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版(2011年5月1日)叢書名:短經典
平裝:11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020084920,7020084923
條形碼:9787020084920
商品尺寸:20.2x14x0.8cm
商品重量:159g
ASIN:B0050WLV74
內容簡介
《動物寓言集》內容簡介:1947年左右,科塔薩爾創作了短篇小說《被占的宅子》,由博爾赫斯推薦刊登在雜誌《布宜諾斯艾利斯編年史》上。1951年,該小說與其他幾篇作品結集出版,標題為《動物寓言集》。這是科塔薩爾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但其中已體現出科塔薩爾成熟的寫作風格、豐富的表達方式、細膩的描繪和驚人的想像力,以及科塔薩爾天才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在這些早年的小說里,複雜性停留在病理學的層次上。作品所描寫的是畸變,是脫離常規的特例。這些短篇中的奇幻軼事遠離正常的生活環境,只會發生在百萬分之一的人身上。
小說中展現了各種離奇的野獸。《劇烈頭痛》中的“芒庫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詐的女人》中黛莉婭對動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動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給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終崩潰的兔子……在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動物,也有像人的動物,仿佛一場荒誕離奇的夢境,其中動物執行著既定的使命,它們都是象徵。
編輯推薦
《動物寓言集》:他確實擁有阿根廷國籍,並非飄零無根,卻只認幻想文學,爵士樂、先鋒派繪畫、拳擊和黑包電影這一個祖國,巴黎不過是個比喻,是個心靈坐標。如果說,作為阿根廷人意味著悲傷和遠離,那么,胡利奧•科塔薩爾用自己的人生軌跡充分回應了這種模式。每位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應和,去反駁。媒體推薦
我翻開《動物寓言集》的第一頁就意識到,科塔薩爾就是我未來想要成為的那種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
科塔薩爾真正的革新體現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其中他尋找、發現並創造了永恆。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沒有人能夠為科塔薩爾的作品做出內容簡介,當我們試圖概括的時候,那些精彩的要素就會悄悄溜走。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熱愛科塔薩爾是整整一代人必須要做的事,認同他的人組成了一個團體。六十年代中期,他們驚訝地發現可以用西班牙語像爵士樂那樣自由地寫作,摒棄約定俗成,或者像杜尚那樣,將日用品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新的視角將它們點化為藝術品。一個帶法國口音、將大舌音發成喉音的阿根廷人也會如此迷人。
——西班牙《國家報》
我對野獸感興趣並不意味著在我心中它們是慈善的。它們在我的作品中總扮演反面角色。我的小說里有一篇叫《動物寓言集》是有道理的。那裡有真正的動物,也有像人的動物。是的!在我的作品裡就像在噩夢中一樣,動物執行著既定的使命,它們都是象徵。
——胡利奧·科塔薩爾
作者簡介
作者:(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譯者:李靜胡利奧·科塔薩爾(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學爆炸”主將之一,短篇小說大師。1951年移居法國,在巴黎從事文學研究與翻譯工作,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譯員。1963年以長篇小說《跳房子》位列阿根廷文學經典,後世將其歸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同時著有多部短篇小說集和散文、詩歌等。科塔薩爾熱愛爵士樂,曾一度支持古巴革命。
1947年左右,科塔薩爾創作了短篇小說《被占的宅子》,由博爾赫斯推薦刊登在雜誌《布宜諾斯艾利斯編年史》上。1951年,該小說與其他幾篇作品結集出版,標題為《動物寓言集》。這是科塔薩爾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但其中已體現出科塔薩爾成熟的寫作風格、豐富的表達方式、細膩的描繪和驚人的想像力,以及科塔薩爾天才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難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回憶道:“我翻開《動物寓言集》的第一頁就意識到,科塔薩爾就是我未來想要成為的那種作家。”
1984年,科塔薩爾因白血病在巴黎去世。
目錄
代序:伴著爵士樂的曲調和自由被占的宅子
給巴黎一位小姐的信
遠方的女人
公共汽車
劇烈頭痛
奸詐的女人
天堂之門
動物寓言集
文摘
他不該在乎這些了。可這次不同,大家全都鬼鬼祟祟地說上了閒話,讓他撓心。塞萊斯特媽媽告訴貝蓓姨媽時一臉諂媚,父親一臉的不信與不安。先是大個子那家女人,她像牛一樣緩緩地轉過頭,像牛吃草一樣津津有味地反芻閒話。藥店女孩在說——“不是我信,可要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連一向為人謹慎的堂埃米利奧——他賣的鉛筆和塑膠皮本兒一直讓人信賴——也在說。說起戴莉婭·馬尼亞拉,所有人都似乎羞於啟齒,不敢相信她居然是這種人。只有馬里奧將一腔怒火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他突然對全家充滿仇恨,想自立,卻不能。他從來沒有愛過家人,是血緣紐帶和對孤獨的恐懼將他和媽媽、和兄弟姐妹拴在了一起。對鄰居可以簡單粗暴:堂埃米利奧頭一次嚼舌頭根,就被他罵了個狗血淋頭;大個子那家女人跟他打招呼,他視而不見,似乎這樣會讓她心裡不好受。下班回來,他公然跨進馬尼亞拉家的大門,向馬尼亞拉夫婦問好,向——有時拿著糖或拿本書——殺害兩位男友的女孩走去。黛莉婭的模樣我記得不太清楚,只記得她優雅不俗,一頭金髮,動作很慢(當年我十二歲,對我而言,日子過得慢,什麼都慢),淺色上衣,大擺裙。有一陣子,馬里奧認為黛莉婭之所以招人恨,是因為她的衣著和氣質。他對塞萊斯特媽媽說:“你們恨她,是因為她不像你們那么俗,也不像我這么俗。”媽媽作勢要用毛巾抽他一個耳刮子,他眼睛眨都沒眨。此後,他和家裡公開決裂:他們把他晾在一邊,極不情願地替他洗衣服,周日去帕勒莫區散步或野餐都不叫他。於是,馬里奧總是去黛莉婭的窗邊,往裡扔小石子。有時候,她會出來;有時候,他聽見她在屋裡笑,壞壞地笑,讓他絕望。
弗波大戰登普西,家家戶戶都在哭泣,人人義憤填膺,帶著幾乎亡國的屈辱和憂傷。馬尼亞拉一家搬到四個街區外的阿爾馬格羅,搬得夠遠的了。新鄰居們開始和黛莉婭交往,維多利亞街和卡斯楚·巴羅斯街的人家忘記了那檔子事。馬里奧從銀行下班,照例每周去見她兩次。夏天到了,黛莉婭有時願意出門走走,他們一同去里瓦達維亞街上的咖啡館,或者在十一廣場坐坐。馬里奧年滿十九歲,黛莉婭即將迎來二十二歲的生日——不會慶祝的,她還在服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