一金花樹,毫光燦燦,有金花起。玉帝問曰:“前面是什麼毫光閃閃,令人可愛。”葛天君出班奏曰:“此非別物,乃是南方巽宮九重天外,劉天君家內,有一金花樹,其名曰接天樹。其樹能聚諸寶貝,此是寶光起,方才有金光照耀。”玉帝聞奏,即宣南方火德君進朝,命去劉天君家討此天樹。眾臣退朝,星君謝恩出朝,直往南方巽宮劉天君家討接天樹不題
卻說劉天君正坐之間,忽見使到,接入坐下。劉天君問曰:“使命大人至此,有何旨意?”星君曰:“聖上設宴,忽見貴宅寶樹,毫光閃閃,聖上愛之,命下官造府,要討此物。”劉天君曰:“要此安敢不從?但吾世代接續有此樹,樹中有七寶常時而出。聖上若要此樹,恐動之,七寶散去,不會有光,又恐不發。其實無用。煩使命大人回奏玉帝,免致害卻此物可也。”使命聞言告退,回奏玉帝,奏明前事。玉帝聞奏,大怒言曰:“吾為一天之主,倒不及劉天君家有此樹,能生七寶,光現照人,妙不可言。”又問眾臣曰:“其樹要何人常得享用?”眾臣奏曰:“此樹惟有劉天君家子孫方得管理享用。”帝聞奏。忽然失聲嘆曰“如何能得到他家做個子孫,得享用此物,孤心足矣!”眾臣聽罷玉帝之言,個個大驚,出班奏曰:“聖人不亂言。聖上既出此言,必當改位投胎。”玉帝心意,只想那接天樹,不顧降生之苦,亦答曰:“依卿之言,孤去則誰為主?”眾臣又奏曰:“陛下三魂化身,當指一魂化身,去降生投胎。”玉帝聞奏,聽說要他三魂指一魂去,不覺下淚。眾臣奏曰:“陛下聖言一出,安可食之?無信不立,陛下宜速發旨。”玉帝曰:“雖孤今日指一魂化身降生,何日完之?”眾臣奏曰:“陛下勿憂。功成完滿,依舊還原。”玉帝只得指一魂化身,眾臣各起一道金光,直送往劉天君家去降生不題。
卻說劉天君與紅蓮公主在後花園賞玩,偶見一道金光自天心而降,內有四門天王、八大金剛、九條青龍隨行,捧一個金盤,盤內捧著一個孩兒前來,直到園中。公主問劉天君曰:“此是什物?”劉天君曰:“必是一大貴人有難,欲投胎托生者,我與夫人當拜之。”公主聽夫之言,即焚點好香,二人虔誠禮拜。只見金光漸漸而近,投入公主懷中。劉天君大喜,望空拜謝。不過一月,紅蓮公主有孕,說與天君得知,天君大喜,言曰:“既是有孕,其孕必是貴人也。”時光似箭,不覺一年矣。至元皇三年九月初九日,異香滿室,公主忽然疼痛難禁,生下一子。四方八面,雲聚霧罩,不能見人。使婢出報天君,天君大喜。即取名叫做劉長生。
光陰如梭,又過三年。長生一日問父母曰:“我家有好寶物否?”父母曰:“我家有接天樹,毫光閃閃,紫氣騰騰,善生七寶。前數年玉帝愛之,亦曾來討不與。”兒曰:“有此好寶,可去看看。”劉天君不阻,與長生去園中看接天樹。長生入園中,果見其樹,毫光沖漢表,紫露入雲霄。心中大喜,朝日將香致於樹下,供養接天樹不題。
卻說樹中原有多寶如來寶勝如來,妙色如來、廣勝如來、離布里如來、甘露王如來、無量壽如來,以上七寶如來常存此樹,才有此好處。眾如來見玉帝出身在此,如此殷勤供養,不敢當供,商議而去。長生一日又入園供養,那樹皮葉欲枯,無一毫光。長生大驚,觀之良久,自言曰:“昨日來有寶,今日為何無矣。必有其故,且看明日有無。”言罷出園不題。
