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亮劍精神是一種面對困境的果斷抉擇、大無畏的英雄膽略、銳不可擋的爆發力、鍥而不捨的執著,及勝利必定屬於我的信念。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亮劍亮的並不只是劍,而是亮出一種勇氣和魄力,一種大氣、豪氣,一種壯志豪情,一種威信,一種精神氣概。
目錄
第一章有劍必亮,血性男兒遇敵無懼不給自己退路
錘鍊迎敵的膽量
武將不怕死
要有勝敵的猛志
勇將殺氣高
戚繼光英武豪氣
閻應元挺立不屈
就是死也得亮劍
多亮劍,少恥辱
鋼骨鐵軀鑄雄劍
刀與槍的抗衡
非賊奪我,即我殺賊
八百壯士齊亮劍
力戰決心與無愧之心
孤膽縱橫白山密林
炸不毀的小山頭
第二章劍膽赤心,成大事者需要剛強勇毅
僅有劍膽是不夠的
不讓志士寒心
少年可扛千斤擔
鐵鋤為劍,改寫歷史
詩人揮劍“補天裂”
文人照樣敢亮劍
國家興亡的責任
女丈夫的劍膽
必要的流血
心肝凝雄魂
“無形劍”潰三千兵
乞丐原本是“劍客”
第三章為了正義,揮劍彰顯英雄本色
培養內心的正義感
守信義之城
最悲壯的自殺
願為正義而死
捨生取義不猶豫
以無欲鑄利劍
不成功,便成仁
女俠唱《劍歌》
蔣廷黻“顧義”
史量才不受人宰割
陳獨秀亮劍法庭
何香凝劍激男兒
聞一多“團火”淬劍
第四章捍衛尊嚴,該出手時一定要出手
澠池會上
義士尊嚴地死去
狗洞與尊嚴
不讓對方小看
做個錚錚爽爽的人
布衣士人的發怒
寧死不屈膝
士可殺不可辱
鐵肩擔道義
主權不讓步
死之榮與生之辱
很體面地抵抗
“節馬”的故事
和會上的拒絕
國弱民不弱
外交史上第一人
有尊嚴地挺起胸膛
堅守自己的方式
不賣國是底線
餓死不當漢奸
不拿尊嚴討好對方
代表尊嚴的座次
打一場尊嚴官司
第五章快速出擊,先發制人贏得主動權
刺向對方的弱處
不按常規套路亮劍
乘銳氣奮力攻擊
快速進入虎穴
看準時機後迅猛出擊
一氣呵成的成功策劃
不宣而戰貴於“速”
玩速度玩出高效率
以猛烈之勢征服對手
比湍急的河水還快
難得的是第一時間
直插敵人心臟
冷不丁狠刺一劍
第六章鋒芒所向,弱者也能壓著對手打
造勢直搗腹地
五萬戰勝五十萬
十五萬搞定二十五萬
一萬打敗二十萬
八千猛揍四十萬
實力只是一個概念
十萬破百萬不是神話
“卻月陣”贏得威望
避銳擊惰,奇兵突襲
三千騎兵定襄城
一路打垮多路
游擊戰里操勝算
敢與精銳較量
第七章劍來必擋,逆境中做有力的一搏
擋住,然後出招
力擋勁敵兩餘年
滿城盡帶黃金甲
砸碎“免戰牌”
不搏哪有丹心留
鐵石猶存死後心
洋溢著堅強
難撐也得撐下去
用自信點燃勇氣
堅持是種品質
雙雄夾擊,劍破重圍
最漂亮的中國人
最厲害的炮火
一條生死之江
英勇悲壯的山谷
第八章錚錚傲骨,折不斷的人格脊樑
十九年鐫刻人格之碑
前途毀在馬屁上
“滅十族”的代價
矢志不改初衷
恪守一顆童心
不被銀子封嘴
心地光明如雪
立志改造人性
“報格”就是人格
絕不為威武所屈
徐悲鴻的傲骨與愛心
瞿秋白的淡定情懷
魯迅的硬骨頭
信念支撐人格
獨立的民間立場
不使人間造孽錢
倔強的聞一多
拒領施捨物資
竺可楨誓不就範
傅斯年愛十曾分明
豆餅與學狗叫
即使走人,決不下跪
第九章話語交鋒,說真話無愧於良心
恥與魑魅爭光
畏死不言非勇
雙向的代價
說真話的責任
白紙黑字句句真
張說不做偽證
張九齡無所顧忌
要我乾,就得說
解縉如實答問
兩袖清風聲音大
岳正不說違心話
不直言不痛快
狂生孫嘉淦
崑崙壓頂仍直言
俞平伯要利息
為真理不怕冷水澆
第十章挑戰威權,與強者較量以證明自己
攘直的“較真”
規則重於權威
董宣決不賠罪
鮑永不避國戚
杜喬不改規矩
袁渙敢於頂嘴
蚍蜉也要撼大樹
為信義而“叛逆”
彰顯公道人心
海瑞打衙內
劍砍不平事
敢把天狼射
丁寶楨找回“尚武精神”
反問主考官
第十一章決勝千里,大勇與匹夫之勇的不同
考量戰勝敵手的多少
匹夫之勇常急躁
小勇者容易驕傲
大勇者應急果斷
敢在虎豹群中行
大勇者縱覽全局
大勇出“奇策”
善於利用“勇敢”
個人恩怨毀大業
成大事者善於變通
虛虛實實的劍法
快劍與慢劍的結合
大勇氣死小勇
銳氣用完怎么辦
妙算對手的招數
膽略比膽量重要
前言
