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史學發微》匯集作者有關中國歷史、史學和中國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演講與雜論,既對中國史學之本體、中國歷史之精神,乃至中國文化要義、中國教育思想史等做了高屋建瓴、體大思精的概論;又融會貫通地對中國史學中的“文與質”、中國歷史人物、歷史與人生等具體而微的方面做了細緻而體貼的發疏。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村國小教師。後歷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台灣。
精彩書摘
國史漫話
此稿成於雲南宜良,在余《國史大綱》成書之後,繼《史綱引論》發表於昆明之某報,張君起鈞剪存之。攜赴重慶,又轉恩施,並挾之以赴北平。嗣又攜此稿來台。輾轉數萬里,歷時三十載。張君檢以示余。余久忘之,重獲展讀,深感張君鄭重此稿之美意。張君重欲將此稿刊布於《自由報》,特附識此一因緣以告讀者。(一九六八年七月)
(一)國史規模的宏偉
去年五月中旬,始草《國史大綱》(以下簡稱《史綱》),迄今年六月成書。《史綱》辭尚簡要,意有未盡,偶為漫話。
草《史綱》既競,特標四信念於端,曰,凡讀吾書,請先具下列四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否則等於只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
三、所謂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無一點價值,亦無一處可以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而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前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此乃表示其國家民族文化之墮退與消失,並非表示其國家民族文化之發皇與向前。
圖書目錄
國史漫話(一九三九年)
中國史學之精神(一九五○年冬)
史學導言(一九七○年三月)
中國歷史精神(一九八三年九月)
中國文化特質(一九八三年九月)
中國民族性與中國文化之特長處(一九八六年四月)
歷史與人生(一九八六年七月)
中國史學中之文與質(一九八六年八月)
民族歷史與文化(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中國教育思想史大綱(一九八四年夏)
莊子“薪盡火傳”釋義(一九八六年七月)
略論中國歷史人物之一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國史館”撰稿漫談(一九八七年九月)
世界孔釋耶三大教(一九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