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學十五章》

《中西哲學十五章》

《中西哲學十五章》這部文集本來的標題是《跨越不同的世界》,意為其中所收的文章出入中西哲學兩個領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中西哲學十五章》中西哲學十五章

·頁碼:302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6789502/9787806789506
·條形碼:9787806789506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內容簡介

這部文集本來的標題是《跨越不同的世界》,意為其中所收的文章出入中西哲學兩個領域。其實,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中國的讀書人就不得不跨越兩個不同的世界,面對兩種不同的文化。從十九世紀末抱著一部洋裝書牙牙學(外)語的“老新黨”,到二十世紀末“漢話胡說的”“後學小生”,無不如此。西學成了現代中國人不得不學的東西,因為它和現代一起來到中國,自然具有現代的不可置疑性和強迫性。“五四”以來形成的知識界的主流話語,又使得西學=現代,中學=傳統;現代=科學+民主,傳統=愚昧+專制這種簡單的公式幾成不刊之論,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沒有絲毫懷疑地加以接受。西學=進步+中學=落後是上述“五四”話語的最終結論。

作者簡介

張汝倫,1953年生於上海。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現任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思考與批判》、《中國現代思想研究》、《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德國哲學十論》、《二十世紀德國哲學》等。

媒體推薦

著名學者、哲學家張汝倫教授縱論中西、貫通古今的十年沉思錄人不可能所有的書他都看得懂。要是有人說世界上他沒有看不懂的書,不要信他的話,不可能。看不懂不要緊,這是正常的過程。但如果看不懂的書你不看,那你永遠也沒有進步。
——張汝倫
我祝願並且希望,在我們所走的道路上,我可以贏得並值得諸君的信任。但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並相信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氣,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學研究的第一條件。人應尊敬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精神的偉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視的。
——黑格爾

目錄

自序
論中國哲學的自主和自覺
論“中國哲學的現代化”
他者的鏡像:西方哲學對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影響
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也談中國哲學中的反向格義問題
其事雖述,而功則倍於作矣——論朱熹的釋義學
《論語》對於現代教育的意義
黑格爾在中國——一個批判性的檢討
黑格爾與啟蒙——紀念《精神現象學》發表二百周年
從心理學到釋義學——狄爾泰描述心理學的啟示
海德格爾哲學的起點
《哲學貢獻》在海德格爾哲學中的地位
海德格爾:德國和歐洲及其超越
走向世界哲學——從雅斯貝斯的觀點看
政治與判斷
作為第一哲學的實踐哲學
……

書摘

序言
這部文集本來的標題是《跨越不同的世界》,意為其中所收的文章出入中西哲學兩個領域。其實,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中國的讀書人就不得不跨越兩個不同的世界,面對兩種不同的文化。從十九世紀末抱著一部洋裝書牙牙學(外)語的“老新黨”,到二十世紀末“漢話胡說”的“後學小生”,無不如此。西學成了現代中國人不得不學的東西,因為它和現代一起來到中國,自然具有現代的不可置疑性和強迫性。“五四,,以來形成的知識界的主流話語,又使得西學=現代,中學=傳統;現代=科學+民主,傳統=愚昧+專制這種簡單的公式幾成不刊之論,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沒有絲毫懷疑地加以接受。西學=進步,中學=落後是上述“五四”話語的最終結論。
我這一代人也不例外。我這一代人思想發蒙於改革開放前,成熟於改革開放中。由於上述“五四”話語半個多世紀的強大影響,這代人多數將他們痛恨的東西歸結為傳統,而將他們希望和憧憬的一切寄託於西方和西學。要改變愚昧落後的狀態,就要啟蒙;而啟蒙,不外是翻譯西書和傳播西方思想。80年代的文化熱,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西學熱”,無論什麼洋人,在中國都是一捧就熱,而引介者也就以啟蒙者自居,引領潮流了。一直到今天,這個做法還被不少人遵奉,翻譯和出版西書的勢頭仍然方興未艾。
這種做法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因而並非一無是處。生活在西方現代文化成為主流文化的時代,要想完全拒絕西方文化和思想,決無可能,因為它們早已滲透在我們今天的制度、生活方式,甚至日常語言中。只要我們還生活在現代,是現代人,就只能面對它,與之打交道。

文摘
初看上去,“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問題是一個偽問題。現代中國人所研究、所產生的哲學(著作),當然就是現代中國哲學,怎么還會有“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既然被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不會是無的放矢,總是有所指。那么,究竟是什麼使得人們認為中國哲學尚未現代化,或不夠現代化,而要鄭重其事地提出“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的問題,尤其是在現代中國哲學已經有一個世紀以上歷史的今天?馮友蘭、金岳霖、張東蓀、賀麟,甚至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他們的哲學難道不是現代中國哲學?如果是,那就意味在中國,哲學在他們那裡就已經現代化了,又何來“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問題?或日,他們的哲學的確是現代中國哲學,但中國哲學在他們那裡現代得還不夠,所以要提出這個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問題就得轉換為:什麼是中國哲學的現代化,或者說,我們在什麼意義上講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從已有的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看,“中國哲學的現代化”有兩個可能的含義:一、使傳統哲學現代化;二、使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語言等等)現代化。前者表現為到底是“照著講”還是“接著講”的問題;後者表現為強調引進西方哲學的方法(尤其是邏輯分析方法)和概念的重要。
先講第一個含義。馮友蘭先生在他《新理學》的緒論中曾經針對他的新理學與宋明理學的關係提出所謂“接著講”和“照著講”的說法。他認為自己的哲學是“接著講”,而不是“照著講”。何謂“接著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