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畢卡索,這位繪畫史上的愛因斯坦,1905年時24歲,已經開始了自己在藝術上的開創性工作。當畢卡索也達到26歲時,他畫出了《亞威農的少女們》。這幅畫像相對論掙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樣一樣,在創作上掙脫了空間的限制,開始走向立體派風格,畢卡索終於開始確立自己的繪畫筆法。愛因斯坦改變了傳統物理學的時空觀念,而畢卡索改變了文藝復興以來繪畫上的空間概念。一種說法是,畢卡索在1907年用立體主義手法畫出《亞威農的少女們》,距離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相對論如此之近,以至於不可能是巧合,這是科學影響藝術的一個例證。
主題
畢卡索是世界公認的傑出的藝術家。在資產階級真實的藝術已經明顯退潮的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他的“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的作品所表現的深湛的民主精神和現實精神,顯得特別可貴,特別應該受到珍重。即使他的開始走向立體主義的作品《亞威農的少女們》(一九○七年),也仍然表達了他對受苦人民的深刻的關注和同情。幾個妓女的表情都是抑鬱、哀怨的,這不但顯示了藝術家高超韻造型才能和技巧,而且,也令我們體會到他對這些在資本主義世界裡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態度。這幅作品沒有任何輕佻或色情盼因素。這個出身貧苦的藝術家和生活有過深刻的聯繫,他的深沉的民主感情伴隨著他的漫長的一生。但是,他也沒有能夠逃避十九世紀末以後開始出現的現代資產階級藝術思潮的激盪,並且,自己後來成了這種藝術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而這個畢竟是傑出的藝術家,卻因此經常陷於卓越的藝術才能和背離現實的真實實質上是反藝術的思想贅疣的矛盾。他不斷尋找、變換藝術方法,在他成為立體派的首要人物以後,還不時回到企圖真實地描繪生活的路上來,出現過所謂“古典主義”時期。
作者
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是現代藝術(立體派)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是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第一時期是:“藍色時期”;第二時期是:“玫瑰紅時期”;第三時期是:“黑人時期”;第四時期是:“立體主義時期”,分成分解和綜合兩種形式;第五時期是:“古典主義時期”;第六時期是:“超現實主義時期”;最後是“抽象主義時期”。
《亞威農的少女們》(1907)和《格爾尼卡》(1937)是他的兩部代表作。從1970年,他的繪畫作品在視覺上趨於恬靜而明快。
作為一位不知疲倦的革新家和每每引起爭議的作品的創造者,他的一生改變了二十世紀的藝術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