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

《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

本《目錄》收入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至1950年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217個單位發行的郵票、包裹紙圖案和有關資料共455套2231種。

圖書信息

書籍作者:本社編
..

圖書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圖書售價:50.00元圖書原價:32.00
圖書類別:郵品類
圖書標籤:人民郵電出版社郵票目錄人民郵電修訂版解放區
上書時間:2009-07-12
出版時間:1998-01印刷時間:1998-01

圖書詳細描述:

-
本《目錄》收入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至1950年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217個單位發行的郵票、包裹紙圖案和有關資料共455套2231種。 該書是中國編印、出版的第一部系統介紹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主要收錄並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解放區所發行郵票的歷史背景、發行地點、發行日期、郵票種類、印刷版別等,主要面對日本和歐美各國發行,對於宣傳和介紹中國解放區郵票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書分為9個部分:華北解放區、東北解放區、旅順大連解放區、西北解放區、華東解放區、華中解放區、華南解放區、西南解放區、中國人民郵政(統一發行);各部分中,又按:正票、紀念票、包裹郵票三類票種編列。書末收載了上海郵政管理局(華東)國內平信郵資變更沿革表(1936~1950)。
該目錄首次將中國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郵票統一集中編列在同一目錄中;編輯方法中的重要特點,是於每一解放區之首,採用地圖形式表示了該解放區所在的地理位置,簡明、醒目,此一編輯方法為隨後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的編纂所借鑑(沿用)。
原書無編者署名,1964年被上海集郵家劉廣實發現為黎震寰所編著。原書無字數、印數資料。

..

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檔案新發現

1989年前後,華北地區冀南區交通郵政史料徵集小組,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公文輯要》(1939—1940)中發現:1940年4月9日,冀南行政公署以“快郵代電”形式,通知各專署辦事處主

..

任、縣長,對發行郵票,實行有資寄遞事宜作了具體安排,並附有計畫發行的“冀南抗日郵政”郵票1分、5角、1元的設計圖案。其1分票圖案與《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編號為k.HB-6所載相同,而5角及1元票的設計圖案為新發現。如5角票圖案,為一軍人騎馬手拿望遠鏡向遠處瞭望。據冀南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3月17日實字第54號通令稱:“冀南各級抗日郵局已遵命於2月1日均已正式開幕,所有冀南黨政軍民之公文函件等,凡照章貼足郵票者,概予付郵。”由此可見,1941年2月1日起冀南全區已開始售郵。據原抗日郵政總局編印科長戎徵士說:“郵票製作是請冀南行署秘書史岫海設計,圖像(騎馬)是楊秀峰同志(冀南行署主任)的畫像”。隨後《河北集郵》發表“冀南抗日郵政郵票的新發現”一文,並附3枚(1分、5角、1元)抗日郵票圖樣,同年11月,北京《集郵博覽》第十一期予以轉載。因為這套“冀南抗日郵票”是冀南區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其圖案設計,具有強烈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時代感,它既是郵資憑證,又是抗日宣傳品,特別是1分票有“抗戰建國”、“團結進步”政治口號,這在解放區郵票上還是首創,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另據郝振芳“冀南抗日郵政郵票探究”一文(《優秀集郵學術論文集1981———1991》)所記: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於1940年5月26日編印的《公文輯要》一書末尾附有3種郵票底樣,其中1分票主圖為中國地圖;5角票主圖為山和一騎馬軍人手拿望遠鏡,該軍人是行署主任楊秀峰;1元票主圖為鴻雁傳書和房屋樹木。此票亦均印有“冀南抗日郵政”字樣,沒有刷色

