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白
詩詞正文
羽林十二將,羅列應星文。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雲。
嚴更千戶肅,清樂九天聞。日出瞻佳氣,蔥蔥繞聖君。
注釋
⑴《漢書》: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顏師古註:羽林,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為王者羽翼也。按唐制:左右羽林軍,各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三人,凡八將,無所謂十二將也。而開元、天寶之時,天子禁兵有十六衛,其左右衛、左右金吾衛,總謂之四衛。若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十二衛謂之雜衛。疑所謂十二將者,指十二雜衛之主將而言,以其專掌禁衛,當爪牙禦侮之任,與漢之羽林騎相似,故曰:羽林十二將也。《晉書》: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一曰天軍,主軍騎,又主翼王也。楊升庵曰:唐武德中置十二軍,皆取天星為名。以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玄戈軍,醴泉道為井鋮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歧州道為平道軍,幽州道為招搖軍,麟州道為苑游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太白蓋用其事。王琦按:《通典》、《會要》諸書,分關中之眾為十二衛。取象天官為名號,乃武德二年事,五年即廢久矣。楊說雖創,揆之作者之心,恐未必用此典故。
⑵《上林賦》:“拖霓旌。”張揖注,“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霓之氣也。”
⑶《西京賦》:“重以虎威章溝嚴更之署。”薛綜註:“嚴更,督行夜鼓也。”
⑷《唐會要》:清樂,九代之遺聲,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並漢魏以來舊曲,樂器制度並諸歌章古調,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於史籍。自晉氏播遷,其音分散,不存於內地。苻堅滅涼始得之,傳於前後二秦。及宋武定關中,收之入於江南,隋平陳獲之。隋文聽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因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乃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至煬帝乃立清樂、西涼等九部。隋室喪亂,日益淪缺,天后朝,猶有六十三曲。《新唐書·禮樂志》:清商伎音,隋清樂也。有編鐘、編磬、獨弦琴、擊琴、瑟、秦琵琶、臥箜篌、築、箏、節鼓,皆一;笙、笛、蕭、箎、方響、跋膝,皆二。歌二人,吹葉一人,舞者四人。《夢溪筆談》:“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
⑸《後漢書》: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春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