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是嚴浩導演的,斯琴高娃、顧美華、謝偉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4年9月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電影風格清新雋永、場景簡樸、手法紀實,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最佳新人、最佳美術指導6項獎。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中文片名:似水流年

外文片名:Sishui liunian

類 型:劇情

片長:USA96min、HK120min

上映日期:中國香港1984年9月7日、美國1985年4月8日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漢語國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攝製格式:35mm

洗印格式:35mm

出品公司:青鳥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泰極電影有限公司

製作公司: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BluebirdMovieEnterprisesLtd.[香港]HongKongPineastPictures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嚴浩HoYim 

編劇Writer:孔良LiangKong

監製:夏夢

演員Actor:

顧美華JosephineKoo..........張珊珊CoralZhang

斯琴高娃Siqingaowa...........阿珍Pearl

謝偉雄WeixiangXie.............孝松

周沄YunZhou.....................忠叔

邢馬力MaliXing...................王老師

許瑞萍RuipingXu................許老師

製作人Producedby:夏夢MengXia.....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鬼太郎Kitaro

攝影Cinematography:潘恒生Hang-SangPoon

剪輯FilmEditing:健健KinKin

藝術指導ProductionDesigner:張叔平WilliamChang 

影片內容

香港小姐朱珊珊因與妹妹發生遺產糾紛,心裡十分煩惱,正值鄉下祖母逝世,遂決定動身前往離別20年的粵東潮汕老家奔喪。在家鄉,她見到了童年夥伴阿珍和孝松,他倆已經結婚,並生有一個女兒。阿珍現在是一村裡的國小校長,能說會寫,是一家之主,而孝松則只知在耕田不問其他,阿珍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女兒。當阿珍夫婦倆得知珊珊的事業與戀愛煩惱後,決定共同安慰珊珊。可是,女人的嫉妒心讓阿珍在同情珊珊之餘,又對珊珊與孝松的接觸懷有戒心。一天,珊珊見孝松赤腳在田裡幹活,就買了一雙水鞋給他,孝松怕引起誤會,將水鞋藏於閣樓上,不想,吃晚飯時,水鞋掉了下來,這引起了夫婦從未有過的誤會,揚言要離婚。珊珊的妹妹在香港將事態搞大,珊珊不得不離鄉返港,阿珍去送她,兩人對視良久,從對方的眼睛裡都看到了理解和酸澀。

所獲獎項

影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最佳新人、最佳美術指導6項獎。

電影

這是一部散文式的詩意電影。似有故事,又無故事,一個香港小姐匆匆地來又匆匆地離去,似水流年,每個人都有了不知不覺的變化,而內心深處那份年少的記憶則永遠不會忘掉。影片是香港與內地電影工作者合拍的第一部反映當代生活的作品,風格清新雋永,場景簡樸,手法紀實,但提供給了觀眾豐富的視聽信息。這裡有最古老的鄉風民俗與最現代的生活方式,映襯了濃郁的社會氛圍與人物細微纖巧的心理情緒。使觀眾得以用一種親切平和的方式,來感覺這種恬淡、淳厚的人生。該片被評為香港80年代十大名片之首。

在老電影中,很少有能象《似水流年》這樣人一直懷念著的,這部由嚴浩導演,斯琴高娃和顧美華主演,張叔平負責美術,喜多郎配樂的電影,似乎有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的理由。故事裡淡淡的情感、美麗的潮汕風景、片中的音樂、顧美華幽雅的氣質,這些都令觀眾長久地感動和懷想。

導演

說起嚴浩,一般觀眾可能並不熟悉。但是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幹將,嚴浩在80年代前後的香港電影界有非常重要的位次。他是香港影壇最早赴國外學習電影的導演之一,1973年畢業於倫敦電影學院。同年返港,進入無線電視編劇組,電視劇處女作《北斗星》第二集,後又參與編導警匪片集《國際刑警》、《年輕人:1977》、《年輕人:藝術人生》、《奇趣錄》等反映現實的電影劇。其中《國際刑警》獲美國紐約國際電視節銅牌獎。1978年執導香港第一部新浪潮電影《茄哩啡》,由此,香港電影進入新浪潮時代。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初,他拍攝了“大陸三部曲”,表達了他對大陸文化的好奇和關注。此後他赴好萊塢發展,近年創作重心又轉回大陸。

