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學佛家——做不樂;不學儒家——做不久;不學道家——做不透;不學兵家——做不強;不學法家——做不大;不學縱橫家——做不快;不學墨家——做不安;不學醫家——做不動;不學農家——做不爽。學佛家不精,易於迷信;學儒家不精,易於迂腐;學道家不精,易於消極;學兵家不精,易表陰險;學法家不精,易於殘酷;學縱橫家不精,易於欺詐;學墨家不精,易於泛愛;學醫家不精,易於忌多;學農家不精,易於自欺!
內容簡介
如果你要追求成功,可以讀讀儒家的執著學說;如果你要追求快樂,可以讀讀佛家的心靈學說;如果你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妨讀讀縱橫家的策劃學說;你若功成名就,只想追求健康,那么,你就不妨讀讀醫家的健康學說;退一萬步講,你面對人生,毫無辦法謀求改變,你是一個絕對的弱者,那就不妨讀讀安貧樂道的農家文化,那樣,你也會活得怡然自得。作者簡介
葉舟,有一雙敏捷的眼,已讀過萬捲圖書;有一雙勤勞的手,已撰圖書幾十部;有一顆包容的心,想容下天地萬物;有一雙耐克的鞋,想踏遍萬水千山!心理學博士,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主講心理學和傳播學。出版有《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莊子的智慧》《帝王的智慧》《佛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兵家的智慧》《北大周末智慧課》等幾十部研究心靈成長的暢銷書,在心靈建設上有獨到的見解,被譽為“心理學大師”。2006年策劃的《心理健康枕邊書》系列和《心理學大師講壇》系列,已熱銷全國各大書城。
目錄
一、佛家的心靈智慧——做一個快樂自由的人1.做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2.做一個及時解脫的人
3.做一個心靈寬廣的人
4.做一個保持警覺的人
5.做一個心靈超越的人
6.做一個心靈利他的人
7.做一個心靈流暢的人
8.做一個心靈隨意的人
9.做一個頭腦清醒的人
10.做一個心靈和善的人
11.做一個心靈純正的人
二、儒家的做人智慧——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1.做一個有仁愛心的人
2.做一個有禮有節的人
3.做一個一諾千金的人
4.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5.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6.做一個追求不止的人
7.做一個學而時習的人
8.做一個重義輕利的人
9.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三、道家的處世智慧——做一個與眾不周的人
1.做一個依從規律的人
2.做一個創造性的人
3.做一個差異化的人
4.做一個能看透本質的人
5.做一個能集中力量的人
6.做一個“無為”的人
7.做一個“善變”的人
8.做一個瀟灑的人
9.做一個減法的人
10.做一個理性思考的人
11.做一個能打破常規的人
四、兵家的競爭智慧——做一個智慧雙全的人
1.做一個有謀局力的人
2.做一個敢於競爭的人
3.做一個有應變力的人
4.做一個有算計力的人
5.做一個有攻守力的人
6.做一個有正奇力的人
7.做一個有心勝力的人
8.做一個有爆發力的人
9.做一個有膽量的人
10.做一個有謀勢力的人
五、法家的領導智慧——做一個稱雄天下的人
1.做遵守團隊紀律的人
2.做維護團隊利益的人
3.做適應團隊生活的人
4.做一個賞罰分明的人
5.做一個講究原則的人
6.做一個不害人的人
7.做一個不輕信的人
8.做一個會藏的人
六、縱橫家的整合智慧——做一個能謀善斷的人
1.做個能因勢捭闔的人
2.做個有超前觀的人
3.做個善抓機遇的人
4.做個能言善辯的人
5.做善於揣摩分析的人
6.做個挑戰危局的人
7.做個頂級策劃人
8.做個果敢決斷的人
9.做個能語控他人的人
七、墨家的平衡智慧——做一個和諧博愛的人
1.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
2.用人格魅力感染別人
3.用包容之心寬容別人
4.用節儉之行塑造別人
5.用推舉賢才發展別人
6.用挑戰命運帶動別人
7.做一個能相互支撐的人
8.用潔身自愛影響別人
9.用求真務實啟發別人
10.做一個拋開世俗的人
11.做一個平衡關係的人
12.做一個和諧的人
八、醫家的健康智慧——做一個容光煥發的人
1.做一個全息看待健康的人
2.做一個情緒自控的人
3.做一個心理平衡的人
4.做一個敢於戒菸酒的人
5.做一個運動健身的人
6.做一個“進口”把關的人
7.做一個會休息的人
8.做一個事事看得開的人
9.做一個心平氣和的人
10.做一個不鑽牛角尖的人
11.做一個隨喜的人
12.做個有陽光心態的人
九、農家的四季智慧——做一個安貧樂道的人
1.做一個知足的人
2.做一個隨遇而安的人
3.做一個善於忍耐的人
4.做一個彼此友好的人
5.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6.做一個量力而行的人
7.做一個樸實善良的人
8.做一個順應天時的人
9.做一個因地制宜的人
附錄觀察記者劉曉林談中國國學熱的背後
精彩書摘
一、佛家的心靈智慧——做一個快樂自由的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以鬼心看人,人人是鬼。以明澈的心看世間,則士、農、工、商無不在福利眾生;春、夏、秋、冬無不是良辰美景;生、老、病、死更是自處然然。就像前面這首禪詩,簡單平安,令人無限開懷。
1.做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當下即價值。你不能活在當下,就必然被心魔殺害!
