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經濟學教科書》

基本信息

作者: (日)山岡道男,(日)淺野忠克 著,楊佳靜 等譯

《你的經濟學教科書》《你的經濟學教科書》

出 版 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80000

版次: 1

頁數: 200

印刷時間: 2008/09/0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1965694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一本讓你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和活用經濟學的教科書 

美國經濟學教育國家委員會(NCEE)基於經濟學教育的基本框架,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麵向廣大消費者策劃編寫的教科書

考慮家庭貸款、保險和資金運用的時候,這本書會是你的良師益友。

中學生和經濟學基礎較差的父母,都來讀讀這本經濟學入門書吧!通俗的語言為你揭開經濟學的神秘面紗!

從消費者的個人經濟到國際經濟,一下子全能明白的經濟學知識!

在美國連中學生都閱讀的經濟書,你讀了嗎?

為了你和你的家人在生活中不被金錢所困擾,一起來學習實用經濟學吧!

日本亞馬遜、紀伊國屋、淳久堂圖書暢銷榜推薦

一下子就能抓住經濟學要領!

掌握個人理財,說白了就是聽經濟新聞時,你會思考“這條新聞跟自己有關係嗎”、 “那個也有嗎”,那種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感覺總是忽然而至。比如說,當聽到利息上調,便會想住房貸款又要上漲了吧?一旦有了這種經濟意識的話,經濟動向似乎就與自己有了切身的關係。

這本經濟學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貫徹了這樣一種價值理念:“通過再學習,提高業績,提高自身價值,拿更多的薪水!”

一本連美國中學生都在讀的經濟學教科書
高中畢業或考入大學,將來的收入會有什麼樣的差距呢?工作與賺錢的意義何在?什麼樣的收入可以過得滋潤?對於此類問題的思考,或許就是我們現在學習這本經濟學教科書的意義所在。

如今的教科書,如果不再只是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的經濟學原理,而是講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個人理財,如利息、投資、股票、債券和匯率等對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教材,對走入社會的人會有怎樣的實際幫助呢?
學習這樣一本書的美國人與學習凱恩斯、經濟史的我們,在進入社會後,會有著什麼樣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一本為“聰明的消費者”而準備的經濟學入門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本書是一本著重針對個人理財的經濟學教科書。學習“需要和供給”、 “利息和物價動向”等經濟學基本概念,並進一步思考這些因素與自身有何關係,如何來巧妙應對等。這是一本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的個人理財的經濟入門書。
在無處不在的匯率、股票價格等枯燥的數字中,你會捕捉到十分有意義的東西。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始終保持有經濟學的頭腦,本書便是一本為“聰明的消費者”而準備的經濟學入門。

一本包含經濟學精髓的好書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明經濟學的概念,是一本包含經濟學精髓的好書。

內容簡介

美國經濟學教育國家委員會(NCEE)為你量身定製的20個經濟學規範,理財從此不再複雜棘手!

考慮家庭貸款、保險資金運用的時候,這本書會是你的良師益友

在美國連中學生都閱讀的經濟書。中學生和經濟學基礎較差的父母都來讀讀這本經濟入門書吧!

雖說是經濟教科書,但從基本的觀點概念開始的認真詳盡的解說,使本書變得通俗易懂。當然,較難理解的部分則反覆說明解釋,讀來也變得輕鬆。進入社會的人讀此書會有所收穫,但學生讀此書亦可獲益匪淺。

在新聞和電視中經常出現的經濟用語,如利息投資、需要、供給、股票債券、風險、回收交易通貨膨脹通貨緊縮GDP匯率等,本書並沒有對這些用語進行逐一的解釋,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相關聯的事物中進行具體的解說。

你每天生活中要用到的實用經濟學

從消費者的個人經濟到國際經濟,

一下子全能明白的經濟學知識!

