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死囚的末日》

1829年,雨果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一個死囚的末日》,對統治階級以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迫害勞動人民的罪惡提出了嚴正的批判,呼籲廢除死刑,最早表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精神。

簡介

1829年,雨果發表《一個死囚的末日》,表現了他人道主義的精神。

評論

讀了雨果的《一個死囚的末日》,我開始更深刻、更全面認識雨果的創作。
《一個死囚的末日》寫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被禁錮在牢房裡的囚犯的思想活動。雨果選擇了一個囚犯作為自己的主人公,這個囚犯並非是一般的囚犯,而是一個思索者,是一個“孤獨的思想家”。他的思緒不斷在跳躍著,思路常常由個人的瞬時感受和個人命運的感嘆轉到對社會問題和生存問題的思索和疑惑。他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去感受,不斷的去記錄。他非常珍惜一分一秒,他有著強烈的“感受”的意識;他以速記式的筆觸,迅速記下自己的心理感受。這個死囚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最後一秒也要把他的感受記錄下來。他是不想死的,他希望他還能活著,正如許多人在臨死前所渴求的那樣。他居然進行了哀求,但他還是要面臨死刑的。雨果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是反對死刑的。雨果在這裡向我們透露了他的看法。
在這篇小說里,雨果以“獨特”和“荒誕”的方式來敘述個人的情感。主人公的執著、敏感和銳利的洞察力,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就是雨果本人的映射。雨果以“自敘”的形式記錄,並且運用了“荒誕”的形式和手法。這於作品來講,是吸引人的,讓讀者感受到這是一部真實內心感受的作品,並在內心深處引起深深的回味。
雨果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準確的筆觸,在那樣一個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時刻,進行了一次獨特的創作體驗,他給予了我另類的深刻。深刻於我來看,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令人回味、思索。

維克多·雨果作品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