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影片將後“9·11”時代的恐怖分子以及恐怖主義所帶來的連帶影響,安置到一個類似於《後窗》的故事中……特里·艾倫總是以一個典型的美國公民形象示人,外出時打扮得整潔得體,家裡還有一個美麗迷人的老婆--過著一名正派的會計師應該過的日子。可是這一切,都在特里丟掉了工作之後變成了水中泡影。由於新工作一直沒有著落,特里只能靠電視中全天候的新聞報導來消磨時間,而作為後“9·11”時代的美國媒體所要做的,似乎就是變著法地將“美國向恐怖主義宣戰”灌輸到普通民眾的大腦皮層中。很快,百無聊賴的特里就注意到一個不同尋常的變化:街對面的公寓住進來一個新房客,是一個名叫加布·哈森的穆斯林學生,他的行為舉止很奇怪,總是在深夜招待一些和他一樣的中東男子,還在凌晨偷偷地在垃圾里翻來翻去--可能是過於集中的電視新聞報導給了特里某種心理暗示,他的恐懼迅速升溫,直覺告訴他,加布很可能正在密謀一次恐怖襲擊。
特里最先將懷疑告訴了妻子瑪勒,可是她對此並不在意,反而提醒特里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上,這樣他們才能得到貸款買下那幢心儀了很久的房子……已然有點鬼迷心竅的特里這時候已經聽不進妻子的勸阻了,他不但尾隨跟蹤加布、翻看人家倒出來的垃圾,還將自己的懷疑報告給當地的FBI探員--不過人家顯然把特里的行為當成了一種神經質的體現,根本就沒當回事。於是,漸漸走向極端的特里決定親手揪住加布的狐狸尾巴,他趁加布外出的時候,偷偷潛入了他的房子,發現了一些驗證他的懷疑的“證據”:那是一沓ATM機的憑證,事實證明,一個伊斯蘭組織每個月都會匯錢給加布。
決定攤牌的特里最終拿著手槍指向了加布的腦袋,逼問他在為誰工作……加布對於這個審問他的人的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這種做法只會讓特里更加狂躁。由於特里的暴力行為,SWAT特警出動包圍了公寓,封鎖了各個出入口。直到此刻,特里才驚訝地意識到,自己成了一名劫持人質的匪徒--他已經沒有時間思考,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做出了這樣的舉動,愛國精神?亦或只是恐懼與偏見?
影片評價
《公民責任》中的很多內容和對“9·11”的描述,都有可能喚起人們的痛苦與悲傷,安德魯·蘭特深知這一點:“恐怖攻擊之後,人們看待別人的眼光發生了變化,每一個人都生活得小心翼翼。我還記得,自己在‘9·11’之後第一次坐上飛機的感覺有多么恐怖……所以,這部影片很可能會將這種焦慮重新擴大。但是你裝作不知道,並不代表它沒有發生過,一味的迴避是更加愚蠢的做法。”蘭特將劇本帶到了溫哥華,交給了烏賊電影製作公司的主席蒂娜·佩米(TinaPehme)和金·C·羅伯茨(KimC。 Roberts)。佩米和蘭特一樣,被這個故事中的獨特韻味所吸引,最終決定作為合作夥伴共同製作這部影片。佩米也認為,是時候開口了,人們應該學習去面對、而不是逃避這些讓人不安的問題:“影片探討了這個世界最前沿的社會現象,有關‘9·11’的相關主題,永遠都是心理驚悚電影的最好素材,是一個挖掘深度恐懼的絕佳機會,因為它已經成為全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然而,當製片人們正在為影片籌措拍攝資金的時候,美國公眾對於“9·11”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從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情景的《顫慄航班93》(United93)和《世貿中心》的接連上映,就能看出這一點。安德魯·蘭特說:“我們最終剛剛好趕上了一個正確的時間,既然已經有影片重現了當時恐怖攻擊的過程,那么《公民責任》則正好選對了時機,讓看過的觀眾可以對整個事件進行更深一層的反思,他們會問:那個時候的我是不是也變成了偏執狂?我的恐懼感到底是不是理性的?還是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