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蘭花草》

《再見,蘭花草》,是由歌手 張雨生演唱,專輯 《如燕盤鏇而來的思念(創作集)》,已發行的音樂作品。

基本信息

《再見蘭花草》

歌手:張雨生

簡評:這首歌意象紛亂,詞旨隱約,似乎就象李商隱的詩一樣,有無窮的可解讀性。至少我以前是這樣認為的。我一直在琢磨寶哥寫這歌,並把它安排在專集最後作為壓軸曲目的意圖。現在這答案漸漸清晰起來,我大膽臆想這首歌至少傳達了三層意思:
第一,是對胡適的禮讚和對自己搖滾精神的呈現。聽這首歌,眼前總有兩個影子在若隱若現地重重疊疊。一個是終生奉行自由主義的胡適,一個是熱愛自由,不喜被束手束腳的張雨生。一個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播種者。一個是用音樂將“搖滾與新文化運動精神完美結合”(K哥語)的音樂才俊,傳承者。那么,說新文化精神,它到底是什麼呢?我想就是: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批判的態度,懷疑的精神。前兩句話是老校長鬍適帶給北大永遠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完美品格。後者是五四運動的精華所在,胡適在《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一文中說:五四運動是由新文化運動推動而來的,我們就是要提倡批判的態度,懷疑的精神。事實上,我覺得這些才是五四運動真正光焰萬丈的精華所在。這些(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批判的態度,懷疑的精神。)也是一個民族國民性真正成熟的需要,是真正留住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可惜大陸一直過於強調五四的政黨與階級屬性,讓更多的人遺忘了他的精華。說了這些就不難理解K哥為什麼說寶的音樂是”搖滾與新文化運動精神完美結合”了。從《帶我到月球》到《卡拉ok台北我》,我覺得一直都有這種精神的呈現。
眾所周知,80年代由劉文正唱紅于海峽兩岸的校園民謠《蘭花草》歌詞藍本是胡適1921年寫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開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
祝汝滿盆花”
寶的歌是對這首詩的另一個詮釋。是對他所景仰的胡適先生的禮讚,寶對於這張專集在“光輝的五四”那天開始錄製津津樂道,是否也是一個暗示呢?我甚至懷疑“其人其事漸湮滅”中的其人是否就是胡適,其事是否就是他不遺餘力地傳播自由民主理念。
第二,是對本土移植外來音樂的殷殷期盼。在胡適的詩里,體現的是對自由民主理念在中國這塊被專制禁錮太久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的焦急期盼。“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蘭花草成了在本土移植外來文化的象徵。在寶哥那裡,是對搖滾在中國成長的期盼,搖滾作為歐美流行文化,如何與中國文化相兼容是寶哥一直在探索的,他可以唱非常地道的英文搖滾,可他就是要走出自己的搖滾之路。他一直在試探漢語這種意音制的顆粒文本如何用搖滾呈現。事實上他也作到了。“只要你給我五分鐘,我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他的搖滾文本散發著漢語的原始芬芳。在精神層面,也上溯新文化運動精神得到了順利對接。說一句狂妄的話,我覺得寶哥在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中國大陸的搖滾要么被商業收買,淪於文化消費品,要么保持地下生態,難為大眾了解。是否欠缺這樣的探索呢?蘭花草的生長依然不樂觀。
第三,我想是對往昔青澀歲月的回味與依戀。寶是個很懷舊的人,從《總發游》就開始回憶,直到《一天到晚游泳的魚》中的青春五部曲。我發現他對於自己的求學生涯尤其依戀。劉文正的《蘭花草》時期,正是他的那段求學生涯吧,他也曾撥著吉他唱著這首歌吧。所以,他要表達的還有追憶。這大概也是“再見”的涵義,蘭花草作為“世風不古的紅塵中的一縷馨香”永遠植根在他心靈的深淵了。
ps.寫到這,沒什麼能說的了。我還有一個感覺,就是覺得這首歌的編曲和queen的經典《bohemianrhapsody》非常之象,都極竟華麗之能事。那種花哨繁多的吉他solo和riff,層層鋪墊的鍵盤音樂,渾成的古典音樂橋段,眼花繚亂的人聲編排,都很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