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人類探索月球]

奔月最初來自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後指人類登上月球進行探索的行為。

月球已“死亡”

月球在31億年前就已“死亡”

〈奔月〉[人類探索月球] 〈奔月〉[人類探索月球]

屈原在其著名的《天問》中,就問到“日月安屬”。自有人類以來,對離地球最近天體月亮的好奇、憧憬和嚮往綿延不絕,其中最著名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而事實上地月之間的距離有40萬公里之遙,只有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才能實現“奔月夢”。姜景山院士說,真實的月球環境與人們的想像大相逕庭,月球在31億年前就已經“死亡”了,其內部的帶電流體運動在31億年前戛然而止,月球現在實際上是一塊冷卻的“大石頭”。打個比方說,月亮的“地質時鐘”在31億年前就已經“停擺”。

人類 奔月理由

〈奔月〉[人類探索月球] 〈奔月〉[人類探索月球]

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測月球呢?姜景山院士介紹說,首先是月球表面有豐富的太陽能可以利用。月球上的一晝夜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這就意味著有15天都是陽光普照的白天,太陽能開發潛力巨大。其次月壤中富含氦-3,這是非常清潔、廉價、穩定的可控核聚變能源,初步估計月壤中氦-3總儲量約100-500萬噸。姜景山院士向大家介紹了一組令人驚訝的數據,每年只需100噸左右的氦-3就可以“搞掂”全世界所需能源,因此,月球可以解決地球上萬年的能量“缺口”。再有月球稱得上是“富礦”,鈾、鈦、鉀等的儲量都很大。同時,月球上超高真空、弱重力、高潔淨,人類可以在其上建立對地面的全面監測基地、科研基地和軍事基地,另外月球還可以成為人類向火星等更遙遠的星球前進的“中轉站”。再加上航天事業的投資效益比是1:5,可有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各項科學技術迅猛提升。所以,探測月球可謂意義深遠,月球已成為人類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我國探月計畫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副總設計師,姜景山院士說,中國探月之旅將分為“三步走”:2004-2007年,目標為發射繞月衛星,簡稱“繞”;2007-2012年,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與機器人、探測車巡視探測,簡稱“落”;2012-2017年,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與月球車採樣返回,簡稱“回”。而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實現登月夢想呢?姜景山院士表示,預計2020-2025年,我國將有能力實現載人登月,這個時間和歐洲宇航局的登月時間表相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