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手冊:理論與研究》

《人格手冊:理論與研究》(第二版)是由(美)LawrenceA.Pervin (美)OliverP.John著作,是一本全面反映當代人格研究最新進展的心理學工具書,由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撰寫,整合了人格領域的經典與現代研究,發展了人格研究的跨領域、跨時間的成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美)LawrenceA.Pervin(美)OliverP.John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譯者:黃希庭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7561734344
版次:1頁數:2冊(1011頁)字數:開本:大32開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人格手冊:理論與研究》(第二版)是一本全面反映當代人格研究最新進展的心理學工具書,由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撰寫,整合了人格領域的經典與現代研究,發展了人格研究的跨領域、跨時間的成果。
全書共五編。第一編導論,闡述了現代人格理論和研究歷史;第二編理論觀點,論述了精神分析、特質論、社會認知論、認知情感論和互動作用論;第三編與其他領域的接口,論述了行為遺傳學與人格、人格的神經科學、人格的發展、人格與精神機能障礙、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關係、人格與文化等;第四編主要的研究專題,討論了氣質、無意識、自我、個人敘述與人生故事、人格與動機、情緒和情緒調節、人格與健康、歸因、創造力與天才、人際行為場、人格評鑑的主要原則等;最後一編是本書主編之一LawrenceA.Pervin教授對人格研究領域的概觀與展望。
用明尼蘇達大學MarkSnyder教授的話說,這本書是人格研究者與學習者“必讀”的。本書內容翔實,綜合性強,觀點公允,不僅適合於心理學的學者與學生,也適合於哲學、教育學、醫學等領域的學者與學生。

編輯推薦

用明尼蘇達大學MarkSnyder教授的話說,這本書是人格研究者與學習者“必讀”的。本書內容翔實,綜合性強,觀點公允,不僅適合於心理學的學者與學生,也適合於哲學、教育學、醫學等領域的學者與學生。
點評:一種常見的二分法將自我分為主體和客體。當人們在環境中行動時就說他們是主體,而當他們反思和作用於自身時又說他們是客體。社會認知理論對這種自我的二元看法提出質疑。積極的行動不會是孤立於走我反應的。自我的雙重功能顯然是互動運作的。
社會認知理論將這種靜態的二分法看成是一種功能聯接的動力系統而不是將自我割裂為客體和主體。
社會認知理論也拒絕將人類主體分為多重自我。多重自我的人格理論勢必成為一個難解的哲學問題。它要求將多個自我回歸到一個起統轄作用的監督者式的自我上,由它來選擇和管理這多個自我以適合特定的目標。實際上只有一個自我能夠構想未來並選擇行動路線來達到希望的未來和不利的前景。行動是由一個人而不是一大堆起選擇和指導作用的自我來調節的。

精彩文摘

這本手冊的第二版是在第一版出版之後的十年,即我們迎來千禧年之際出版的。因此,這正是回顧和展望的時機——回顧不僅要察看我們的根基,也要評估已經取得的進展,而展望將預見未來可能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考慮關係到人格研究的核心,即人格機能跨情境和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變化之間的辯證關係。
這本手冊的第二版本身既反映了連續性也反映了變化。本書的基本結構仍保持不變,其中導論的一章是關於該領域的歷史,一編關於主要的理論觀點,一編是與其他領域的接口,還有一編涉及特定的研究專題。在每一編中都再次呈現了連續性和變化。例如,理論觀點部分繼續保留了有關精神分析論、特質論、社會認知論、互動作用論等各章。與其他領域的接口部分繼續保留了人格與生物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人類學的關係等各章。最後,特定的研究專題包含了諸如自我、動機、潛意識、歸因、情緒、健康、評鑑等重要內容領域的各章。連續性的另外一個標誌是,新版28章中的10章,是由第一版中相同的作者們撰寫的。此外,第一版中的兩位作者回來撰寫新領域中的有些章。因此,這明顯體現出整個過去十年中人格心理學領域的連續性。
同時,第二版也明顯反映了該領域的變化,以及引發變化的主要貢獻者。在理論觀點部分,進化心理學是新出現的一章,頗具影響力的人格五因素模型也專門新辟一章來闡述,Albert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也有了全面的闡述。在與其他領域的接口部分中,新的一章特別著重於闡述神經科學與人格之間關係這一重要的新興領域。最後,氣質、個人敘述、自我管理過程、創造力,以及人際過程各章也是新增的。全書的最後回顧了一個批判性論點,這個論點是由RobertCarson在他的另一篇極具建設性的《現代心理學》評論第一版時提出的。總之,本書28章中的17章代表了全新的研究成果。許多新增的章反映了1980到1990年間所培養的年輕一代研究者的貢獻,他們引導了這一領域的新方向。同時,我們還懷著悲痛的心情注意到人格心理學。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言
序言
第一編導論
第一章現代人格理論和研究歷史
第二編理論觀點
第二章人類的本性與個體差異:人類人格的進化
第三章人格的精神分析取向
第四章大五物質分類:歷史、測量和理論透視
第五章人格的五因素理論
第六章人格的社會認知理論
第七章一種完整人格理論中的整合傾向和加工動力:認知感情人格系統
第八章整體的互動作用論:人格發展的一種研究取向
第三編與其他領域的接口
第九章行為遺傳學與人格
第十章人格的神經科學
第十一章跨人生歷程的人格連續性與變化
第十二章人格的發展
第十三章人格與精神機能障礙
第十四章關於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接口
第十五章人格的文化構成
第四編內容領域
第十六章氣質:特質心理學的一個新範例
第十七章心理潛意識
第十八章自我的自然主義觀
第十九章個人敘述與人生故事
第二十章人格和動機:個人行動與意動演變
第二十一章情緒和情緒調節
第二十二章壓力、應對和自我調節過程
第二十三章人格與健康:疾病易感性和疾病適應性中的傾向與加工
第二十四章人格心理學中的歸因
第二十五章創造力與天才
第二十六章人際行為場
第二十七章人格評鑑的四項原則
第五編概觀
第二十八章結束語:人格理論和研究的恆定性與變化
人名索引
主題題譯名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