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十、先母寡居 歸為先母知,問余,不敢答。 ”先父撫余頭,語塾師曰:“此兒或前生曾讀書來。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特色及評論

國學大師錢穆老暮年憶舊之作。八十之年,憶雙親、念師友:從七房橋到集美學校,從北京大學到西南聯大,從香港到台灣,一篋舊書,兩袖輕風,一個書生的足跡,串連起中國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數十年學術生涯的上下求索。千山踏盡,絢爛至極亦歸為平淡,且聽一個老人娓娓道來……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其80高齡後對雙親及師友等的回憶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嘆。讀者不僅由此得見錢穆一生的求學著述與為人,亦能略窺現代學術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讀者更能從此書感受到本世紀“國家社會家庭風氣人物思想學術一切之變”,與錢氏同事的胡適、湯用彤、孟森、顧頡剛、陳寅恪等現代著名學人,許多鮮為人知的軼事趣聞,此書亦多有展現。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本書目錄

八十憶雙親
一、前言
二、七房橋
三、五世同堂
四、先祖父鞠如公
五、先父之幼年苦學及科名
六、懷海義莊
七、先父對余之幼年教誨
八、先父之病及卒
九、先母來歸
十、先母寡居
十一、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十二 先母之卒
師友雜憶
一、果育學校
二、常州府中學堂
附私立南京鐘英中學
三、三兼國小
四、私立鴻模學校與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國小
五、後宅初級國小
六、廈門集美學校
附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國小校
七、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
八、蘇州省立中學
九、北平燕京大學
十、北京大學
附清華大學及北平師範大學
十一、西南聯大
十二、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十三、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十四、昆明五華書院及無錫江南大學
十五、新亞書院
十六、新亞書院(續一)
十七、新亞書院(續二)
十八、新亞書院(續三)
十九、新亞書院(續四)
二十、在台定居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文章節選

先父愛子女甚摯。嘗語人:“我得一子,如人增田二百畝。”余之生,哭三日夜不休。先父抱之繞室,噢咻連聲。語先母日:“此兒當是命貴,誤生吾家耳。”自余有知,先父自鴻聲里夜歸,必攜食物一品,如蛋糕酥糖之類,置床前案上,覆以帽或碗。余晨起揭視,必得食。及餘七歲人塾,晨起遂不見食品。先母告余曰:“汝已人塾,為小學生,當漸知學大人樣,與兄姊為伍,晨起點心,可勿望矣。”
餘下一弟,先父最所鍾愛,不幸早夭。先父抱之呼曰:“必重來我家。”次弟生,眉上有一大黑痣。先父喜日:“我兒果重來矣。”
先父為先兄與放大風箏某伯父家一堂兄,聘一塾師,華姓,自七房橋東五里許盪口鎮來,寓某伯父家。攜一子,三人同塾。翌年秋,先父挈余往,先瞻拜至聖先師像,遂四人同塾。師患心痛疾,午睡起,必捧胸蹙額。繞室急步。余童駿無知。
一日二兄逗余,笑聲縱。翌日上學,日讀生字二十,忽增為三十。余幸能強記不忘,又增為四十。如是遞增,日讀生字至七八十,皆強勉記之。因離室小便,歸座,塾師喚至其座前,曰:“汝何離座?”重擊手心十掌。自是不敢離室小便,溺褲中盡濕。歸為先母知,問余,不敢答。問先兄,以實告。先母默然。
一日傍晚,先父來塾,立余後,適余誦大學章句序至及孟子沒,時師尚未為余開講。先父指沒字問余,日:“知此字義否?”余答,“如人落水,沒頭顛倒。”先父問:“汝何知此沒字乃落水?”余答:“因字旁稱三點水猜測之。”先父撫余頭,語塾師曰:“此兒或前生曾讀書來。”塾師因贊余聰慧。先父歸,以告先母,先母遂告先父余溺褲中事。
年終,先父因謝師歇塾。為余兄弟學業,移家至盪口,訪得一名師,亦華姓,住大場上克復堂東偏,余家因賃居克復堂西偏,俾便往返。時餘年八歲,師為余講史概節要及地球韻言兩書。余對地球韻言所講如瑞典挪威日夜長短等事更感興趣。
講兩書畢,不幸師忽病,不能坐塾,諸生集庭中鑿池養魚,學業全廢。余家遂又遷居。在大場上之北另一街,一大樓,已舊,北向,餘一家居之。余兄弟遂不上塾。余竟日閱讀小說,常藏身院中一大石堆後,背牆而坐。天色暗,又每爬上屋頂讀之。余目近視,自此始。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作者介紹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始為鄉村國小教師,後歷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北大、清華、西南聯大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1年定居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