劍,作為兵器、防身器的功能早已終結,但劍象徵正義力量,顯示威武不屈,張揚人格尊嚴,洋溢精神氣節,沉澱為一種文化,被人們所接受和傳承。這種文化,承載著人們對理想境界的嚮往,對博大氣象的追求,對民族英雄的崇拜,對慷慨之士的敬重,對操守道德的維護,對剛健瀟灑風度的仰慕。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或重文或尚武,或文武並崇,交相輝映,在屢挫屢振的歷史進程中,鑄造了既溫良謙讓,又強悍勇敢的民族性格。人們熱愛和平,偃武修文,改善民生,可一旦戰火燃起,強盜入侵,國難當頭,人們會很快凸顯性格中英武陽剛的一面,無數仁人志士不甘屈辱,投筆從戒,無數英雄兒女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從而一次次挽救了國家,洗刷了恥辱,從苦難中站起來。
這一現象,正如劍與鞘的關係:劍入鞘說明不以武力或暴力炫耀、威脅,但是,當“人若犯我”之時,我必亮劍,表示我們是不可侮的,是敢於與一切邪惡或非正義較量的!正所謂:“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勇氣可嘉,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有了這種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我們也能勇往直前……”
亮劍是一種精神,中國人在逆境中不言放棄,在弱勢的時候不被打敗,歷經數千年坎坷仍能毅然崛起。
精彩書摘
第一章有劍必亮,血性男兒遇敵無懼不給自己退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較量時,無論對手有多么強大,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不亮是死,亮出來或許能活。項羽是身懷絕技的劍術高手,充滿了霸王之氣。
在戰場上,項羽英勇善戰,所向無敵,至死不屈,有一股英雄氣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手下只有5萬多人,面對40多萬精銳的秦朝正規軍,亮不亮劍?
巨鹿駐紮著兩支秦軍。一支是由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這支軍隊久經沙場,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帶領他們的是當年蒙恬的副手後來統領邊防軍的大將王離,兵力有20萬;另一支是由多次圍剿諸侯義軍的章邯帶領,也有2095兵力。
項羽拔出霸王劍,神情若定。他發現了秦軍布局上的弱點——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駐紮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糧草,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支軍隊看上去好像“雙劍客”,牢牢地盯死對手,但弱點就在兩劍之間的空檔。
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南道,擊敗了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上,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力進攻秦軍。項羽帶著剩餘的將士,全部迅速渡河。在渡河之後,項羽決定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乾糧,不給自己退路,表示“不戰勝,毋寧死”。
楚軍將士見無路可退,只有拚命搏鬥,死裡求生,於是個個勇猛異常,喊殺聲震天動地。當時各地諸侯帶來的援趙兵馬,都懼怕秦軍,不敢出擊,築起壁壘,在一旁觀戰。楚軍經過九次激戰,九戰九勝,把秦軍主力打得大敗,殺死秦將蘇角,俘虜王離,迫使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
劍入鞘。項羽哈哈大笑。拿下秦軍,數項羽風流也!