作者簡介

山岡道男,1948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室教授。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科博士肄業。學術博士(早稻田大學)。專攻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際交流論、經濟學教育論。主要著作有《經濟學入門——面向非經濟專業的人群》(明日香出版社)。

淺野忠克,1951年生於東京。山村學園短期大學交流學科專任講師。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碩士。專業是國際經濟學、經濟教育論、高等教育論。

目錄列表

序 “72定律”
第一章 家庭經濟學 如何才能讓錢生錢?
 1、稀少性 ——資源有限,人的欲望無限
 2、激勵——人的選擇被損益所左右
 3、有效的選擇——眾多選項中該如何作出決定
 4、交易和金錢——交易是一個雙贏互惠的系統
 5、勞動——工資由僱主和勞動者的心情決定
 6、稅款——道路、橋樑、學校、公共服務的提供等所必需的資金
第二章 企業經營學 經營者追求利潤最大化
 1、創業者 ——為了獲得更多報酬而開創事業
 2、企業——個人慾望的滿足VS利潤的贏取
 3、企業競爭——競爭催生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增長
 4、均衡價格的產生 其一 市場價格——買家和賣家面前總是有市場存在
 5、均衡價格的產生 其二 消費者需求——價格傳送激勵信號
 6、均衡價格的產生 其三 供方意願——市場價格達到均衡點時交易成立
 7、勞酬——勞酬由勞動力供需情況決定
第三章 金融經濟學 向銀行借款的技巧
 1、家庭經濟和銀行——個人信用決定利息多少
 2、企業和銀行——銀行是資金中介
 3、利率——利率是經濟形勢的緩衝器和加速器
 4、個人理財角度再看利率——固定利率和可變利率
第四章 政府經濟學 政府判斷和市場運行都非萬能
 1、個人理財 國債篇——從國債形勢盡觀經濟成長
 2、財政政策——政府代表企業創造公共財產
 3、經濟成長和生產率的提高——企業旨在提高生產率,政府旨在加快經濟成長
 4、市場的失敗——市場並非萬能、政府也並非萬能
第五章 貿易經濟學 日本能夠再次鎖國嗎?
 1、貿易——自由貿易讓世界豐富多彩
 2、外匯市場——匯率由貨幣供需決定

媒體評論

每日太郎:一本包含經濟學精髓的好書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明經濟學的概念,是一本包含經濟學精髓的好書。

我本人在初次接觸經濟學的時候,花了很大氣力,我就想要是那時候能遇到這本書就好了!

經濟新聞:一下子就能抓住經濟學要領!

工作怎么樣?掌握個人理財,說白了就是聽經濟新聞時,思考“這條新聞跟自己有關係嗎?”“那個跟自己有關係嗎?”,那種感覺總是忽然而至。比如說,當聽到長期利息上漲,便會想住房貸款又要上漲了吧?當然,想這事的人是已經購買了住房的“還貸一族”。但是,有這種意識的話,世界動向似乎就與自己有了切身的關係。

深奧難懂的問題暫且擱置,這是一本以利息、匯率和物價為主題的通俗易懂的書籍。當然,這本書不適合於精通經濟學的人。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貫徹了這樣一種價值理念“通過再學習,提高業績,提高自身價值,拿更多的薪水!”

本書參考美國教材編寫,但內容的記述活潑生動,淺顯易懂。

天天經濟:讓讀者去思考  

本書通俗易懂,以美國式的思考方式易於理解,沒有著重強調理論,而是突出實踐知識。

同時,本書不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講述,而在書中有著各種質疑,讓讀者去思考。

書摘插圖

第1章 家庭經濟學——如何才能讓錢生錢?
如果人人心想事成……
你的願望是什麼呢?——如此問世界上所有的人,大家共同的願望會是怎樣的呢?

