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給出的26條人緣法則》

《北大教授給出的26條人緣法則》

最為通俗易懂的大眾版本,從最富哲理的人緣法則中吸取最大價值的處世智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北大研修班思想精華錄。

內容簡介

人脈就是財脈!
關係就是實力!
朋友是最大的生產力!
大道至簡,其實好人緣的本質就一個字——給。
你要打拳,必先收拳;你要得到,必先給予。
在美國是做人先做事,一切憑業績說話,而在中國則恰恰相反,是做事先做人成小業,靠個人努力就夠了;幹大事,就必須靠他人。
怎樣才有好人緣,是想成大事的人必須學會的人生第一堂課
得饒人處且饒人、鋒芒畢露者處處樹暗敵、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認可、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空頭支票,萬萬開不得、不感恩,就別指望再有下次、雪中送炭,危難之中現真情、這個社會沉悶者太多太多、把個人形象打造成一流品牌、愛像春日的陽光使大地甦醒……本書告訴你26條人緣法則!

作者簡介

葉舟:
有一雙敏捷的眼,讀書萬多本,
有一雙勤勞的手,寫書幾十部,
有一顆包容的心,想容下天地萬物,
有一雙耐克的鞋,想踏遍萬水千山!
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特聘講師,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從事心理學和傳播學的課題研究,是“北京師範大學公眾幸福研究所”的籌建發起人,出版有《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莊子的智慧》《佛家的智慧》《兵家的智慧》《心理學大師講壇叢書》《國學九家智慧》等幾十部研究心靈成長的暢銷書,在心靈建設上有獨到的見解,被譽為“心理解脫師”。他編撰出版的每一本新書,都凝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學者教授們的最新智慧。

目錄

序獲取人心的最高境界——給
法則一給口德——得饒人處且饒人
1.說話三境界
2.直話,要轉個彎說
3.冷冰凍的話,要加熱了說
4.顧及別人的自尊
5.人情留一線,日後好見面
法則二給掌聲——有些人一生都沒給過別人掌聲
1.每個人都需要來自他人的掌聲
2.為他人喝彩是每個人的責任
3.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狹隘
4.一贊值千金
法則三給面子——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1.中國人最講究的是面子
2.任何時候,給對方一個體面的台階
3.看破別說破,面子上好過
4.傷什麼,別傷人面子
5.千萬不要揭人老底
法則四給信任一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l
1.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
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機會
法則五給方便——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1.請主動坐里座
2.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3.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輕輕扶一把
4.為對方著想,替自己打算
法則六給禮節——有“禮”走遍天下
1.彬彬有禮,方能魅力四射
2.禮多人不怪
3.送禮送到位
法則七給謙讓——鋒芒畢露者處處樹暗敵
1.切忌鋒芒畢露
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3.勿在失意者面前談論你的得意
4.人前勿張狂,待人應低調
法則八給理解——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認可
1.理解,就是給人方便
2.先理解一般人不理解的事
法則九給尊重——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2.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嚴
3.給弱者的尊重更可貴
4.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
5.地位越高越不能輕視別人
6.把別人放在心上
法則十給幫助——關鍵時刻,誰不希望有人拉一把
1.無私勝有私
2.你的好,別人是會記住的
法則十一給誠信——無信不立,狡詐者必無朋友
1.誠信為本,重諾守信
2.誠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3.失去誠信,百事不可為
法則十二給實惠——空頭支票,萬萬開不得
1.許之以利,曉之以理
2.不以利益大小親疏你的朋友
3.儘可能滿足對方的欲望
法則十三給虛心——讓人顯得高人一等
1.要一點含蓄,要一點謙遜
2.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3.虛心求教,成就大業
法則十四給欣賞——使人擁有優越感
1.渴望被欣賞之心人皆有之
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
3.要及時肯定別人的長處
法則十五給感激——不感恩,就別指望再有下次
1.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
2.及時感激,切莫等到花兒都謝了
3.感謝你的對手
法則十六給援助——雪中送炭,危難之中現真情
1.別忘了買人情原始股
2.當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
3.援助人時要讓對方樂於接受
法則十七給激情——這個社會沉悶者太多太多
1.成功需要激情
2.開朗熱情,堅冰可融
3.成功:用100%的激情做1%的事
法則十八給形象——把個人形象打造成一流品牌
1.名譽比金錢更珍貴
2.好形象容易獲得認同與喜愛
3.你的形象價值百萬
法則十九給愛心——愛像春日的陽光使大地甦醒
1.永存仁愛之心
2.仁愛之人,易獲他人合作
法則二十給笑臉——沒人會拒絕迷人的微笑
1.願微笑之花開遍人間
2.微笑是人際交往的萬能鑰匙
3.用微笑輕鬆應付對手的挑釁
4.微笑著掙錢
法則二十一給寬容——容不下別人,是因為自己太狹隘
1.以容忍改變能夠改變的
2.寬容為懷,贏取人心
3.學會原諒別人的過失
4.有時,良好的關係是忍出來的
法則二十二給合作——資源共享,利益均沾
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
2.合作才能雙贏
法則二十三給善良——沒有人不想與善者為伍為鄰為友
1.為善者可服人
2.勿以善小而不為
3.善待每一顆心,
4.美德,生命中最閃光的部分
法則二十四給傾聽一多看多聽,少開口
1.會傾聽者得人心
2.傾聽是最好的恭維
法則二十五給寬恕——感謝所有折磨你的人
1.恕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
2.和為貴,責人不可太嚴
3.讓仇恨之樹長出寬恕的鮮花
法則二十六給說服一說得他人心服口服
1.俐齒伶牙,事業大放異彩
2.有口才必定是人才
3.會說話好辦事
4.能說會做,方顯英雄本色