儒家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有獨特的見解,道家在理性認識上提出了獨特的見解,而佛家在心靈建設上有獨特的見解……
佛家的智慧是世界上最完備最成熟的智慧,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哲學家,還是科學家,到最後都會走進宗教的博大精深之中去。
為什麼宗教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因為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心靈的自由的問題。而佛家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提出了完備系統的方案,如:
佛家度人的第一大法寶就是戒。佛陀在涅檠前告誡弟子:對初入佛門的人來說,一定要以戒為師,要用戒律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坐、住、臥等。也就是說,該做的必須做,不該做的堅決不做。沒有規矩,又哪有方圓?
佛家度人的第二大法寶就是定。佛陀告誡弟子:對修戒已有一段時日的人來說,就可以開始修定。所謂定,就是堅持不懈,就是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力,不為外景所干擾、污染和牽移。企業的一切追求都得從“定”這個字開始,不定萬事都不成!
佛家度人的第三大法寶就是慧。慧,就是睿智的意思。如果只修戒和定,而不修慧,還是不得解脫。戒的作用是解決我們只能做什麼的問題;定的作用是解決我們堅持的問題;慧的作用是解決我們怎么做的方法問題。
佛家關於心靈建設的智慧是相當多的,本書只取其要義而講解。
真實的生命不在別處,從來就不在別處,它就在此時此刻,就在於把握每一個當下,在於讓每一個當下創造價值!
一個覺悟的人,他總是生活在現在。人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懊悔昨天發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乾什麼上。一生只為一瞬,一瞬決定一生。
一個覺悟的人,他總是生活在這裡。對於遠方發生的事,我們無能為力。杞人憂天,於事毫無幫助。所以記住,你現在就生活在此處此地,而不是遙遠的其他地方。
一個覺悟的人,他總是生活在實際中。你也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單位,當你遇到領導或同事的時候,你向他們打招呼,可他們沒反應,連笑一笑都沒有。如果你因此而聯想下去,心裡嘀咕,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這個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是輕視自己嗎?其實,也許你沒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而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沒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罷了。很多心理上的障礙,往往是沒有實際根據的“想當然”造成的。
一個覺悟的人,他總是生活在感受里。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樣做好工作,怎樣考出好成績,怎樣搞好和領導與同事的關係等,因而容易忽視或者沒有心思去觀賞美景,聆聽悅耳的音樂。但是,現在人們過分地強調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往往被人們忽略了。可怕的後果是人們將變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機器。
生活在別處是十分危險的,是不可能成功的。華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活在當下就是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有的喜歡追憶往事,有的喜歡憧憬未來,但是也有些人認為,老時光並不一定就是好時光,未來的事也不是任何人所能預測的,只有“當下”才最真實。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來自禪。有人問一個禪師,什麼是活在當下?禪師回答,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
越南的一行禪師對“當下”有更讓人感動的建議。他說我們有臥室、餐廳和廚房,為什麼不能有一個練習學習呼吸用的小間呢?他建議我們把那小間布置得樸素些,光線不要太亮,你也許想備一隻能發出優美聲音的小鍾,幾個坐墊或幾把椅子或許再要一盆花,和你的家人或來客與你一起練習三五分鐘的靜坐與呼吸;一行禪師說他認識的一些家庭設有專門練習呼吸用的房間,早飯後孩子們進去,坐下來呼吸10次,然後去上學;當你生氣的時候,他建議我們不要做任何事情,也不要說話,隨著呼吸慢慢地走進呼吸間,你在那裡調整你的呼吸,平息內心的憤怒與焦慮,你的心境會慢慢地改變……
一行禪師還送給我們一首小詩,供我們練習呼吸之用。當你呼吸時可以時常默誦:“吸進來,我身心安爽/呼出去,我面帶微笑/安住於當下吧/這一刻真是妙……”