《你的經濟學教科書》《你的經濟學教科書》

大概最多的回答會是“世界和平”和“變得富裕”這兩個願望吧。
“世界和平”是人們永恆的願望。然而當今世界存在國家、民族、宗教等不同層面的對立,使其完全平息絕非易事。同樣,所有人都“變得富裕”從經濟學角度考慮也是“不可能”的。
假設全人類都變成有錢人了,那會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有錢了之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像今天這樣努力工作了吧。完全不工作不太可能,至少像今天這樣拚命工作的人會大大減少吧。
此外,富裕之後的人們開始考慮多餘的錢用在何處,一直以來只能仰望觀之的奢華觀景樓、頂級跑車、鮮嫩可口的優質牛肉、醇香的陳釀老酒等奢侈品不再是夢想。
然而,這樣的狀態長期持續,終有一天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會大幅上漲,之後到處商品脫銷,買不到任何東西。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因為工作的人減少了,商品生產者越來越少。當生產商品、銷售商品這一基本經濟活動停止時,這個世界上將只剩下錢。
那時,無物可買,金錢的價值必然也就喪失了。
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稀缺性”。稀缺性是所有社會都要面對的基本經濟問題。
所謂稀缺性是指人們對於商品(物品、服務)的需求超過了使用實際存在的資源所能夠生產的商品的數量——即人類需求無限而資源有限。因此“所有”人們的需求都“完全”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一部分人變得富裕,需要另外一部分人為此付出相應的勞動。
實際上,稀缺性的概念是近代經濟學的出發點,在被稱為美國經濟教育的實質性指導要領的NCEE準則(“經濟學全國學習內容基準”)所收錄的20項內容中,位居首要位置。
依據NCEE準則,“生產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們無法得到希望擁有的所有商品。意味著人們選擇一種物品,必頦放棄其他的物品。”
經濟學中,將生產商品所必需的三種生產資源——上地、資本、勞動稱為“生產要素”。生產要素具有稀缺性(數量郁艮),所以生產商品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無法得到滿足所有人願望的全部商品。且正因如此,我們要有效使用有陬的資源。
人們有時會將稀缺性混同於“不足”。
不足是暫時性現象。是指人們對某種物品的需求數量(需求)超過銷售該物品的人們想要提供的數量(供給量)。不足僅指某一時期內某種物品的需求過多,因此只要增加供給滿足需求,這種不足便能得到解決。也就是說,不足是一種相對現象。而稀缺性則是由生產要素所具有的固有的有限性,絕對數量是固定的)特徵所引發的現象。
稀缺性的存在使我們在滿足自己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時,經常要面臨選擇和放棄。
人生充滿了選擇
選擇並不總意味著滿足所需。人生充滿了選擇。
例如,假設作為高中生的你在某個休息日的下午,不得不在看電影和學習之間做出選擇。這個選擇在看電影時所獲得的休閒娛樂感和學習獲得的成績的提高中架起一台天平。此時,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看電影和學習都需要2小時。此時究竟是看電影愉快地度過這兩小時,還是撇清雜念專心學習以提高成績,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像這樣在有限條件下。需要從多個選擇項目中選出一項的情況,經濟學中稱為“取捨權衡”。也就是說本例中看電影獲得娛樂和學習獲得成績的提高是權衡的關係。
人們在面臨取捨時,會將多個選擇項各自的優點和劣勢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做出決定。
我們所做的取捨會對當前和將來產生重要影響。
然而,正如我們所知,要從多個選項中做出一個決定並非那么容易。
此外,我們會經常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猶豫良久而選擇了其中一個之後,發現剩下的似乎更具魅力。正如之前所舉例子中,人們在看過電影回到家之後,開始後悔應該坐下看書學習。選擇了學習的人們又會幻想看電影該是多么的愉快,而不能專心學習。
像這樣在做出一個選擇之後,又對同時不得不放棄的事物感到遺憾的人們大有人在。我們要學會在一開始就慎重地對多個選項進行比較,並果斷做出選擇,做富有決斷能力的人。
假設你今天臨時進賬2萬元,你會怎么使用它呢?
我們假定你的理想購物單上有手機、禮服、iPod,你會選擇購買其中的哪一個呢?
再次假設你在手機和禮服之間猶豫之後,最終購買了手機。
此時,你在做決定之前要想到放棄購置新禮服,將意味著在下個月的一個重要宴會中你不得不穿和上次同樣的禮服,獲得一件物品時不得不放棄的另外一件物品,在經濟學中稱為“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上例中,禮服是本次的機會成本。