卻說七寶如來不知玉帝來意,見玉帝朝夕殷勤供奉,眾人商議,即入三清殿去問三清天君,察玉帝來意。如來到三清殿,見三清天尊,相見禮畢。眾如來言曰:“某七人世居此府。今有數百餘劫,不知玉帝來此投生,每日虔誠供養某七人。某七人不敢當玉帝供養,離接天樹,逕到寶殿請教。不知玉帝來意為何?”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天尊嘆曰:“我若不說,汝等果不知之。玉帝因一日設宴群臣,見對面金光燦燦,不知是你七人金光現。玉帝一見,即問群臣。群臣奏說是劉天君家接天樹。玉帝見有寶光,便起貪心,著使去取不得,又問眾臣,說:‘這樹我甚愛之,今討不來,要甚人方得此樹?’眾臣奏說:‘他家子孫,方得此樹。’玉帝聞奏,貪心不止,忽然失聲嘆曰:‘若能得為他子孫,得享此樹,則心足矣。’眾臣聽說大驚,即奏玉帝,要其降生。玉帝無奈,只得將一魂指一化身,投入劉天君家去投生。今見汝七人,乃前貪心未了,故見妝等以厚幣供之。今玉帝因貪心混入塵勞,聖心欲絕,恐難復歸,倘萬一不然,亦是因慕妝等而起,汝等亦不便。汝七人可著一人,變做道人,去勸他修行;著一人又變做一道人,在於接天樹下,待那長生若來供養,見樹枯而不耀,必然有怒,若見你在樹邊,必說寶是你盜去,害殺那樹,要計較你之時,汝可顯出神通,點化他修行便是。”眾如來聽罷,拜辭了三清天尊,變作一道人,故意來到劉家樹下坐定不題。
卻說長生頭一日到後園,見樹欲枯,寶光頓絕,心甚憂悶。第二日又到後園,其樹漸漸欲死,絕無毫光,心中大怒。忽見一道人在樹後。長生向前扯住言曰:“我只道其樹因何而死,寶貝絕無,原來是你這野道盜去!”那道人半言不答,只微微冷笑而已。長生大怒,扭出後園於廳堂中審問。其道人只又是微笑而已。長生見問不答,用棍亂打,棍已斷又不叫苦;又用刀斬之,刀又斷,道人變一道金光而起。長生大驚,望空拜曰:“不才不識老仙,誤犯仙體,乞恕前罪。”那仙答曰:“某非別人,乃是你樹中七寶之身,入在你家常出七寶者。”長生曰:“何故倚樹為光?”仙曰:“某兄弟七人,為天宮無寶,故倚樹化身,顯耀三十三天,以顯神通。”長生曰:“你今要去何故?”眾如來曰:“前者天宮無寶,則我兄弟顯耀;今者天宮多寶,不見我等神通,某等要去耳。”長生曰:“天宮若寶多,望眾如來帶我去。”眾如來曰:”欲到天心,當別恩愛。如存貪愛,則難行矣。”長生曰:“若眾仙長肯不見棄,小人拜別父母就來。”眾如來答曰:“可。”長生即入後堂拜辭父母。要入三十三天。劉天君與紅蓮公主苦留不住。已見九重天內,忽然一道黑雲,漸漸而近,起一陣狂風,將小兒抱出宮外。黑雲一散,劉天君夫婦不見了孩兒,大哭一場不題。
眾如來將長生抱出宮外,直引去三清殿見三清,眾如來稱說前事。三清見長生,長生下拜,三清請起列坐。三清曰:“你可認得我等是甚人?”長生曰:“平素未面,不認列位仙長。”三清笑曰:“你知爾自己前生是甚人?”長生曰:“小子其實不知,望眾仙長明以告我,倘得仙緣有分,沒世不忘。”三清曰:“你可在我後堂照天鏡中,照看你是甚人。”長生即往後堂境中一照,見鏡中是玉帝相對。心中大驚,出告三清曰:“小子往鏡中一照,鏡內卻是玉帝形象。莫非前身,原是玉帝乎?”三清曰:“然。”長生曰:“我前身若是玉帝,緣何又出三十三天,九重天外投胎?”三清曰:“你是玉帝身內一魂,因前生見到劉天君七寶樹放光,便起貪心,甘脫生死,故即墮出九重天外,以了貪心。”長生曰:“何得再復前身真正之身?”三清曰:“此亦不難。汝要復前真正之身,除非要修行為正,學道全真,才能返本還原。”