該書是中國編印、出版的第一部系統介紹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主要收錄並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解放區所發行郵票的歷史背景、發行地點、發行日期、郵票種類、印刷版別等,主要面對日本和歐美各國發行,對於宣傳和介紹中國解放區郵票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書分為9個部分:華北解放區、東北解放區、旅順大連解放區、西北解放區、華東解放區、華中解放區、華南解放區、西南解放區、中國人民郵政(統一發行);各部分中,又按:正票、紀念票、包裹郵票三類票種編列。書末收載了上海郵政管理局(華東)國內平信郵資變更沿革表(1936~1950)。    該目錄首次將中國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郵票統一集中編列在同一目錄中;編輯方法中的重要特點,是於每一解放區之首,採用地圖形式表示了該解放區所在的地理位置,簡明、醒目,此一編輯方法為隨後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的編纂所借鑑(沿用)。【附註】原書無編者署名,1964年被上海集郵家劉廣實發現為黎震寰所編著。原書無字數、印數資料。


《中國郵票史》中記載,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1941年由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和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組成,地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及江蘇部分地區。1941年7月建立邊區政府,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4區。10月,建立晉冀魯豫邊區交通局,發行郵票多種。在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行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發行的郵票、郵政文物展覽,“冀南抗日郵政郵票”及郵票原圖原稿多次參展。為此很多專家對“冀南抗日郵政郵票”進行研究,對1分、5分、1角三種面值郵票,基本予以肯定:面值1分(深紅),圖案為中國地圖,地圖右側印有“抗戰建國”,左側印有“團結進步”字樣;面值5分(黃橙),圖案為手持旗子的民眾,旗上印有“改善民主,實行民主”字樣;面值1角(暗紫),圖案為村莊景色。無齒孔,平版報紙印製,幣制為冀南幣。但由於日寇掃蕩,惡劣的戰爭環境,致使1942年6月停止使用。
其實,此套“冀南區抗日郵政”郵票,很長時間未得到國內集郵界的認可,1988年出版的《中國人民戰爭時期郵票目錄》未予收錄。因為當時國內只發現七八枚1分票,未發現5分和1角票,尚不得而知,真偽難辨。直到日本集郵家水源明窗,向中國贈送了一套三枚的四方連;在1989年北京郵票展覽時,曾有1分豎雙連票參展;還有一位不願留名的同志,向中國博物館捐獻了1個1分票的四方連方才確認其真票身份,並將其正式收入《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1998年修訂版中,時間己過去了17年。目前存世的有3種低面值共438枚。但對5角、1元兩種高面值郵票,爭議較大,眾說紛紜,難以定論。存世郵票與檔案記載為何有出入?檔案記載的5角、1元票為何不見存世?全套郵票到底是存世的1分、5分、1角3種,還是包括檔案中的5角、1元共5種?一直是集郵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問題。
肯定發行說 
研究和鑑定郵票的主要依據之-,應該是有關的郵政檔案記載。然而解放區郵票中沒有檔案存世者極多,這與當時特有的戰爭環境有極大關係,並不奇怪。根據史料記載,1940年6月,當時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了抗日郵政總局。1941年2月,抗日郵政總局在南宮市召開全區各郵局正式營業和發行抗日郵票大會。當時共設有54個縣局,計畫發行《冀南抗日郵政郵票》18萬元,但由於日寇掃蕩,實際只銷售出3萬餘元。
有人認為“冀南區抗日郵票”,既然是冀魯豫邊區冀南區發行的第一套郵票,按照郵政慣例,除1分票郵印刷品、5分票郵平信、1角票郵掛號信,還應該有郵寄包裹、匯款等高值郵票,按原發行計畫總值18萬元,有5角、1元高值票配合才符合實際情況,否則不容易完成發行計畫。或者當時也將物價上漲的因素和將來郵政業務發展和增辦包裹匯兌的需要一併考慮的。既然檔案里有郵票圖樣,不應輕易否定,而應予以肯定。