精彩書摘

法則一給口德——得饒人處且饒人
1.說話三境界
事業成與毀,全在一張嘴。嘴有金嘴、銀嘴和臭嘴之分別。
金嘴是說話的第一境界。
第一境界的人都是有口德的人。何為口德?口德即人德,言為心聲嘛!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你是一個慈悲的人,就一定會說出一些同情、憐憫、安慰、救助的話;你是一個熱情的人,就一定會說出許多充滿樂觀、積極向上、關心他人冷暖的話;你若是一個自私自利者,那么你口中必多是自私之語,就算偶爾講幾句大方體面的話,也會言不由衷……
口德,就是佛家所說的不打誑語。誑語,筆者的理解應不限於說謊,而是指一切的胡說八道,具體包括惡語、空話、假話、大話,以及淺薄無聊的話等。
口德不佳的人,是很難被人認可的。
有一個女人長得很“抱歉”,且還沒有口德。一次,她去相親,但是男方遲遲未出現,這女人就等得不怎么耐煩了,於是開始破口大罵:“竟然敢讓老娘等這么久……”噼里啪啦地罵了一串。此時,男方出現了,是個胖子。這女人看了更是火不打一處來,於是指著男方罵道:“死胖子……”男方終於忍不住了,拍了桌子,大聲地說:“你竟然罵我胖,哼,至少我曾經瘦過,你你你……你美過嗎?”
今天,我們過分地強調口才,而忽略了口德。上面笑話中的女人顯然沒口德。
口德是反映性格的一面鏡子。從不講他人好話的人,他本身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從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來看,智慧也是有級別的,一流的人重道德智慧的修養和提高;二流的人重方法智慧和做事智慧運用;末流和不入流的人重的是雕蟲小技。由此可見,德為人之最,德為說話之根本。
騙子那么會說,口才那么好,為什麼被人唾棄呢?關鍵在於他們沒有口德,說得再好全是假話和害人蒙人之話。吹牛者大話連篇,口才雖好,卻只能博人一笑。這都說明,口德勝於口才。《法喜》上說,人格高尚者,無虛言。
做人一定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沒有這樣想,就別這樣說,若這樣說,一定是你有這樣的感觸才行。不敢在人家面前談的話,絕對不要在背後說,敢在背後說的話,一定可以光明磊落地在他人面前談。
口德不全是利人的,其實它也是利己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無數的心思,用佛經的話來講就是“自心眾生無邊”。要了解自己並不容易,可是如果養成了坦白、誠懇的言談習慣,則會增進對自己的認識。
一個成長的人,他致力於整理內心的思緒,希望能達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境地,他會發現原來“謊話說久了,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假話說久了,不單欺騙了別人,也會讓自己迷失。”這是我常常告誡朋友的一句話。如實而言使人心無掛礙。說謊的人常常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圓謊,以免東窗事發。不坦白的人,時常要記住過去我對甲如何說,對乙又如何說;今天要如何跟甲說,又如何跟乙說。於是他無法“無事掛心頭”,做事也就難以專心。
言辭是心聲,是表達情意的工具。然而,人們為了使表達的言辭更為婉麗、漂亮,每每犧牲隋意,刪補情意——原本是情意主導語言,轉而變成遷就語言,甚或被語言所牽引。這是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的“華而不實”的現象和事物之原因。
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做人既要有德行,也要留口德。
佛法其實也是叫人修德的學問,它叫人謹守口德,不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戲言)。一個人若真能做得到這一點,他必成偉大的人。
縱觀歷史,能被人們傳頌的人,都一定是重口德的人。凡是達到這種境界的人,都是重做人之道的人。
銀嘴是說話的第二層境界。
凡是達到這層境界的人,都是有良好口才的人。他們大都知識面廣,經驗豐富,對各種人和事都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在說話時大都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在不說話時,能安靜傾聽,不時回應和認同。他們懂得一切與人溝通的技巧,懂得迎合對方的口味。
