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研究》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研究》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研究》以專業研究人員的視角,總攬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之歷程,總結了中國金融成功之經驗,總括了中國金融理論發展之要義,提供了一個計畫經濟國家實現金融體制轉軌和金融發展的路徑、程式等方面的實踐圖景,提供了進一步研究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經驗的理論原糧,提供了開發中國家擺脫貧困惡性循環陷阱和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真實案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金融改革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而展開。以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從財政部中獨立劃出為標誌,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開放已經歷了30年歷史。30年來,中國金融改革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一成就更加突出。對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曆程的回顧和總結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由此,可以得出不盡相同的經驗。《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研究》採用史論結合、以史為先的範式,比較系統詳細地回顧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在各方面走過的歷史和值得留筆的經驗。

目錄

緒論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歷程、成就和進一步發展第一篇中央銀行第一章變革中的中國貨幣政策第一節中央銀行體制的改革第二節貨幣調控中的信貸規模控制及最後貸款人第三節中國貨幣政策操作中的利率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第四節公開市場操作的發展第五節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及準備金比率的調整第六節中國貨幣調控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幾個問題第二章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第一節人民幣匯率制度演變第二節經常項目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第三節資本項目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第四節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第五節人民幣國際化第二篇金融機構第三章中國銀行業第一節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第二節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三節城市商業銀行第四節農村金融改革第五節政策性銀行第六節郵政儲蓄銀行第七節外資銀行第四章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第一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特點第二節中國基金業的產品創新第三節證券投資基金髮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五章中國信託業第一節信託、信託公司與中國信託業第二節中國信託業在改革中發展的歷史過程第三節中國信託業的歷史功能和發展前景第六章中國保險業第一節中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歷史過程第二節中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成就第三節中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主要經驗第七章政策性金融理論與實踐第一節關於政策性金融的理論探討第二節政策性金融發展實踐第三篇金融市場第八章中國貨幣市場的改革與發展第一節同業拆借市場第二節票據市場第三節回購市場第四節其他債務性貨幣工具市場第五節貨幣基金市場第六節衍生品市場第九章中國債券市場第一節中國債券市場概況第二節國債市場的改革與發展歷程第三節金融債市場的改革與發展歷程第四節企業債市場的改革與發展歷程第五節資產證券化的改革與發展歷程第十章中國股票市場第一節中國股票市場的改革發展歷程第二節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制度建設第三節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第十一章中國期貨市場第一節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特點第二節中國期貨市場的運行狀況第三節中國期貨市場發展中的理論深化第四篇金融開放第十二章金融開放第一節金融服務業開放的歷程第二節匯率開放與人民幣可兌換進程第三節利率開放歷程第五篇金融法治第十三章中國金融法治第一節1979年之前的中國金融體制和金融法制概況第二節1979~1994年的中國金融法治化進程第三節1995~2002年的金融法治化進程第四節2002年之後的金融法治化進程第五節金融法律體系及其完善中國金融改革30年大事記後記

前言

總結經驗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從1978年開始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重大、最壯觀、最為世人矚目的事件之一。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持續之久,影響之深刻,成效之顯著,都是史無前例的,它使我國實現了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得到加速發展,工業化已經進入中期的後半階段,我國已經由農業大國變成了工業大國。我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強。200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169億元人民幣,約合3.28萬億美元,已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36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進出口總額超過2.1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與此同時,我國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和發展也得到了長足進展。改革開放的30年,是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最迅速的30年,是我國綜合國力上升最快的30年,是我國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30年,是我國國際地位提高最顯著的30年,是中華民族最感自豪的30年。過去的30年,我們積累了許多經驗。我們有責任對它們進行總結,使它們變為中國人民永久的財富,並為全世界分享。概括起來講,我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有以下主要經驗和特點:第一,在改革理論上,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國豐富的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吸收我國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基礎上形成的。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個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精彩書摘

第一章變革中的中國貨幣政策第一節中央銀行體制的改革一、中央銀行體制的建立中國人民銀行最早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自成立之始就開始發行人民幣。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在承接國民政府遺留下來的金融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與逐步建立起來的計畫經濟體系相適應,從1952年開始,中國逐步走向“大一統”的金融體系。隨後,中國相繼成立了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專業銀行。前者實際上執行的是財政部投資司的功能。後來,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展開,為了集中資金,各類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又相繼被撤併,金融服務被統一到了中國人民銀行。與此相應,信貸資金管理——不論是資金來源還是資金運用——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掌握,金融業務也都集中於人民銀行,商業信用也被取消。在“大一統”的金融體制下,人民銀行成為全國的信貸中心、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中心,它既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又辦理商業銀行的各種業務。即便如此,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金融體系實際上發揮的是政府的現金出納功能。由於功能單一且無足輕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曾被短時期並人財政部,成為後者的若干司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