後來,項羽在楚漢戰爭中雖敗給了劉邦,原因是複雜的,並非像有些人所說的,他“有勇無謀”。群雄紛爭自古是“成者王,敗者寇”。項羽雖敗,但仍可稱為雄傑。破釜沉舟,誓死決戰的英勇壯舉,升華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的英雄氣慨與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直鞭策著後人。
錘鍊迎敵的膽量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宗愨
中國古代,練劍是很多男兒成長過程的一門重要功課。練的不僅是劍術,還有英雄氣慨和崇高志向。南北朝時,有個英雄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劍弄棒,練拳習武,年紀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他的名字叫宗愨。
有一天,宗愨的哥哥結婚,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不知什麼時候,有十幾個盜賊趁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潛入宗家的庫房裡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一時間,客廳里的人嚇得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看見衝過來的宗愨,盜賊們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盜賊見勢不妙,丟下搶得的財物,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了,紛紛稱讚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有人問宗愨將來長大後乾什麼?宗愨昂起頭,大聲地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乾一番偉大的事業。”
果然,幾年以後,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粟城裡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落花流水。
武將不怕死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
岳飛首先提出“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正因如此,他是一條敢於亮劍的漢子。
靖康元年(1127年)十二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1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13仗,每戰皆捷。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
岳飛於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剛回到開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飛苦勸:“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但無用,又由於脫離王彥的教訓不能違抗上級,只能隨杜充南下。
金國由元帥左監軍完顏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完顏宗弼兵分兩路,西路由完顏拔離速、完顏毅英、耶律馬五率領,由黃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帶;東路則由完顏宗弼親自率領,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
杜充的水軍進攻割據一方的李成,金軍支援李成擄獲宋軍大量船艦。完顏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的採石渡和慈湖不果後,轉道建康西南的馬家渡渡過長江進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簡出不做準備,岳飛泣諫:“勃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臥薪之勢,莫甚於此時,而相公乃終日宴居,不省兵事。萬一敵人窺吾之怠,而舉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諸將之用命乎?諸將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復高枕於此乎?雖飛以孤軍效命,亦無補於國家矣!”但也無濟於事。
聽到金軍渡江的訊息後,杜充只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13000人策應。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王伯龍部對陣,但王先臨陣逃跑,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只有岳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
紹興三年(1133年),當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占襄陽等郡時,岳飛馬上自九江揮師北上,於第二年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紹興五年夏天,宋廷疑楊麼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麼軍,徹底消除內患。岳飛升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他舉兵奇襲劉豫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接著,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提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奸相秦檜拒絕。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秦檜詔令各路宋軍回師。岳家軍孤軍難支被迫撤退,恢復中原的計畫功敗垂成。第二年,岳飛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接著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岳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為掩護大隊和百姓過江,親率後衛死拒南灞橋頭,擋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飛身被數十創,岳家軍後衛戰死無數;直到死前最後一場惡戰:郾城之戰時,還親率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回答“非爾所知!”見主帥親自沖陣,岳家軍士氣大振,一舉擊破金兵。
要有勝敵的猛志
刑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
——陶淵明
據《山海經》記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乾戚以舞。”意思是說英雄刑天失敗後仍然揮舞著盾和斧,壯志始終存在。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國的有志之士,為民族大業前赴後繼。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魏勝渡淮偵察,發現金主完顏亮到海州、漣水一帶活動,聚集糧草、製造器械,並在各地徵兵,準備大舉南侵,他把這一情況報告給楚州知州藍師稷,建議趁金兵不備,襲取漣水。但是,藍怕負責任,不敢採納魏勝的建議。於是,魏勝自告奮勇,聚集了300名自願參戰的義士,對他們說:“現在金人一心想打咱們,而絕不會想到咱們也會去打他們,這正是我們收復失地的絕好機會!”魏勝率領三百義士連夜渡過淮河,一舉占領了漣水城。
海州的守臣叫高文富,是一個死心踏地投靠金國的漢奸。他聽說魏勝占領了漣水,便派兵前往收捕。當進兵到離海州南80里的大伊山時,只見魏勝揮舞大刀,一馬當先,其餘戰士緊隨其後,奮勇衝殺。高文富於是撥馬而逃,退入城中,緊閉城門,雖有數千軍兵,不敢出城一戰,並把百姓趕到城上為他守城。魏勝見後,知道這個漢奸既膽怯,又不得人心,於是派人到各城門向守城百姓宣傳:“金人棄信背盟,無名舉師,欲犯淮南。你們原本都是大宋子民,朝廷念你們飽受金人摧殘,派我等來此解放百姓,收復失土,懲治漢奸,你們可速開城門,協助我等共擒高賊,忠義軍絕不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