這一層面的人,更重嘴皮子的修煉。目前各種各樣的口才培訓班,都只是大同小異地在修煉這個層面的技巧。君不見,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其他推銷公司,每年不知以口才為目的培訓了多少人。有口才的人是越來越多,但我們卻很少遇到幾個真正有人格魅力的說話者。
口才與口德的區別就在於:口德重德,口才重技;口德重幫助別人,口才重展示自己;口德重在於尊重他人,口才重顯示自我魅力;口德重長久關係,口才重達成一時之目的;口德重誠實和真理,口才重詞句華麗和多姿多彩;口德者慎言,口才者多言;口德讓人心服,口才只能使人口服。
總之,這兩者的層次差別是十分明顯的。正因為這樣,世上口才好的人到處都是,而口德好的人,卻難覓蹤跡,以至於人們都只記得欣賞口才,忘記了欣賞和修煉口德。
無論在哪裡乘計程車,都不時會遇上有口才的的士司機,尤其是北京的的士司機,口才好得不得了,他們記性好,又自信,第一次聽的話真覺得不愧是皇城根下的人。
此外,一些權至高位者如希特勒之流,雖有頂級口才卻無半點口德。口才如果不與口德結合,就會禍人禍己,口才越好,害人越深!
歷史上的蘇秦、張儀就是一例,他們雖有口才,卻沒有口德,因此,他們用口才說得天下大亂,害人匪淺。
蘇秦、張儀曾經在著名的謀略學大師鬼谷子門下勤學多年。兩人賣力苦讀,並非要救亂世黎民於水火,而是想自己能有出頭之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獲取榮華富貴。
蘇秦學成後,便選擇了秦惠王作為自己說道的對象。繼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見了蘇秦。見面後,蘇秦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點明天下大勢,極力慫恿秦王憑借秦國強大的力量和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動戰爭統一天下。然而,秦惠王對蘇秦的構想並不心動,他婉言回絕了蘇秦的空頭理論,認為秦國談統一天下為時尚早。
接下來,蘇秦先後十次上書秦王大談強大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礎。無奈秦惠王絲毫不為所動,他只是把蘇秦視為只會高談闊論、華而不實的小人物。蘇秦只好打道回府。回家後,他又飽受家人的百般凌辱,這使得他決心一切從零開始,發憤讀書,將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吃透。他日夜苦讀《陰符經》,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謀略,並把當時七國的種種利害衝突聯繫起來進行研究。於是便有了“頭懸樑,錐刺骨”的典故。一年後,蘇秦對時局已了如指掌,便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時勢的戰略。
蘇秦再度出山。他首先跑到弱小的燕國,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國強大的方針政策,並強調唯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聯手,方能消解強秦之威脅。
燕文侯對蘇秦的觀點十分讚賞,資助他車輛與金帛前去遊說趙國。在趙國,蘇秦的一番理論亦使趙王茅塞頓開,大喜過望。他馬上封蘇秦為武安君,賜豪華車輛l00輛、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及數不清的綾羅綢緞,讓他帶著去向其他的國家宣揚“合縱術”,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由此,蘇秦開始威風凜凜地周遊列國,“以三寸之舌為帝王師”,說得韓魏楚齊各路諸侯怦然心動,趨之若鶩,言聽計從。很快,蘇秦便取得了六國相印。在蘇秦為相的15年期間,秦國的軍隊不敢踏出函谷關一步。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時,張儀正處於遊手好閒的狀態。一天,他到楚相國家做客,不巧相國家丟失了貴重的白璧,相國的家丁見張儀賊頭賊腦地四處張望。懷疑是他偷了白璧,便把他捆起來打了個半死,扔到野外。張儀被打得迷糊了,聽見老婆大哭之聲,便忍住劇痛問老婆:“我的舌頭打壞了沒有?”老婆哭著回答:“你舌頭尚完好無缺。”他便高興地安慰老婆:“好,只要舌頭還在,我就一定會有出頭之日的。”