據于占元《對冀南抗日郵票的探討》(2008年8月15日中國集郵報)認為,現在出版的《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及《中國郵票史》,都記載只有1分、5分、1角的3種。但有的人說,還有5角和1元的兩種。郝振芳在《冀南抗日郵政郵票探究》(1990年8月河北集郵)一文中也認為:“從1分、5分、1角3枚郵票圖案設計為一組來分析,可以說是有機的組合,其政治色彩極濃,思想性較強。若從5角、1元兩枚郵票底樣圖案看,就顯得其思想政治性不太諧調。由此看來,極有可能將原設計的抗日郵票底樣中5角、1元兩枚,改為面值1分、1角的印製發行了。當然也不排除共發行過五種抗日郵票的可能性,不過發行五角、1元的可能性較小,或者說發行量少。”
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公文輯要》交通類中,查找到冀南區抗日郵票底樣一份,共三種:1分、5角及l元。在任何人的回憶中都從未提到過後面兩種,國內外的集郵家的郵集中也均未有收藏,是半個世紀以來,未有所聞的兩種郵票。但是不等於這兩種郵票並不存在,只是因為面值較大,使用範圍有限,印刷數量又少,所以沒有流傳下來。甚至沒有來得及發行使用,便毀於戰火之中。
杜德玉《冀南抗日郵政郵票概況及辨析》一文中認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公文輯要》檔案中的圖稿及面值其實只是草案,在經過數月的徵詢意見後,最終確定為存世的3種郵票的圖案及面值。由於原設計的5角、1元不具使用價值,所以改為實用的5分和1角。原5角票圖案突出楊秀峰形象是很不恰當的,所以改為高舉紅旗的民眾,而且很可能就是楊秀峰本人下令更改的;原1元票圖案的鴻雁傳書雖具郵政意義,但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更為迫切的是宣傳團結抗戰,故改為根據地村莊景色,也許在今天看來,其景色似乎沒什麼特別,但在當時卻一定有其值得稱道的特定內涵和象徵意義。
任哮崗也著文:《一批冀南抗日郵政郵票》展露新姿(2008-03-24湖北集郵網)1940年4月9日,我黨領導的抗日政權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以快郵代電的形式,命令各專辦辦事處組織籌備成立郵局,並附“冀南抗日郵票”底樣3種。該套郵票面值為1分、5角、1元3種,石印,無齒,黑色,票幅21×22毫米。圖案分別為“中華民國地圖”、“騎兵圖”和“村莊圖”。實際上,這套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審定的高面值郵票最終未能發行。1941年1月,冀南行署派王耕接任抗日郵局局長。2月1日,在南宮召開全區各郵局正式營業和發行抗日郵票大會。冀南抗日郵票正式公開面世。這次發行的郵票對1940年的底樣做了改動。5角票改為5分,顏色為黃色,圖案為民眾遊行圖,用於平信;1元改為1角,顏色為紫色,圖案未改;用於掛號;1分改為紅色,票幅為21×21毫米,圖案未變,用於印刷品,均為無齒。
據1941年6月2日《冀南區交通總局工作報告》稱:“冀南原計畫在1941年售郵18萬元,以解決經費困難問題,但只售郵3萬餘元,而被日寇搶劫丟失1萬餘元。”至今國內除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贈送的5分和1角郵票四方連外,尚未發現5分、1角的郵票實物,1分票也未發現舊票和實寄封。但此全套新郵票在日本卻曾大批出現,而成為日寇侵華戰爭的無可辯駁的有力證據。
解放區郵票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年代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產物,方寸之郵,記載著歷史的光輝進程。研郵憶史,讓我們更加珍惜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雖然由於史料缺乏,“冀南區抗日郵票”中的“騎兵圖”發行與否諸說不一,有關史實尚待進一步確認。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還會有新的發現。其實,不論“冀南區抗日郵票”中的“騎兵圖”發行了,還是由於楊秀峰的不同意而改變,末發行“騎兵圖”郵票,對於我們這些遷安同鄉,都是一段非常值得回味的“特殊”插曲。這一份珍貴的郵政史檔案引出來的故事,記錄了楊秀峰高風亮節的不平凡事跡,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有其非凡的現實意義。

集郵百科知識之集郵文獻

集郵是人們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十九世紀中葉,郵票的誕生,集郵活動、研究開展,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隨之各類的集郵期刊、著作也應運而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