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心理寓言》是武志紅編著的作品,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在2008年4月出版。七個心理寓言,想成為自己,就必須撰稿開關係的迷霧,破除掉別人強加於自己的意志,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七個心理寓言七個心理寓言

想成為自己,就必須撥開關係的迷霧,破除掉別人強加於自己的意志。這就是作者寫《七個心理寓言》的主要目的。《七個心理寓言》中的系列文章《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可以視為作者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入門文章。如果你渴望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親密關係,看清楚普通的人際關係,這一系列文章一定會幫到你。

作者簡介

武志紅,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畢業,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現在《廣州日報》社工作,主持《廣州日報》每周六見報的"健康•心理"專欄。

編輯推薦

生活中的寓言,隨時都在上演。讀懂《七個心理寓言》,愛就會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目錄

自序/成為你自己
七個心理寓言
寬容自己,才能寬以待人
越控制,越失序
學校和家庭不是養雞場
心理書屋 不要控制我
心理書屋 中毒的父母
心理書屋 愛是一種選擇
心理書屋 少有人走的路
心理書屋 男生討好你是有企圖的
心理書屋 沉重的肉身
心理書屋 愛的覺醒

序言

我們渴望做自己。
同時,我們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顯然,這是一對矛盾。
在我看來,這是每個人生命的頭號矛盾。
或者,你會說,你只要自己認可自己就OK了。但這是真的嗎?當你登上世界的巔峰時,卻無人分享,無人喝彩,那種滋味,你能想像、能體會嗎?
一個朋友在我部落格上留言說,他登一座山,到了山頂,卻發現沒有什麼瑰麗的景色。那一刻,他好像悟出了什麼。從山上下來後,就給一個女孩打電話,說他愛她。
這種感受,不難體會吧。
不必說巔峰,你只需問問自己:你可曾保守住過任何一個秘密?
是不是,每當有了一個重要的體驗,或有了一個秘密,你都渴望有一個聆聽的對象。這個聆聽對象,或者是牧師、心理醫生,也或者是親朋好友,還可以是一件物品。
譬如,電影《花樣年華》中,最後梁朝偉對著一個樹洞一訴衷腸。
說這些,只是想強調一點:我們無時不刻都活在關係中,我們都渴望得到關係對方的認可,渴望能與對方分享彼此。如果沒有這一點,我們就會感覺,生如同死。
然而,如果我們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會產生:我們可能會失去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大多數人也有過愛與被愛的經歷。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關係越親密,我們就越渴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的身上。那時,我們就是在摧毀對方的真實存在。反過來也一樣,別人也在對我們做同樣的事情。
一切關係中都包含著這一點。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我們都在互相強加,強加的時候,我們還會說,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對你。
因為這樣的說法,一切人際關係就是成了一團迷霧:我們以愛的名義彼此強加,而當我們自覺地按照別人的意志去行動時,我們便迷失在人際關係的迷霧了。
人本主義心理學說,以人為本。這個著名辭彙的更準確的意思其實是“以我為本”,即“我”自己才是我的人生的選擇者和判斷者。
馬斯洛強調自我實現,而與馬斯洛同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旗手的羅傑斯則強調“成為自己”。這兩者是同一個含義,其意思是,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的一切做選擇時,他便是在做自己,便是成為自己,便是自我實現。
這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
因為,關係所製造的迷霧淹沒了我們,我們的內心深處,藏著太多的別人的意志。尤其是父母的意志、權威的意志,以及聖人的意志……
想成為自己,就必須撥開關係的迷霧,破除掉別人強加於自己的意志。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這本書中的系列文章《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可以視為我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入門文章。如果你渴望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親密關係,看清楚普通的人際關係,這一系列文章一定會幫到你。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相信這一系列文章也會讓你看破很多迷霧。除了看破人際關係的迷霧外,我們也需看到,我們的意志本身也常是一團迷霧。
譬如,為什麼“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這是因為,我們太愛自己的意志。如果意志得不到實現,我們便會執著在這個意志上,於是,那些“得不到”的,便成了我們無比重視的事物了。
這也引來另一個奧秘:如果想讓一個人對你好,便請他幫你一個忙。
這是因為,多數時候,我們看似是在愛別人,但其實首先是在愛自己在這個人身上的付出。如果對一個人付出越多,那么我們就會越在乎他,但其實在乎的不過是自己的意志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因好人多在付出。那么,在一個關係里,對方既然只是得到而沒付出,他自然就不在乎這個關係了。
看破人際關係的迷霧後,也可以去編織更多的迷霧,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看破意志的虛妄後,也可以去利用這一虛妄,讓自己追求更多的利益。
但更重要的是,只有看破關係的迷霧,也看破意志的虛妄後,我們才能看到彼此的真實存在,才能做到真愛。
武志紅
2008年3月

文摘

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關於心理健康的寓言,從故事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一)成長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 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心理點評:
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現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於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么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後,你一反省,發現現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了。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里的自斷經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走向成長之路。
切記:
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二)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