長生曰:“今在天上,往何處修行!”三清曰:“天中無苦,欲要如前,除非入凡。”長生曰:“仙胎焉能入凡?”三清曰:“汝若肯苦心修行,中界有一蓬萊山,乃天下第一名山,等我眾人作法,將汝打下中界便是。”長生曰:“茶飯誰侍?”三清曰:“飢食青松,渴飲甘泉。”長生曰:“修行得復原身,情願聽教。”三清即於袖中取出如意花一根,吩咐長生閉了兩眼,用手望長生一打,打入中界蓬萊山中。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哥閣君臣遊獵
即說哥閣國成安王一日出下聖旨,同文官張明、李滔,武官劉飛虎、鄭正等,兩班文武,整頓弓箭,前往蓬萊山,去游山打獵。眾臣領旨,各個披掛隨駕而行不題。
話分兩頭。卻說長生自從被三清打下蓬萊,立一茅庵修行,飢食青松,渴飲甘泉,不敢擅離半步。在山修行,有二十年矣。一日正在山中打坐,山中各獸,被國王軍馬趕追,俱至長生禪端前,跪者跪,拜者拜,叩首者叩首,鳴者鳴,叫者叫,俱有悲慘驚慌之狀。長生雖未見國王追趕之情,觀各獸之慘容,若有似投人之狀。長生問各獸曰:“某觀汝等之來意,莫非有難,望吾救汝等乎?”於是眾獸各點頭鳴。長生曰:“既如此是,可居某山後避之。”各獸聞言,急急走入庵後躲避。不一時,成安王同眾臣蜂至。王問長生曰:“汝在此可見有獸來此否?”長生端坐不應。又問,長生又不應。王大怒,遂傳旨,令武臣去其四肢。長生又微微而笑不應。國王大怒,向長生言曰:“汝敢笑我不能去妝之頭乎?”即命武士將此道人分屍萬段,霎時間雲迷天地,依然本身,合足又為原人。國王大驚,合掌下拜言曰:“寡人凡夫肉眼,不識天仙,有犯天條,乞天仙發慈悲之心,赦寡人前過。請天仙同寡人回朝,寡人辭群臣,同天仙到此修行。”長生嘆曰:“陛下就是仙人,何求道乎?”國王再三哀告,求長生回朝,一心要出家修行。長生拈筆題詩一首與國王,國王覽云:自入蓬萊二十年,飢食青松渴飲泉;我在本庵遙望見,陛下當時亦仙源。
國王覽畢,又叩首曰:“天仙詩云,寡人原亦是仙班之人。今寡人失了本來面目,乞天仙大發慈悲,同寡人回朝,指引寡人迷路。”長生曰:“陛下既有出家之心,野人同陛下回朝。”國王大悅,同文武隨長生回朝。文武各散,國王同長生祖師,在淨樂宮宴齋。正宮皇后乃是玉堂公主,聞國王接著天仙到殿,甚有威靈,即出宮參拜祖師。觀見祖師堂堂一表,人物清奇,唇紅齒白,便有眷戀之心。將言戲之曰:“天仙這許美貌,得我明日生下一個太子,有此秀氣,妾心足矣。”祖師聞言大驚,作詩一首答曰:道在紅塵月世修,全憑戒行作根由;宮人要我為非事,今生難會再來求。
祖師言罷,護法神在半天,見祖師出再來求之句,料其凡心未絕,變一宮女,即從空中下宮來點化祖師,即向祖師壇前問曰:“你道我是誰?”祖師曰:“你是宮中官女。”護法神曰:“汝尚不知,我乃是你護法神朱禮是也。”祖師曰:“你變宮女來此為何?”護法神曰:“我在半空,聽知你許皇后詩中,誓願再來之句。自古聖人不亂言,亂言要墮輪迴,去與皇后結髮,完前詩句,方能復入佛境。”祖師聽罷大哭,那宮女騰空而去,祖師哭成一病,不過七日而身故矣。成安國王聽知大哭,即備棺槨葬紫金山。又不過七日,那正宮皇后見祖師身已死,思量傷感,亦一命歸泉矣。國王大哭,亦具棺槨葬於紫金山。國王即立鄧妃為後。祖師化一道金光,投入鄧妃胎中。鄧妃於甲午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時,生下祖師,形貌端正,人物秀麗。成安大喜,取名叫做玄明。
