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影片中的病人在一家癌症診所接受化療,面容都被特寫。他們躺成兩列,暢所欲言。換個角度審視生命,仿佛只有在醫院才能發現生命的價值、真諦與魅力。為何這才發現?
影評
藉由觀照生死邊緣的癌症病人來思考生與死這終極哲學命題,或許算不上什麼新鮮視角。但波蘭導演Paweł Łoziński的處理手法如此與眾不同——他並不對病人們提問,避免讓鏡頭成為闖入者,而是讓鏡頭潛入病房,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通過大量側面特寫,將這所波蘭華沙癌症化療病房裡人們的對話、表情、窗外的季節變遷和天空中飛機駛過的引擎聲照單全收——或者照桑塔格的話來說:“旁觀他人的痛苦”。
在這鏡頭營造的旁觀過程中,“共情作用”悄然而生。對於病人們的苦痛,我們變得感同身受。照一位病人的說法:“有些人會得普通的感冒,只是我們的感冒非常嚴重。”這豁達態度並非輕易,不少病人曾嘗試過自殺,或無法抑制自殺的念頭,他們是在對於生命的思考和彼此的慰藉下才逐漸平靜下來,選擇了相信,選擇了平靜面對命運。“不要一直談論疾病,不然會讓你錯過世界上的其它東西。”
生命為什麼值得活?因為它的每一天都與眾不同,就好像星星在視窗逐漸移過,或者窗外的樹葉凋零,大雪紛飛。電影始終保持著逆光,人物側影被窗外的光亮勾畫,帶著宗教般的美麗情懷。而拍攝窗外鏡頭時,導演始終保留了一些窗框的暗影,藉此暗示空間之分野。而時而飛越醫院上空的飛機,則更像一個隱喻:或許生命不過就是抵達和離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