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作者:李書源 尹懷遠/編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條形碼:9787206035302;978-7-206-03530-2
ISBN:9787206035302出版時間:2000-10-1
開本:16開
特色及評論
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在這32種篆體中,大部分為象形篆或異體篆。象形是漢字最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書的基礎。秦以前的文字屬於初創階段的文字,秦統一為小篆,初次實現了漢字的規範化。由於隸書的廣泛套用,篆書漸漸失去了實用價值。東漢以後,篆書日漸衰微。唐以後,真行草大行其道,篆書更加衰微。直到清代隨著碑學的盛行以及甲骨文、金文的大量發現,篆書才重新被書界所重視,並且出現了鄧石如這樣的篆書大家。《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的刊行,正是篆書再興的體現。《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一書32種篆體大部分都源自前代書體,包括古代象形篆書的精華。乾隆八年(1743),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東巡盛京謁陵祭祖時,創作了著名的《御製盛京賦》。為傳播此賦,他下令創製了漢滿三十二體篆書,使清代出版業在許多領域出現了創新與突破;漢滿三十二體篆書《御製盛京賦》在文化交流及外交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中國書法史重構有許多重要的啟示。《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全書統計10餘萬字。篆書為書法藝術中的一枝奇葩,文獻記載其書體有數十種,但多數隻聞其名,難見其形。本書彌補了這一遺憾,使人得見各種篆體的廬山真面目。是書法、篆刻、繪畫乃至文字學研究應備的資料庫與參考書,欣賞與收藏俱佳。
內容簡介
《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2000年出版,前邊有孟天運寫的序言,有5000餘字。孟天運青島大學法學院的教授、社會學系主任。這篇序言除對本書作了介紹,還引經據典概述了漢字的發展歷史、不同時期書體的種類及篆書的演變,頗具學術價值。
《乾隆御製三十二體篆書盛京賦》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乾隆皇帝的諭旨;二是正文,即用不同篆書寫成的《盛京賦》,共32部,每部後面都附有“篆書緣起”,考述該種篆體的創製或流轉的情況;三是傅恆等總裁官撰寫的跋文。《盛京賦》全文3390餘字。全書共3300多頁,總計10萬餘字,三部分內容都用篆體書寫,並注有釋文,可謂法書之巨製、篆體之大觀。認真研究這部書的內容就會發現其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也可作為學習書法,特別是學習篆書的參考。
文章節選
相關資料
盛京,即今遼寧瀋陽,1625年後金由遼陽遷都至瀋陽,1634年尊為盛京。順治入關後定都北京,以盛京作為清留都。《盛京賦》為清高宗弘曆1743年(乾隆8年)赴盛京謁陵時所作,全賦追溯滿族的源流,盛讚盛京建築之輝煌以及滿族地方壯麗的山川、淳樸的民風。
乾隆在《盛京賦》序中開宗明義寫道:“甞聞以父母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睦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愛之民物。斯言也,人盡宜勉,而所繫於為人君者尤重。然三語之中又惟以祖宗之心為心居其要焉。蓋以祖宗之心為心則必思開創之維艱,知守成之不易,兢兢業業,畏天愛人,於是刑兄弟而御家邦。斯以父母之心為心也,民同胞而物吾與。斯以天地之心為心也,孔子曰,明乎郊社之禮褅甞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這段話就是貫穿全賦的主旨,同時也體現了乾隆帝懷念祖宗的深厚情感。
乾隆皇帝一生作詩超4萬首,平均每天一首以上,為詩作最豐的皇帝。其《盛京賦》1770年在法國出版。當時已70多歲的伏爾泰讀了以後,驚嘆乾隆皇帝政務纏身何以能寫出這麽多詩來,他表示“很愛乾隆的詩”,認為“柔美和慈和到處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