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平衡》

《中國再平衡》

《中國再平衡》作者劉杉所寫的經濟 類書籍,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再平衡中國再平衡

國際金融危機源於全球經濟失衡。作為全球化紅利最大獲得者,中國經濟不得不在“後危機”時期被迫進行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型。世界經濟若再次實現均衡,必然要求中國經濟“再平衡”。

由於中國經濟要素價格扭曲,貨幣存量高居世界首位,使得中國經濟處於泡沫化生存狀態。中國“再平衡”過程中的公共決策過程,更是社會福利調整以及由此帶來的利益集團博弈的過程。因而,透過資產價格的迷霧,探尋泡沫形成的真相,對於轉型中國尤為重要。

本書在對經濟事件和巨觀政策進行審視同時,力求尋找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的經濟機理和應對之策,從而為關注增長和改革的讀者提供新的觀察角度和分析語境。

書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人士,具有世界經濟專業博士學位,長期秉持獨立、自由、批判之精神,觀察分析中國經濟與政策,因而其揭示的經濟實相,視角更獨到,體察更敏銳,觀點更犀利。

作者就失衡的增長、房價“龐氏騙局”、真假調控、物價不漲之謎、股市“動物精神”等話題展開評論,全方位透視了中國經濟失衡根由,不失為解讀中國經濟泡沫化的好書。

媒體推薦

細讀這本書,可以看出劉杉身為新聞人的敏銳多思。他勤於捕捉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內涵,發掘經濟現象的複雜,使文章讀來不僅有味道,而且有力量。他的這些“經濟雜文”也較好地體現了雜文特有的短小、活潑、鋒利的特點,頗見作者性隋。

——胡舒立原《財經》雜誌主編

劉杉先生一向以敏銳的視角追蹤巨觀經濟趨勢,評論資產市場走向,許多獨到的見解常常令人拍案稱快,而諸多對時弊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

——黃益平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財新傳媒首席經濟學家

從瘋狂地產到動物精神的股市,從物價漲跌到迷霧重重的金融,劉杉用平實的筆調觸及中國經濟的每個角落。多年來,“中國經濟是個看不懂的謎,但它管用”幾乎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但本書對真真假假的調控發出了疑問,對增長的長期失衡產生了憂慮。中國經濟在發燒之後,是更令人困惑還是將遭遇困境?劉杉給出了他的思索和憂慮。

——鍾偉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在過去30年中,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這樣,經濟政策如此密集,經濟事件如此複雜,經濟變化如此迅速,經濟觀點如此分化。同步觀察和評論中國經濟的進展,需要深刻的洞察能力。在這本書中,劉杉先生充分展現了這種深刻的洞察。

——劉堅《經濟觀察報》社長

劉杉是這個時代具有純正意味的知識分子,他所有的觀察與思考,都是為了堅守一種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尋找一種經濟學的智慧。在這樣的意義上,劉杉的寫作,不僅造就了他自己的獨立話語體系,而且讓他的讀者們也漸漸學會了用經濟學來思考。

——蘇小和財經作家,獨立書評人

作者簡介

劉杉劉杉
劉杉,經濟學博士,《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堅持“以新聞人的視角觀察中國經濟”,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有著獨到的見解,並對經濟趨勢有著準確的判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曾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著有《聚焦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

導語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心血力作!

冷靜分析中國經濟現狀,大膽勾勒未來發展路徑!

中國經濟會不會“崩盤”?產能過剩是市場的錯嗎?刺激政策要不要退出?錢多,物價為何不漲?如何啟動民間投資?經濟學家緣何庸俗化……撥開層層迷霧。道出時代真言!

原《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傾情作序,黃益平、鍾偉、劉堅、蘇小和等社會名人聯袂推薦!

前言

劉杉一直在寫專欄,寫部落格。收到他發來的書稿才知道,幾年間,他竟寫了這么多。劉杉是經濟學博士,而且更願意把自己定位成財經專家,但是,看了這些文字,我覺得他作品的價值,其實在於作為經濟新聞評論的價值,在這個意義上,我更願意從新聞專業主義的角度來評價和認可劉杉的文章。

我和劉杉相識於1989年,在《中華工商時報》工作時他是我的副手,可謂頗知根底。平時談起來,他不是很喜愛報紙這一行,總是感覺沒有“自我實現”,不過,至少到現在為止,他幹了20年報紙,而且始終在一家報社,其個人成就由此展現。命運作弄人,劉杉便是一大證明。

我覺得,劉杉的部落格和專欄文章,其實就是經濟評論和雜文,這些作品成功地體現了一種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他是經濟學專業科班出身,本科、碩士都是在南開大學度過的,後來,還在南開讀了在職博士。他有經濟學理論功底,作品中也可見到不時徵引的經典論著。不過,他引用的目的不是掉書袋,更多還是新聞評論的要求:更深刻地理解,更準確地表達。經濟學教科書常說,學習經濟學的目的是“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這意味著以真實的世界加深對原理的領悟,證實或證偽經濟學者的觀點,也要求嚴格以經濟學原理觀照社會現象。劉杉的作品顯示他確實是努力地“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從而寫出了有價值的經濟新聞評論。有經濟學博士頭銜的人不少,成為大經濟學家者不過是鳳毛麟角,劉杉最終選擇了做“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新聞人,這個選擇,不管當初或人生中途是不是後悔過,從其結集作品看,其實是正確的、有意義的選擇。“男怕入錯行”,劉杉入行沒錯。

細讀這本書,可以看出劉杉身為新聞人的敏銳多思。他勤於捕捉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內涵,發掘經濟現象的複雜,使文章讀來不僅有味道,而且有力量。他的這些“經濟雜文”也較好地體現了雜文特有的短小、活潑、鋒利的特點,頗見作者性情。劉杉對房地產行業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這本書中有整整兩章是專門寫房地產的,其他章中也常有涉及。我想,這不僅是因為這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極為重要,而且因為它事關民生,事關社會公正。從這些文章中能格外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憤怒、無奈和期盼,以文度人,劉杉可謂學者型記者,仍是性情中人。

至本書出版之時,劉杉已從事新聞工作20年。人到中年,今後的劉杉會走在哪條路上?我不知道。希望本書在劉杉作為新聞人的職業征途中,是里程碑,不是休止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