但是,終日忙忙碌碌的現代的人,什麼時候“安住於當下”呢?走在大街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被焦慮和痛苦所扭曲的臉,人們不是在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鐘,而好像是在不斷地逃離,不知要什麼也不知要逃離什麼。我們的呼吸是紊亂的,身心是分離的。我們習慣活在過去、活在將來,而就是沒有想到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所謂學習呼吸就是要我們守在當下的每一刻,這一刻才是真實的,你要享受生命就得從呼吸的每一分鐘開始,我們來到我們的呼吸室里就是要將我們逃離的身心回歸心中的樂園。人類做這種練習已有三千多年了,當我們吸氣時,我們知道我們在吸;呼氣時,我們知道我們在呼,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周圍和內在的寧靜與快樂。
另外,我們現代人太忙了,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關注我們所愛的人,哪怕我們的家人;也沒有時間去關注我們自己,偶爾有時問也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來使我們回歸自我。我們不習慣與自己相處,我們有很多方式打發掉那些時間:我們向電視開放,讓它來對我們進行殖民統治;我們匆匆來到大街上……我們的所作所為試圖逃避自己,努力把自己忘掉;終日裡沒有微笑,日子苦不堪言。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體驗到生命的安詳?
現在問問自己,對於我們來說,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什麼時間是最重要的?什麼人是最重要的?有人會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升官、發財、買房、購車,最重要的人是父母、愛人、孩子,最重要的時刻是高考、婚禮、答辯。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現在,這種觀點就叫活在當下,它是直接可以操作的。
作家孟東籬說:“我只想每天管好吃飯、睡覺,並專心生活就夠了。”初聽這些話,覺得他的日子是否過得太過於平凡了,深究其味,才發現他是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
“活在當下”是禪師的理念,如今繁忙的現代人,若能時時謹記,現在就開始,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而是今天,把握這一刻,讓日子更有意義。如果我們活在過去,或者太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便很容易剝奪了現在,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也將成為過去,唯有把握現在才是最實在的。
總之,活在當下就是對過去不悔;對未來不憂;對現在不煩!歷代有許多誤導世人的大師,無數的宗教、哲學大師都錯了,他們認為人生只有兩條實現之路,一條是向前、向外追求,滿足各種各樣的欲望,這種向前的追求,總會步步抓空;還有一種是向內的追求——內省的反思,總認為只有走上內省之路,才能實現人生。前者的人生是加法人生,後者的人生是減法人生。所謂的學者們、大師們都認為前者是步步抓空,無休無止,豈不知,後者也是步步抓空,無休無止。無論是向外,還是向內,都是沒有盡頭的。
顯然,這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他們的錯誤在於:他們認為意識引導了行為改變和人生改變。他們過分地誇大了意識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恰恰相反,是行為在引導意識,行為越投入,意識改變越快。他們的境界還只是“有我之境”。
他們的根本錯誤在於,本末倒置、黑白顛倒,試想全世界都為了覺悟而去靜修,都去閉門思過,都去內省,都去參禪,那還要什麼手機、公路、房子、糧食、城市?還要什麼結婚、生產、勞動、創造?在修的過程中,肚皮餓怎么解決,裸體冷怎么解決,老母得病怎么解決?許多吃飽喝足了的大師,都在倡導人生的最終追求是一個“靜”“安靜”“空”“覺悟”,是“靜心”“靜觀”“冥想”等。這一切全是誤導,或者是別有用心。那些口中在說靜的人,他們心中其實對歷史上的大人物羨慕不已,地球上前1000個歷史名人又有哪個人生是靜的?純粹自欺欺人。
當然,我並不否定靜,不過,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靜只是橋樑,不是歸屬,不是價值,不符合宇宙運動規律。確切地說,靜就是提純,靜就是成熟的單純,靜就是最佳化注意力,靜就是讓心靈有方向性,靜就能爆發出最大的能量!靜只是個半真理,它只對了一半。靜只是有利於創造,但並不等於創造,靜並不等於價值,人生唯一的價值是創造,無論是為肚皮,為社會還是為心靈自由,都必經由創造之路。一切倡導最終追求靜的人,都是病態的人!不信的話,你去琢磨。因此,只有創造才是主人。用意識改變行為,太慢。只有用“猛烈”的行動改變意識,才立竿見影,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無我之境”。
剎那即永恆,當下即價值!流星說,我們只追求精彩的剎那,因為生命不是由長度決定的,而是由亮度決定的!不是由隱忍、索取決定的,而是由爆發、奉獻決定的!