權衡一番之後,張儀決定投奔已經位高權重的老同學蘇秦,先獲一官半職,再圖發展。
蘇秦知道張儀要來十分高興,他正要找人幫助自己完成一個大陰謀,而才學勝於自己的張儀是最理想的人選。原來,蘇秦知道,拜他為相的“六國”是個花架子,各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很難真的連成一體,當秦國的強勢被壓制後,六國沒有了危機,它們之間肯定要發生內訌,合縱術也就很快失去市場。那時諸侯們就不會再聽他的擺布了。
蘇秦決定派遣張儀去秦國替自己臥底。當然,蘇秦知道應該怎樣讓張儀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很冷淡地接待了張儀,態度傲慢。吃飯時,蘇秦在殿堂上大宴賓客,卻安排張儀獨坐一角,蘇秦的宴席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張儀桌上只有可憐的兩道小菜。飯後,張儀向蘇秦說明他來此的目的,蘇秦很不耐煩地要他等待機會。
看到蘇秦不顧同學情誼,如此冷落自己,張儀難受極了,陡然間恨極了蘇秦。他發誓要與蘇秦唱對台戲,為秦國出謀劃策破掉蘇秦的合縱戰略。當然,張儀只有到秦國去謀發展,因為其他六國都在蘇秦掌握之中。
然而張儀窮困潦倒,憑什麼去到遙遠的秦國呢?天無絕人之路,一位腰纏萬貫的人找到張儀,說張儀相貌不凡貴氣逼人,此去秦國必能成功,他願意資助張儀,並親自陪他跑一趟。
張儀的舌頭功夫遠在蘇秦之上。見到秦王之後,他旁徵博引點明了當時列國間利害衝突的要害所在,措辭激烈地批評了秦國的內政外交,最後獻上了破除六國合縱戰略的策略,即遠交近攻的連橫戰略。
正苦於找不到對付六國合縱辦法的秦王聽了張儀一席指點迷津的話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立刻封了他官爵,很快又升其為相國……
戰國的局勢,就這樣被蘇秦、張儀的兩條舌頭翻來覆去擺布了幾十年。這兩個“傢伙”為了自己的出人頭地和榮華富貴,引發的戰亂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口才,而只是強調口德比口才更重要。
口才好的人,要是能修煉好口德,那就會如虎添翼,用之說人、說家、說國、說天下,皆無所不能,就能迅速成就一番大事業。
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毛澤東。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時,幾句話就說得“匪首”袁有才由疑慮到觀望再到佩服,幾句話就團結了一股新的力量,就有了井岡山這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
因此,要想追求卓越人生,就既要有口才,又要有口德!
臭嘴是最低的說話境界。
臭嘴若與境界掛鈎,其實都羞辱了“境界”這兩個字。所謂臭嘴,就是指開口即講傷人、責人、罵人、辱人的話,開口即講消極、失敗、負面的話,開口即講令人掃興、失望、沒好心情的話。
在佛教里,這種人叫惡口之人,死後是要下地獄的,而且還要被厲鬼用鐵鉤將舌頭從嘴裡鉤出來下油鍋的。口惡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最易惹出是非,最易破壞人際關係,最易引發衝突。
如今,有一個新名詞——語言暴力。暴力顯然不是好東西,是傷害人的,是有破壞性的,是挑釁人類尊嚴的。語言暴力,自然也不是好東西,它就是用語言施暴,用語言虐待他人,這種方式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它的結果是能將一個好端端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活活折磨死,足見語言暴力的可怕和危害。
據生物科學家研究,負面語言能刺激聽者體內產生一種毒素,時日一長,受刺激者就會生出病來。這在中醫叫病由心生,在西醫叫情緒性疾病。
現在,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能聽到惡語。潑婦罵街、惡語相向,那已經是較低層次的了。她總還是只針對某個得罪了自己的人,發泄一下自己的惡氣,過不多久也就忘了,自己也知道當不得真。
現在的惡語,級別要高得多了。最高級別的是那種以最為光明正大的形式取得最大公眾效果的部分名人的大放厥詞。許多“名嘴”們,真的是越來越沒有口德了。
說話的險惡緣於人心的陰暗,下面這篇寫名人沒口德的文章,筆者認為寫得很到位。
評審惡語相加,選手拿起法律武器。
