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國》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國》是由作者伍立楊所編著的一本書,主要描述蔣緯國則追溯辛棄疾,大開大合,別出慧眼,種種意料之外,無不迴環於情理之中的三種。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1:民國史研究第一人伍立楊全新力作
2:以民國人物的第一手材料和回憶錄作為依據,內容翔實、可靠
3:採用大幕僚的概念,即把秘書、謀士、縱橫家、謀臣、處士、幕賓、參謀、高參、幕僚、智囊、軍師等等都囊括進來,內容全面,視野開闊
4:最有民國味道,且通俗易懂,可讀、耐讀、好讀
5:極高的文學價值(蔣方舟有“女看張曉風,男看伍立楊”之評語)

內容簡介

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國》依循大幕僚的概念,首次將民國軍政幕僚整體輪廓進行勾畫,論述周匝,得出雋永清晰的印象。凡秘書,謀士,縱橫家,謀臣,處士,幕賓,參謀,高參,幕僚,智囊,軍師……均在搜尋之列,而於敘說之中,則又緊扣謀略一端,回到狹義幕僚的軌道。全書思路開闊,視角獨到,行文波瀾迭起,不拘常格。論說由點及面,敘事深入,重點突出,旁及背景,點線面結合,渲染得宜,立體感強,味道深郁。由單線的個人生涯描述,進為幕僚群體的面貌和質性勾勒。對名頭響亮的幕僚仍能?掘新材料,輔以新視角,描出新境界。論述饒漢祥顯示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描述蔣緯國則追溯辛棄疾,大開大合,別出慧眼,種種意料之外,無不迴環於情理之中。
作者長期浸潤民國史,大處整體把握,細處細於毫髮。尤為珍貴的是,本書以民國人物的第一手材料,回憶錄作為勾畫的依據,可讀,耐讀,好讀。

作者簡介

伍立楊,作家,學者。於民國史深有研究,且思路開闊,識見獨特,行文汪洋恣肆,不拘常格。史料採擇與辨析蹊徑獨辟,讀之發人深省。已出版《鐵血黃花》《霜風與酒紅》《墨汁寫因緣》《讀史的側翼》《夢痕煙雨》《夢中說夢》《倒計時》等隨筆、史論二十餘種。

目錄

目錄
序一 幕僚群體的精彩勾勒
序二 幕僚史研究的特異之作
引子
第一章 時代巨人及其幕僚
時代巨人之幕僚觀
早期最得力幕僚——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
戴?陶:報人生涯也是幕僚作業的一種
志行堅毅源於眼光高邁
力敵萬鈞的政論大手筆
陳其美的經歷和心曲
刺殺鄭汝成陳其美表現卓越
陳其美的生與死
吳稚暉:兩代幕僚,為國之心可鑑
陳友仁:怨天尤人鬱鬱而終
..............

媒體評論

我們有理由希望領導幹部及其秘書班子、機關的研究室人員,更應當讀一讀這本書,領導者要虛懷若谷,採納幕僚的良策,勤政為民;也要善於識別其中的奸佞、宵小,他們出餿主意、壞點子,以權謀私,危害國家、社會,從而把領導者拖進深淵。一部幕僚史,千年鴻圖錄,壯哉!但是,一部幕僚史,也有千年恥辱柱,哀哉!為政者千萬別掉以輕心。——王春瑜(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循讀本書全稿,凡北洋及國民政府時期政軍各界,涉及之幕僚達百餘人之多。其中有世人所知者,有世人未詳其究竟者,有從無知其人者,而立楊多方羅掘,不可謂不廣,所列諸人不僅敘其生平,亦評騭其功過。史料之有據,分析之深刻,可稱鞭辟入裡,為民國史中具有卓見特異之作。——來新夏(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
伍立楊一直堅持的是以性情見性情的歷史寫法,因而他不注重僵死的歷史資料和後世所謂學者的研究,而更注重親歷者的講述,包括時人所作野史的記述。他以此繞過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泥沼和散發著冬烘氣的學院派陷阱,抄近道逼近了真切的歷史現場,喚回了具體情境中的活靈魂。閱讀這些活的文字,我們也清晰地聽到了伍立楊的心跳和嘆息。——劉復生(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本書幾乎涉及了民國史所有重大事件和人物,但伍立楊抒寫的,始終是作為現代幕僚的文人群體如何在大事件背後,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發揮作用的小故事。在狹義的幕僚生活軌道中發掘新材料,為宏大歷史故事勾勒立體的雕塑,抒寫個人的心情和境界,是此書曲折有致的一個亮點。——段從學(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華南師大教授)
目下,坊間有關民國政界文藝界名流的傳記、回憶錄及史論長篇層出不窮……本書雖則同樣刻寫民國史與民國人,卻另闢蹊徑、獨樹新義,除卻將聚焦點集於“民國幕僚”此一特殊群體之外,更以扛鼎之筆力、卓異之識見,對幕僚人物進行細密之分析、嚴謹之論證,文筆之外更有史筆支撐,著者之史識、史才在在可見。——張詠(青年學者)

試讀章節

早期最得力幕僚——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
中山先生雖以幕僚面目走向社會,卻終因社會情緒大為不堪,腐敗瀰漫,荊榛滿目,至難進行。先生感慨風雲,悲憤時局,乃毅然變更途轍,挺天縱之大聖,而為有史以來中國民主革命之精神領袖。逐步地,在先生周圍,又聚集起志行堅毅、學問湛博的一批青年幕僚,作為先生的助手,負劍海國,戎馬倉皇,孜孜矻矻,推動中國革命,向皇權專制發起了總攻。
日本志士對中山先生傾心拜服,“孫逸仙之為人,志趣清潔,心地光明,現今東西洋殆無其人”(《孫中山年譜長編》,341頁)。同樣,這批青年志士,仰慕先生人格高風,咳唾珠玉,以親接?欬為榮幸,願以頭顱頸血,追隨先生革命。
他們從長久的歷史、如磐的現實深知無法進行些微的改良,因所謂改良,無異與虎謀皮,只能說而永不能行,必以鮮血洗滌人心,予社會以當頭棒喝。他們在先生周圍,傾吐胸臆,指畫大計,扳談經旬,日夜不厭。
孫中山的旁邊助手很多,早期最重要的就是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這三個人,他們是孫先生手下最得力的幹部。《馬君武集》說,他們三人中,先生最信任朱執信。執信長得身材矮小,從外表看去像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但是他非常聰明,理想也很高。商量事情的時候總理對胡漢民他們還?有爭論,但是對朱執信則不然,不管什麼事,只要朱執信一講就行。他的膽子也非常大,自己率領數百兄弟攻打虎門炮台,同時也在戰鬥中壯烈殉難。朱執信先生有言:“人類更高級之感情,果何所求乎?曰:自由光榮之生,心安理得之死。”
孫先生的坦蕩襟懷,是袁世凱都不得不承認的。
孫先生的助手或幕僚中,他們是中西文化相摩相盪中造就的一代知識分子,絕非北洋政客可以望其項背。
他們和北洋幕僚的重大區分乃是後者長於機變,頗識權謀,甚至務為欺凌,包藏禍心,當其以武力世紀控制行政系統之際,那就不?為鬼為蜮,翻雲覆雨了。聲色貨利政以賄成是其最後的依歸依託。
而孫先生的助手們,受其影響,哪怕齧雪咽旃,總保持大節的偉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