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img/9/0b6/nBnauM3X3cjM3cDMzkzN3gzNzITMykDM5IzMwADMwAzMxAzL5c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背景
![(圖)《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img/8/cf3/nBnauM3X1EzN4YTN2kzN3gzNzITMykDM5IzMwADMwAzMxAzL5c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亞地區是世界重要的鈾資源富集地區。截至2008年底,哈薩克斯坦的鈾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烏茲別克斯坦的鈾儲量居世界第八位。隨著中亞及阿富汗、南亞地區反恐形勢的日益嚴峻,國際社會一直十分關注中亞核資源的使用以及該地區核武器的擴散。
大事記
![(圖)《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img/5/b16/nBnauM3XwADM3EzM3IDO3gzNzITMykDM5IzMwADMwAzMxAzLyg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85年,南太平洋《拉羅湯加條約》
1992年,哈薩克斯坦宣布將逐漸削減並直至完全銷毀核軍備。
1993年9月,烏茲別克斯坦領導人首次提出在中亞建立無核區的倡議。
1995年5月,哈卸除最後一個核裝置,標誌著中亞實際上已成為無核地區。
1995年東南亞《曼谷條約》和非洲《佩林達巴條約》,1996年相繼簽定無核武器區條約。
2006年9月8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5國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條約獲得五國批准後,於2009年3月21日生效。
特點
《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具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是首個在曾經擁有核武器的地區建立無核區的條約;第二,它是首個由中亞五國共同簽署的地區性集體安全合作條約;第三,它首次規定在條約生效後的18個月內,締約國必須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補充協定,確保全面履行條約責任。相關評論
![(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img/2/7d5/nBnauM3X1gzNyUDOzADO3gzNzITMykDM5IzMwADMwAzMxAzLwg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對《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正式生效表示歡迎,要求有關國家解決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確保條約的有效實施。潘基文認為,隨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2010年審議大會的臨近,《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生效將加強全球核不擴散機制,彰顯無核武器區的戰略和道義價值,並顯示出在實現無核武器世界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的可能性。
三)俄羅斯對中亞五國為建立中亞無核武器區做出的努力給予高度評價。俄外交部聲明強調,俄羅斯一貫主張嚴格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亞五國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是對鞏固國際核不擴散條約體系做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