前一段時間,柯老師擔任《超級Y客》評審時,聽完一個參賽者唱歌后,批評選手是“大餅臉”,她甚至很不客氣地在電視上公然指著對方說:“你一唱歌就五官錯位,絕對紅不了。”接著,她又炮轟另一個身材肥胖的女參賽者說:“你要趕快減肥,沒有人願意看到一隻母豬在台上唱歌。”
柯老師在億萬觀眾面前,竟然說長得胖一點的女孩子是母豬,我想這應該是嚴重的人身攻擊吧?如果中國的觀眾能接受柯老師這樣的語言,真的懷疑大家還有沒有自尊心,或者說起碼的憐憫心!肥胖難道是一種恥辱嗎?肥胖難道就應該受到別人的謾罵嗎?
參加《第一次心動》的選手孫立洋將評審告上法庭,就是源於他在比賽的某個環節受到了無端的攻擊。他說:“我參加這個節目,是為了展示才藝,沒想到人格卻被攻擊。”孫立洋稱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由於直播節目中評審等人對我的惡評,很多親戚和街坊朋友都對我和家人產生了誤解,導致母親不敢出門,怕別人指指點點,我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演藝公司拒絕錄用我,原因是從電視上了解到我人品太差。”
對於這種點評,選手很難感受到誠懇的意見,感受到的只是強烈的諷刺與挖苦,以及對自信心的無情冷酷的打擊。如果讓這種無口德的人充斥螢屏,那將是怎樣一種景象?打開電視,主持人高高在上,張嘴諷刺人,閉嘴挖苦人。他們樂此不疲,而選手們則傷心落淚。評審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選手們冷酷的打擊上。
對一個來參加比賽的選手來講,這種打擊是直接而致命的,讓人對選手的處境不免擔憂。但它在如今各類選秀活動中卻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評審們憑藉自己的“無德”,憑藉自己的“口不擇言”在傷害選手的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提高了自己的出場費。這後面的利益讓他們對選手的處境置之不理,甚至公然地“大放厥詞”。而其他評審為了“不甘示弱”,為了“彰顯個性”,一個個你追我趕,“語不驚人死不休”!而電視台為了增加收視率,提高賣點,也往往喜歡掏錢請這樣的評審,致使各頻道的選秀活動充斥著一片“罵聲”,仿佛能侮辱別人就能顯示自己的本事……
某些評審在公開場合羞辱參賽選手,讓人們在感嘆他們沒有口德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品德的低下。這樣的人擔任評審,真不知道會扼殺多少好男孩好女孩!而這種無口德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以傷害別人為樂事,以傷害別人讓自己迅速躥紅的低下品德,也確實給選手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與不良影響。
用不著說些風涼話,說話要留口德。
總而言之,我們既然知道口惡會對人對己造成十分不利的傷害,那么,我們就得反省一下,就得認真改改了,否則,我們的人際關係、事業和健康都不可能有保障。
現在我們清楚了一張普通的嘴可以分出三種說話的境界:
金嘴——口德之人——重人品修煉;
銀嘴——口才之人——重技巧修煉;
臭嘴——口惡之人——重負向修煉。
有口德者,大都成為領導;有口才者,大都成為優秀骨幹;而口惡者,人際關係遭到破壞,事業難成,就算會一時居於人上,但也是臭名遠揚、孤獨苦悶。
朋友,你如果還處在銀嘴和臭嘴階段,那么就趕快升級你的說話能力吧!要知道,你所說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會決定你是什麼人,決定你將過上什麼樣的日子。
2.直話,要轉個彎說
某人長期借錢不還,只要是他認識的人,他都借了錢。他口才特別好,臉皮也修煉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錢,他一進門就說:“老朋友,別看報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幫我……”
甲一聽他開口又是來借錢的,心裡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錢還沒還現在又來借了。他心裡立即湧出了幾句十分直白的話:“你上次借的錢都還沒還呢,還有臉再來開口呀!”“我不能再借錢給你這樣的人,你得趕快還上次的錢。”“抱歉,我手中沒錢。”“就這一次,下不為例了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