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字仰止,號文台,自稱三台山人。福建建安(今建甌)人。明朝作家。出身於刻書世家,堂兄余彰德、弟余象賢皆為刻書家,象斗之生卒年不詳,大約萬曆年間人,曾三刻《大方綱鑑》,刊有小說《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東西晉演義》等數十種。他是南遊記與北遊記的作者。又著有《皇明諸司公案傳》六卷。

人物生平

余象斗,[明]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後在世(約1561-1637),又名文台,字仰止(亦作余世騰),坊名雙峰堂、三台館等,自稱三台山人。

福建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余氏是當時閩中的大書賈,他刊編的通俗小說頗多,是明代嘉靖年間有名氣的書坊主人,也是通俗小說的編著者。有:

《皇明諸司公案傳》六卷,《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一名《北遊記》或《北游玄帝出身傳》)四卷,《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一名《南遊記》)四卷,均《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後二種與吳元泰的《東遊記》,楊致和的《西遊記》合刻稱《四遊記》。

余象斗雙峰堂刊刻的《水滸志傳評林》是現存最早的《水滸傳》完整刻本之一。

研究中國雕版印刷史和中國小說史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余象斗的,他是明末著名的書坊刻書家,也是一位通俗小說類書雜著的編纂者。他所編印的書,品種多,數量大。

又有名稱余世騰、余象烏、余君召、余宗雲、余元泰等。 葉德輝《書林清話》:“夫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建安尤以余氏為最。”

為了收藏書版和教育子孫,余象斗祖父余繼安於嘉靖十二年(1533)“建庵一所,名曰清修寺,以為子孫講學之所,亦可謂印書藏版之地。又買糧田一百五十餘畝,以為子孫讀書之資,賓輿之費,撥出糧田五十餘畝,以為本寺養僧供佛之具。則灑掃清廟有人,而子弟得以專心致志於詩書之中也。”余象斗出身的刻書世家是一個書香門第,他本人少時也曾讀書學儒,明萬曆十九年(1591)30歲時始棄儒業,專事鋟籍,如其在所刻《新鋟朱狀元芸窗彙輯百大家評註史記品粹》之卷首中說:“辛卯(萬曆十九年)之秋,不佞斗始輟儒家業,家世書坊,鋟籍為事,遂廣聘縉紳諸先生,凡講說、文籍之裨業舉者,悉付之梓。”余象斗最晚的刻本是明崇禎十年(1637)刻的《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台便覽通書正宗》,那時他已76歲。可見余象斗刻書活動持續近半個世紀,為出版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刻書特點

余象斗的刻書情況作為明末著名出版家,其刻書活動有如下4個特點:

1.自編小說,發揮文人特長。余象斗編纂的通俗小說可分為歷史演義、公案小說和神魔小說。

2.種類齊全。

3.上圖下文、圖文並茂。

4.廣告繽紛,善於招攬顧客。

作品

余象斗余象斗

著有《皇明諸司公案傳》六卷,《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一名《北遊記》)四卷,《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一名《南遊記》)四卷,均《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後二種與吳元泰的《東遊記》,楊致和的《西遊記》合刻稱《四遊記》。

《南遊記》摘錄:

《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又稱《南遊記》,余象斗是作者兼刊刻者。那時常見書坊主寫小說,因為《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在嘉靖朝刊行後,通俗小說受到大眾熱烈歡迎,文人此時卻不屑於創作。書坊主眼見開闢了新財源卻無作品可印,便或自撰,或雇下層文人編寫。《南遊記》寫得很拙劣,但身為書坊主的余象斗已感到“其勞鞅掌矣”!大概由於寫得太辛苦卻遭盜版,對此又無可奈何,他實在氣不過,便破口大罵:“襲人唾餘,得無垂首而汗顏,無恥之甚乎!”不過,當時盜版是尋常事,余象斗自己也經常翻刻別人的書籍。中國古籍全錄

閱筆華光大帝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等,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閱筆《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徽馬、趙、溫、關四帥大法》、列出了護法四聖的各字。馬靈耀(華光)、趙公明、溫瓊、關羽。

閱筆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三教搜神大全》介紹,馬靈耀曾經三次“顯聖”,降五百火鴉,殺東海龍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後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宮善於要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常在八、九月間舉行“華光酷”,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專門奉把華光大帝的廟大多稱華光廟,但也有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祭掃的。《三寶大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 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相傳華光大帝的神誕是農曆九月十八日。

閱筆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關於王靈宮的行略,《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上,後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通俗小說

摘要:明萬曆年間的建陽書坊主余象斗出於商業目的,出版、編撰和評點了許多通俗小說,在客觀上促進和推動了通俗小說的發展和繁榮,對小說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本文擬從出版、編撰和評點三個方面對余象斗和通俗小說的關係做以簡要介紹。

通俗小說的創作和傳播的繁榮應該說是從明中葉的萬曆朝開始的。在此以前,除了元末明初創作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一直以抄本形式輾轉流傳”之外,從明代立國到嘉靖元年近一百六十年間很少有通俗小說新作創作或刊刻。嘉靖元年,皇宮內的司禮監刊刻了明清最早的通俗小說作品《三國志通俗演義》,拉開了通俗小說刊印的序幕。在後來的幾十年間,《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出版熱潮不僅提高了作品自身的聲譽,更引發了閱讀通俗小說的熱潮。但是出版和閱讀熱潮並沒帶來創作的熱潮,一直到萬曆二十年之後,這種情形才發生了較大的改觀,通俗小說的創作和傳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到了萬曆朝結束時,通俗小說已經步入創作和傳播的繁盛時期。在通俗小說從起步到步入初步繁盛的近三十年間,以余象斗、楊爾曾、余泗泉等為代表的書坊主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余象斗,字仰止,又字文台,號三台山人、三台館主人,福建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活動於嘉靖末至崇禎初年,著名通俗小說編撰者、刊刻者、書坊主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