藝術

一說起張叔平,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王家衛。沒錯,王家衛、杜可風、張叔平是創作鐵三角,他們三個人合力打造了無數美輪美奐的現代夢境。張叔平原籍無錫,曾於加拿大修讀電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術指導,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及服裝設計獎。除了作為美術師之外,近年更屢次參與剪接工作,融合細密的心思和敏銳的觸覺,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剪接指導。在王家衛的電影裡,張叔平一次又一次盡情發揮他的才華稟賦,精緻細膩的人物造型、視覺效果、和布景設計。也許他的人生,就是嚴謹的設計和構想的不確定性的完美結合。

配音

有人曾經驚嘆,為什麼一個日本人做的中國音樂比中國人做的還要中國,說的就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喜多郎。喜多郎原名高橋正則1953年2月4日生於日本愛知縣的豐橋市。1976年後,他在許多亞洲國家長期旅行採風。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發表了《絲綢之路》系列。除了《似水流年》的配樂之外,喜多郎廣為人知的電影配樂作品還有《宋家王朝》配樂。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出100部1916年至1999年間出品的香港電影佳作,歡迎圍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錢》[1959年香港電影]
《四千金》[1957年香港電影]
《琵琶怨》[1957年香港電影]
《家春秋》[1954年香港電影]
《敗家仔》[1952年香港電影]
《爛頭何》
《經巡中國》
《誤佳期》
《天涯·明月·刀》[1976年香港電影]
《再見中國》
《血染杜鵑紅》
《春殘夢斷》
《愛奴》[1972年香港電影]
《擺錯迷魂陣》
《昨天今天明天》[1970年香港電影]
《董夫人》
《書劍恩仇錄》[1987年香港電影]
《玉女添丁》[1968年香港電影]
《金燕子》[1968年香港電影]
《天劍絕刀》[1967年香港電影]
《英雄本色》[1967年香港電影]
《說謊世界》
《原來我負卿》[1965年香港電影]
《寒夜》[1955年香港電影]
《武則天》[1963年香港電影]
《家家戶戶》
《火窟幽蘭》
《同命鴛鴦》
《細路祥》[1950年香港電影]
《延安內貌》
《情深似海》[1960年香港電影]
《中秋月》[1953年香港電影]
《金山大少》
《蝶影紅梨記》
《邊緣人》[1981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省港旗兵》
《天長地久》[1955年香港電影]
《血染海棠紅》
《勳業千秋》
《神奇兩女俠》[1987年香港電影]
《武館》
《小兒女》
《追妻記》
《野玫瑰之戀》
《慈母心》
《孤島天堂》
《方世玉》
《秋月》
《父與子》[1954年香港電影]
《半斤八兩》
《金蓮花》
《七重天》[1956年相香港電影]
《民族的吼聲》
《投奔怒海》
《紅菱血》
《黃飛鴻正傳》
《香港製造》
《美國心》
《笑笑笑》
《危樓春曉》
《刺馬》
《上海之夜》
《半邊人》
《垂簾聽政》
《清宮秘史》
《敗家仔》[1981年香港電影]
《第一類型危險》
《喋血雙雄》
《撞到正》
《倩女幽魂》[1987年香港電影]
《雪裡紅》
《槍火》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空山靈雨》[1979年香港電影]
《醉拳》[1978年香港電影]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猛龍過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黃飛鴻》
《俠女》
《大醉俠》[1966年香港電影]
《魂歸離恨天》[1957年香港電影]
《牆》[1956年香港電影]
《龍虎風雲》
《警察故事》
《父母心》
《殭屍先生》
《珠江淚》
《瘋劫》
《甜蜜蜜》[1997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東邪西毒》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
《賭神》
《胭脂扣》
《烈火青春》[電影]
《阿飛正傳》
《秋天的童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