卻說正宮皇后死後,亦去一富家出世,其家姓李。當日生下之時,滿室通香,取名叫做香娘。祖師為國太子,大定三年大婚。即選香娘為後。一日,國王升殿,有西蕃國名哥里天兒者,進一銅鼓,厚有一十二寸,遣使進到哥閣國中,傳表官進上國王。使臣奏曰:“我主有旨雲,國無定例,要分大小。言我國有銅鼓一隻,厚有一十二寸。我主命進伊國,伊國有人能射透此鼓者,便為上邦。若射不透便為下邦。遞年納貢我國。”國王聞言大怒,出下聖旨,問誰能射得銅鼓者,官上加官。鎮國將劉飛虎有萬夫不當之勇,兩臂有千斤之力,出班奏曰:“我主勿憂,西蕃進來此鼓,臣能射得。”王大悅,賜御酒三杯,當殿射之。劉飛虎謝恩,在殿上掛起銅鼓,左手挽弓,右手搭箭,一箭射去,其箭只入銅鼓半寸,滿面羞慚,俯伏金階。國王十分煩惱。玄明太子年方七歲,在宮中聽說,出宮奏曰:“此鼓別人射不得,要孩兒方才射得。”國王曰:“蕃鼓厚有一十二寸,適才鎮國將劉飛虎有萬夫不當之勇,尚射不得,你今年才七歲,焉能有此氣力?”太子曰:“人不論大小,父王高枕勿憂,看兒射之便見。”國王大悅。太子將蕃鼓吊上高處,在金殿上離百步之外,左手挽弓,右手搭箭,叫過蕃使,向前問曰:“倘我若射得此鼓透;你當如何?”蕃使曰:“年年朝貢汝國。如射不得,要貢我國。”太子喝曰:“鼓射一透,汝頭亦要落地。”蕃使想太子不能射得,微微冷笑。太子言罷,看定銅鼓一箭射去,其箭沒羽,將銅鼓射透。眾將喝彩,國王大悅,太子即命斬此來使,將首級號令。太子叫過蕃卒,吩咐云:“本當亦斬汝等首級,留汝等狗命回去,叫你國王火速前來進貢,免我國征討。”眾蕃兵驚得膽戰心慌,抱頭鼠竄而走。國王設宴,大會群臣不題。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太子提兵退蕃軍
卻說蕃王哥里天兒升殿,左班文臣毛搭海、李一雲,右班將軍劍開破兀朮、順清。眾文武山呼畢,傳表官報說:“蕃卒回翰。”蕃王宣進。蕃卒奏說哥閣國太子射透銅鼓,斬使命事。蕃王大怒,傳旨即出動蕃兵五萬,差毛搭海押兵,劍開破兀朮為先鋒,順情為副將,各賜御酒三杯,謝恩出朝,一直望哥閣國發進不題。
卻說哥閣國王年六十有一,見太子有能,大宴群臣,禪位與太子,太子百拜即位,年才一十三歲,將為定大元年。眾臣朝見,太子設宴,共樂太平。未有三個月,一日太子升殿,傳表官奏曰:“今有西蕃哥里天兒,用毛搭海押兵,統蕃兵五萬,殺到俺國。”太子聞奏大怒,即令保駕將軍趙士能力總兵,馬孟明為先鋒,李士級為副將,與蕃軍對敵。趙士能謝恩出朝,統兵來到劍關下寨。次日平明,兩軍對陣,蕃將兀朮出馬,南軍孟明出馬。二人大戰,馬孟明大敗,走入關內。次日趙士能親自督大軍出戰下關。蕃將毛搭海亦押兵出。自辰至未,南軍大戰蕃將不過,大敗走入關中,緊閉不敢出戰。即差人持表奏知定大王。大王接得表章大怒,欲自出征。眾臣奏說不可。定大王曰:“朕若不去,何以計之?”眾臣奏曰:“朝中未有主將,望我王可出一榜文,倘招得一員上將,何愁戰蕃將不退。”定王依奏,即出了皇榜。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