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藝術賽》

《傷害藝術賽》

《傷害藝術賽》劉建偉編著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以藝術家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基本信息

《傷害藝術賽》《傷害藝術賽》
當成就藝術家的條件不是藝術素質,功成名就的榜樣便成了時代的裝飾品;當以藝術作為追名逐利的武器而敗北後,淡泊名利的旗幟就會被越來越多地舉起來。近日,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誰在傷害藝術》一書,作者從廣泛的角度,撕開了藝術家不能脫俗的面紗,特別是藝術市場在為藝術家帶來美好生活時,更在毫不留情地顛覆著藝術家的良心、道德、信念、真誠。

刊物介紹

《誰在傷害藝術》一書的作者劉建偉,從事新聞工作26年,現為《北京晚報》主任記者。近日出版的《誰在傷害藝術》,選擇了作者在記者生涯中撰寫的部分隨筆。這些短文雖然歷經多年,仍然呈現著明確的現實意義,並折射出作者寫短文,寄大事的生活底蘊。司空見慣的藝術現象,在作者重新的分析、考證中升華為對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更高境界的憧憬。
《誰在傷害藝術》中有較多的篇幅談到藝術市場,作者透過藝術市場浮華的表相,分析了真正影響人們行為背後的習慣、人性、倫理以及無法掩飾的欲望。不管這一切摻入了多少假、惡、醜,但一經出現在藝術舞台上,往往仍然會放射出同樣光彩迷人的景象。
這是為什麼?
曾有人感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時人無處不有的策劃、運作、包裝、炒作,實際上越來越遠離了策劃建設性目的的實現,僅僅在“打扮”二字上狠下功夫,這就使我們一些被稱為出色策劃的項目,儘管一時奪盡人們的眼球,但不久一定會爆料出滑稽的內幕,以及非實力、非能力的運作。張藝謀關於電影《十面埋伏》的傾力炒作,可以說是此類典型之最。祖先留給後人的是數千年的燦爛藝術,如果我們的藝術家把所有的才智都傾注在對現實“打扮”的奮鬥中,那么,我們留給未來的歷史,可能就是一段空白。
《誰在傷害藝術》一書涉及的內容,看似寬泛不事集中,實際上每篇文章之間一脈相承的,卻是作者對事物本來面目的感悟,如“迴避崇高”、“兩種無知”、“難圓大師夢”、“誰在指鹿為馬”、“知識不等於文化”、“藝術行為與行為藝術”、“順理不成章”、“專業廢品”、“名家當自愛”、“僅僅是時尚”以及誤區系列部分,作者窺小示大,慧自中出,呼喚人們正視那些被制度化的不公正,告誡人們在困惑的年代更要反省自己,認識自己,有了這種努力,才有可能避免傷害別人、傷害自己、傷害一個事業。同時,我國著名漫畫藝術家李濱聲、王復羊、徐進、黃遠林、黃永玉為該書創作的37幅漫畫作品,幽默風趣,生動形象,既有和文章相得彌彰之絕妙,又有獨立欣賞之情味。另外,書中選用了國內外8家著名藝術品拍賣行歷年來部分成交記錄,也為讀者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實用資料。
現實生活中誠信的稀缺,使人們發現,真假問題在藝術品市場已經不是一個或簡單、或複雜的專業判斷。於忽略的言行中把握少受欺騙、不受欺騙的可能,正是該書的貢獻之一。

社會影響

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誰在傷害藝術》一書,引起各界的關注和較大反響,的確令人欣慰,這說明大家都在關心藝術,希望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事業能走一條健康的發展之路。全書以“悖理篇”、“順理篇”、“無理篇”、“說理篇”、“情理篇”、“道理篇”6大部分一脈相承地反映出作者對事物本來面目的感悟,窺小示大,慧自中出,讀後使人感慨萬千,深思不已。
該書作者劉建偉,在文化藝術圈中享有很好的聲譽,他在從事新聞工作的26年中,用他的誠心和熱心關注著藝術的發展,他筆耕不輟,用記者工作多年練就的特有的敏銳眼光和膽識,在新聞陣地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或許是我們似曾經歷,或許是事不關己,或許是熟視無睹,每當人們自豪地為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慶賀而忘卻不足時,每當少數人為自己的僥倖在得意時,每當個別人在為自己的投機自以為未被人發現時,有誰能挺身而出呼喚人們正視不足、居安思危呢?正與邪、美與醜、善與惡、輕與重這樣一系列的矛盾,在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是不是還需要大家客觀地去認識關注呢?在一片讚美聲中,是否應該有幾句逆耳的忠言呢?好的我們要肯定,但一些不正常的社會現象我們不去批評,那等於是默認,這又如何能樹立好的社會風氣呢?
這裡筆者還想列舉一個很平常的現象,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很多關心文化發展的人經常這樣問:趙朴初、張岱年、蕭乾這樣一些為中國文化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德高望重的前輩在仙逝時,在一些原本很貼近百姓生活的報刊上為什麼找不到一點宣傳他們事跡的文章;而一些海外歌星、影星在並不那么光彩的死去後,卻被眾多媒體幾個整版地大加關注。這能說正常嗎?有人曾辯解說:前者沒有讀者層,後者的“點擊率”高。真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嗎?他們可曾想過,天天買報看的人,有幾個天天上網的,而天天上網的又有幾個買報的呢?而且中老年人就不應該關心點他們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嗎?
十幾年來,許多珍惜這盛世年華、關愛藝術發展的人大多是劉建偉的忠實讀者,他在《北京晚報》所發表的每一篇言論,大家都會仔細拜讀,從中也得到過許許多多的啟發。曾經記得,前些年劉建偉的藝術批評類文章曾是藝術界所談論的熱點話題,這些評論,文短意深,一些司空見慣的不良現象,在作者的分析和考證中,使人們得以重新認識,呈現出明確的現實意義。一位當代著名畫家曾對筆者說,劉建偉的文章寫得好,切中要害,很說明問題,看了後很過癮。近兩年也有很多朋友在問,劉建偉到哪去了,《北京晚報》怎么見不到他的文章了。的確,讀了他的文章有那么一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為探求藝術的真諦,不知有多少有識之士付出了巨大的艱辛,藝術發展的點滴進步都是藝術家心血的結晶。但有幾個人能夠了解這些藝術家們的榮辱成敗?在藝術市場紅紅火火的今天,又有幾人去總結它的得失功過?在收藏熱極度膨脹的今天,有誰真正去發現它暗藏的潛在危機?在文娛圈炒作盛行的今天,又有誰去爆出那是是非非的內幕呢?這些也正是《誰在傷害藝術》一書的可貴之處。書中涉及的一些社會現象,雖屬個別,但為人們打開了一扇窗戶,使大家能更加看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這大概也是作者的初衷。在社會被浮躁侵蝕的時候,這種正義的吶喊,能使明辨是非的人們靜下心來,反思我們在發展進步的同時存在的一些不足,提示著人們,應該為文化藝術的健康與和諧去努力。多一點率真的批評,一定不是壞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