2萬元的臨時收入的機會成本
2萬元所能購得的下面三件物品中,您會選擇哪一個呢?手機、禮服、iPod。
在手機和禮服之間猶豫良久之後,最後買了手機。
此時的機會成本(為獲得某種物品而放棄的另外一種物品)便為“禮服”。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關於機會成本,美國有些學者將其比喻為“No Free Lunch”(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出自一句俗語“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免費午餐是指古代酒店,為了招攬顧客而擺出的免費小菜。光顧該店的客人在吃了免費小菜之後往往會不斷地續點兒小酒,於是在這樣的小酒館吃飯會比在餐廳花費更多的錢。因此所謂“免費”不過是吸引顧客的一個幌子。
所選之物……免費午餐+酒(1000日元)
放棄之物……餐廳的午餐(500日元)
此時的機會成本是餐廳的午餐(s00日元)。和免費午餐+酒(1000日元)相比,很顯然,此時選擇表中“放棄之物”比較經濟。所選之物(免費午餐+酒)和機會成本(餐廳的午餐)相比,從經濟學角度出發,本次的決定顯然是不明智的。
免費午餐論的經濟學意義是“雖然需求(利益)得到了滿足,但要承擔一定成本”。
此外,免費午餐也可從時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為了享用免費午餐而前往較遠的地方,為此花費較多時間,而影響了下午重要的會見,或這段時間內需做的工作不得不延後進行。
也就是說,時間同樣具有稀缺性。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採取某種行動時,人們同樣需要做出選擇。這裡也能體現出機會成本。因此,免費午餐一例中,我們在考慮機會成本時,不僅要將飯錢考慮在內,還要考慮所要花費的時間。
我們能否任意選擇所需?
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是“稀缺性”,稀缺性衍生“取捨”。因為資源有限,所以人們在選擇的同時,不得不做出放棄。
稀缺性是指,生產資源的數量有限,因此不能保證所有的人得到所需的所有商品。
取捨是指,約束條件下,人們只能從多個選項中選擇一樣物品。
面臨取捨時,人們需要將所有選項的優點和劣勢進行比較分析。
此時,人們不僅要考慮機會成本,還要考慮“激勵(經濟誘因)”因素。
機會成本是指,為選擇某物品而不得不放棄(犧牲)的其他物品。
激勵是指,驅使人們進行特定活動的動機、報酬,或者是阻礙特定活動的負面誘因、負報酬(損失)和處罰(罰款、懲罰條例等)。例如,人們為賺錢而工作,或由於不想交罰款而遵守停車規則。
總之,激勵能夠刺激(或克制)欲望的產生。
不僅社會人,學生生活中也存在各種激勵因素。
不妨參考以下三個例子。
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主動鏟雪。
在難得的休息日,整理家裡的草坪。
不去參加舞會,而是當起保姆照顧寶寶。
此時學生為何要選擇工作呢?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有某種激勵因素的存在。
通常,某種激勵因素的存在會刺激人們追求自身願望的實現。此時,人們對於此種激勵會如何反應(選擇),某種程度上能夠被外界預測到。
人的價值觀形形色色,對於報償和賠付的觀點也各不相同。
因此,同一種激勵因素對人們所產生的影響並非總是一致的。
上述事例中,也有學生認為“無論給多少錢,也不願意在零下幾度的冰天雪地里鏟雪…‘兼職所得固然誘人,但舞會上能和朋友們相聚,因此舞會更具魅力”。對於這些學生,相比打工收入,其他的激勵因素更能讓他們感到滿足。
罰款和課稅為何有效
通常我們在理解了激勵因素之後,往往能夠理解甚至預測到人們對此所採取的行動。
例如,政府在對某種活動進行補助時。該活動通常會比以前變得興盛。在此我們假定政府為了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普及,對此進行一定的補助。那么我們可以想像這個領域內企業活動會變得活躍,會有新的企業加入。
相反地,如果對某種特定的活動課稅,或課以罰款,那么,通常該活動會不如以前活躍。關於此,比較典型的一個事例是,最近歐洲對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開始課以環境稅。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企業開始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課稅和罰款這樣的“負面激勵”(也稱為反向刺激),會使人們約束自己的相關行為。
此外,激勵不僅僅指獲得金錢方面的利益。除此之外。快樂、聲譽、社會地位、友情、戀愛等非金錢性質的因素也能成為激勵。例如,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某件物品在許多商店所售價格相同,我們卻會在喜歡的商店購買。