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抓住現在,把握現在,奮力去拼搏,用激情去工作,用生命去執行,讓每一個瞬間都充分燃燒,就像流星划過長空;讓每一分鐘都體驗到心潮湧動,甚至生命高潮,就像大海捲起巨浪,這才是正道。
生命不是什麼向前,向後,向外,向內的追求。你的價值不在過去,不在將來,不在外,不在內,不在回憶,不在做夢,不在等待,而就在此時此刻,關鍵在於此時此刻燃燒的程度。
在這點上,全球有一位心理大師——馬斯洛對此有獨特見解:人生就是在追求高峰體驗的頻率。人生的一切都在於追求高峰體驗,包括大腦的、心靈的和生理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求。你要死死記牢——汗水才是最佳的興奮劑!
所有的體驗都講究當下。吃肉你就是那個肉,品茶你就是那個茶,跳舞你就是那個搖擺,工作你就是那個工作。生命的每一瞬間都是通過行動而與體驗的對象接軌。與物接軌,就是天人合一,就能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財富。
總之,要清醒: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可成“佛”,都可得“道”,都可達到超凡人聖的境界,不只是那些所謂的學者和有財有權之人。成“佛”不是頭頂上有光圈,身子能浮在空中,而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即有品質、有智力、有專業技術的人。在修煉超凡人聖面前人人平等,關鍵看各自的修為,看各自投入當下的激情程度。只要你全力以赴,你就能超凡入聖。
要記住: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什麼心靈導師,一切的一切,都全靠你自己,全力以赴地拚命修煉,否則,一切都是白搭,一切將毫無價值。
除非你能把握今天!
我只為今天而設法使自己適應現狀,卻不是設法使一切適合自己的欲望。我順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家庭、事業與運道,並使自己適應它們。我要幫助別人卻不求人知;我要至少做兩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只為鍛鍊自己。我只為今天而舉止合度。我要儘可能儀態優雅,衣著適宜,低聲說話,舉止有禮,勤於稱讚,卻不批評任何事情,不吹毛求疵,也不企圖管制或改變任何人。我只為今天而活,為這一天而努力,並不想一次解決自己整個生命的問題。我能持續工作12小時,但若一生都得這樣,就會把我嚇壞。我只為今天而定下一個計畫。我要寫下自己每小時期望做什麼,我也許不能確實依它而行,但我總是有個計畫,我要除去匆忙與猶豫這兩個害人精。我只為今天而無所畏懼,我不害怕去快樂、去享受美麗的事物,不害怕去愛,並相信我所愛的人們也同樣愛我。
今天,我要學會享受人生,享受陽光。我為陽光而來,我為快樂而生。我不是來抱怨生活的,我不是來指責他人的。我要讓陽光碟機散我心中的烏雲;我要讓陽光趕走我心頭的仇怨;我要讓陽光清除我心中的垃圾;我要讓陽光充滿我的每一個細胞;我要讓陽光來洗禮我的靈魂;我要讓陽光造就我一顆純潔的心!
我要用這顆心去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溫馨、體驗關愛、體驗勤奮、體驗勞動、體驗汗水、體驗思索、體驗感激,我要讓陽光拓展我心靈的記憶體,我要讓陽光使我成為一個博大精深的人!
何必羨慕那“自在飛花”,如果你的心靈是自在的,那么,你的人生必然如花。人活著不就是圖個自在、隨性嘛!佛經中常可見到——人們相見時,互相問候“身心是否自在?”彼此通信時,經常祝福對方“身心自在”。
快樂是身心自在的最佳表現形式。佛家根據快樂與否,把人分成四種。
第一種是身體快樂,心裡不快樂的人:這種人喜歡吃、喝、嫖、賭……身體感官雖然得以滿足與刺激,但是心裡茫然混沌而無法歡喜快樂。
第二種是心裡快樂,身體不快樂的人:這種人樂意為理想志趣而奮鬥,樂於奉獻,但是有時常感到壓力不勝負荷,身體感到疲倦勞累,是謂心樂身不樂。
第三種是身心都不快樂的人:這種人身陷五欲六塵,因為貪、懶、痴、愚,不但身體不快樂,心裡不快樂,還經常怨天尤人,煩惱常伴,苦難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