這表明,人們在採取某種行動時。能給人帶來最大回報的激勵因素通常會影響人們的決定。
正因為如此,人們多會對最低工資的提高、新的稅收政策、利率的變化非常敏感。
也因此誕生了“激勵因素是經濟學的根本”這樣的經濟學觀點。
我們看到政治家、中小企業的老闆、大企業經理、工會領導、非盈利組織的領袖等這些掌有相當權利的人們在制定政策和做決策時,會慎重考慮影響管轄內人們利益的各種因素。
此外,由於社會、企業、組織懷有不同的目的,面對不同的約束和制約,他們各自固有的激勵因素也因此各不相同。他們在各自的激勵因素下制定政策和採取行動。
激勵因素(經濟學誘因)的種類
正向激勵(報償)…………價格、薪酬、利益、補助金等。
反向激勵(賠付)…………稅款、違約金、手續費等。
非金錢性質的激勵………快樂、名譽、地位等。
如何對前途做出選擇?
經濟學說到底不過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問題。這是經濟學的根本。不僅對於個人,企業和政府亦然,
尤其是在誘惑眾多的當今社會,如何從眾多選項中,儘可能做出高效(合理的)的決策非常重要,
我們在此假設某美國高中生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高中生在面臨自己前途的決定時,為眾多的選項感到困惑。無論是繼續讀書,還是就業,都將面臨眾多的選項。這世界上學校和企業實在多不勝數。
那么,高中生該如何有效地對自己的前途做出選擇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首先明確我們所面對的關於前途的取捨項目。
所謂取捨。根據此前所介紹的NCEE準則的解釋,是指“生產資源有限,因此人們無法得到所需的全部商品(稀缺性)。因此,人們在選擇某種物品時,不得不放棄其他的物品”,將此解釋套入本例,那便是“關於前途有無限個選項,然而作為高中生,我們不具備實現所有選項的時間和能力。只能從其中選其一”。
那么,究竟該以何為基準進行選擇呢?
首先,要明確自己將來想從事的職業,或在大學裡希望學習的專業等未來奮鬥方向。
然而,事實上有許多高中生並不能確定自己的真正想法。這種情況下,即使現在不能確定內心想法,最終往往會選擇自己擅長的、或者是感興趣的專業或職業。因此,要明確未來方向。如此,在對前途的選項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之後,我們要對各種激勵因素進行比較和分析。此時的激勵因素即各項選擇中我們可能得到的利益。
此時,首先我們將面對高中畢業後直接就業和升入大學繼續學習,兩種情形下未來年收入差別這樣的金錢激勵。
尤其在美國,高中畢業直接就業和大學畢業後就業所帶來的年收入差別要比日本更加明顯。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美國人的平均年收入吧。
高中畢業……26208美元
大學畢業(學士)……42796美元
研究生畢業(碩士)……54600美元
(美國勞動部2000年雇用統計)
誠然,工作不僅會給我們帶來金錢上的滿足感,還有生存價值層面的意義。因此年收入所具有的激勵因素不止一個。但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別,我們是無法忽視的。
看了這樣的統計之後,人們即使仍在為前途感到困惑,只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且不考慮專業和學科,多會希望成為研究生(碩士)吧。美國在教導學生“選擇的重要性”時,會輔以這樣的數字說明來幫助學生理解。
最具滿足感的金錢使用方法?
我們剛才反覆強調“選擇的重要性”,然而實際生活中的選擇並不總是那么簡單。人們經常在“這個好還是那個好”之間舉棋不定。“這個和那個”都讓我們困惑。
由於預算有限,因此對於購買(消費)何種商品感到猶豫。這種情形下,人們總是希望有限的錢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滿足感。經濟學上也說,要實現最大滿足感就要有效地安排預算。
例如,作為高中生的你此時擁有2000日元的臨時收入。你此時想用這2000日元買那本一直喜歡的暢銷漫畫書(400日元)和熱銷的麵包圈(200日元)。
此時,若預算只有400日元,你便只能選擇購買其中的一種。即漫畫書和麵包圈處於取捨關係(“這個那個都可心”的狀態)。
取捨是指約束條件下,不得不從眾多選項中選擇其中之一。
然而,本次預算還算寬裕,兩樣物品都還可以買多個(“這個那個都可以”的狀態)。此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則是,“如何能使自己獲得最大滿足”。即考慮如何從有限的預算中獲得最大滿足感,實現漫畫書和麵包圈的最佳“組合”。那么此時你在進行組合時,面臨多買這個就不得不減少另外一方的購買量的選擇。做出捨棄,就將產生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獲得某種物品的同時不得不放棄(犧牲)其他物品。
下圖被稱為預算制約線。制約線始終位於2000日元之上。
所用費用總計不能超過2000日元。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