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模式

“4+2”模式,指“教師教育新模式─4+2”。

“4+2”模式

“4+2”模式,指“教師教育新模式─4+2”。北京師大近年來正在探索教師教育的一種新模式──4+2。學生在4年本科學習期間,完全按照綜合性大學的培養模式,接受本專業的訓練;本科學習結束後,志願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式,進入到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2年)。畢業後,擔任重點中學的高中教師。
“4+2”模式,與我國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相比,4+2模式有以下創新。第一,它反映了我國教師教育體制改革和高等師範院校改革的基本趨勢。第二,它適應了我國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第三,它適應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第四,它為教師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2”模式,學生在4年本科學習期間,完全按照綜合性大學的培養模式接受本專業的訓練;本科學習結束後,志願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式,進入到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在為期兩年的時間裡,主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相關課程和進行大量的教學實踐,同時研修部分本專業的研究生課程,並撰寫與中學學科教學相關的學位論文。畢業後,學生擔任重點中學的高中教師。它以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歷層次的中學教師為目的。在近期內,它的基本目的是為中心城市的高中(特別是重點中學)培養骨幹教師。
“4+2”模式,本科自考助學班性質:本科自考助學班的培養模式是按“4+2”(四年自考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兩年國家重點大學碩士學位班)一體化聯合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本科自考助學班的教學管理模式:本科自考助學班聘請有責任心、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職教師擔任“保姆型”班主任;同時選配優秀的師資負責教學,其中不乏副教授、教授、博導等。除此之外,學校在本科自考助學班中採取了設立獎學金等措施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安排充足的實習環節的設施和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北師大“4+2”模式取消師範與非師範類區別。北京師範大學今年招生計畫總數是2100人,與2002年持平。所有招生專業不再有師範類和非師範類的區別,所有學生都可以選擇教師教育模組的課程學習。2003年北師大新增會計學、電子商務、藝術設計、運動訓練等專業,原影視教育專業更名為影視學專業,同時增設數字媒體方向,在舞蹈學專業新增舞蹈編導方向。2006北師大招收“大文科實驗班”和“大理科實驗班”,學生入學後不分專業,一年級後期雙向選擇學科,二年級後期雙向選擇專業方向。從2003年起,北師大的所有招生專業不再分為師範類和非師範類,就讀各專業的學生都可通過3種方式接受教師教育:選修教師教育模組課程;參加教育學雙學位輔修項目;選擇“4+2”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教師教育的重點為“4+2”模式,即在獲得學士學位後,在教育學院進行教師專門化培養,以適應社會對高素質研究型教師的要求。北師大今年將繼續在部分省區接受一定量的北大、清華的第二志願高分考生(第一志願報考北大、清華,第二志願報考北師大),人數為這個省區公布的招生計畫的10%以內,分數級差要求達到40分以上,在符合以上條件的基礎上、在保證專業服從的前提下,由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4+2”模式下的教師---教師教育模式的創新。如何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師資源)的巨大需要,是我國教師教育體制當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一種新的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 。第一,與原有“專業+師範”的師範生的培養模式不同,“4+2”模式並不是本科階段的專業訓練與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專業訓練的簡單疊加,而是互為依託、互相促進。這主要表現在,通過這種模式,教師培養的層次進一步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更為紮實,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更為深入和系統。第二,儘管目前許多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甚至博士研究生學歷)的綜合大學的畢業生到中學任教,但這主要是職業選擇的結果而不是培養的結果。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師範院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雖然接受過教育專業訓練,但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另一種形式的疊加。第三,與現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相比,它的優越性在於,在本科階段,學生的普通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訓練更為紮實。因此,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發展的空間更大。但同時,“4+2”模式的不足是所培養的學生缺乏前期的實踐經驗。
“4+2”模式是現實需要。首先,它適應了基礎教育發展對師資需求的變化。根據有關部門的研究,中國小教師的供給關係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即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據預測,到2010年,高中需要新增100萬左右的教師。同時,將有60萬左右的國小教師和40萬左右的國中教師富餘。學士後教師培養模式非常及時地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教師供給的需求變化。其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和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短缺已經成為嚴重阻礙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障礙。如何通過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進而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已經成為我國教師教育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第三,它適應了中學教育實際對教師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需要。2002年5月,為重新設計培養方案,我們曾先後在北京市城區的部分重點中學和部分省市的省重點中學進行了調查。這些中學校長的普遍認識是,從目前中學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看,最為缺乏的是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教師(即“多面手”):同時具有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教育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教育教學管理和組織能力,以及自我更新、不斷學習的能力。
從已開發國家的歷史經驗看,中學教師研究生學歷的需求產生的背景大致是,中學教育的普及率總體上達到50-60%以上,由此產生了對教師質量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基本上實現大眾化,由此形成了高質量教師供給的可能性。就我國的總體情況而言,中學教育的普及率還不高(2002年國中為90%,高中全口徑為42.8%),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剛達到15%。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研究生學歷層次的教師培養模式的條件還遠不具備。但是,在我國東部地區,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不僅已經完成了高中教育的普及,而且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接近或達到50%,已經完全具備實施學士後教師培養模式的條件。
“4+2”模式創新點表現。“4+2”模式的創新意義主要體現在: 第一,它反映了我國教師教育體制改革和高等師範院校改革的基本趨勢。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制出現了顯著的變革。三級師範向兩級師範過渡,師範院校向綜合院校發展,等等。在這種大背景下,原有的高等。第二,它適應了我國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從20世紀初以來,我國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是:學生進入獨立設定的師範院校後,在一定時間量的專業學習的同時,間以部分教育專業課程的學習;完成學業後,自動獲得教師資格。隨著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定向走向非定向,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第三,它適應了教師教育課程和改革的需要。我國教師培養歷來存在著專業課程比例過大、教育專業課程比例偏低,以及實踐環節薄弱的弊端。第四,它為教師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職前所接受的教育和訓練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職前階段打下的堅實基礎,在職培訓所具有的效能是有限的。
“4+2”模式意義。在我國,這種學士後教師培養的模式還是一次嘗試和探索,現實存在和可能面臨的問題會很多。但是,一年多來的實踐和探索使我們對這種探索的方向性充滿信心。“4+2”模式不僅引起了部分省市重點中學領導和教師的重視,也受到了為數眾多的兄弟院校的廣泛關注。部分高等師範院校已經計畫在本校開始實施類似的實驗。可以相信,在不太長的時間裡,這種學士後教師培養的模式將在相當一部分中心城市中先後推行,並逐步輻射到較為廣大的區域,並最終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師培養模式。
“4+2”模式背景。2001年年底,作為北京師範大學“4+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要內容的“4+2”模式開始實際操作。2002年9月,第一批參加“4+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的40名學生(分別來自北師大中文系和物理系)進入北師大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2003年9月,第二批分別來自文理8個院系的60名學生進入教育學院學習。
“4+2”模式,學士後教師教育模式。學士後教師教育模式,主要指學生在綜合大學的文理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後,接著進入專門的師資培養機構進行一定年限的教師教育專業學習。這種模式主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顯示了世界師範教育體系從獨立走向開放,使師範教育的功能依存在整個教育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體系內的發展趨勢以及教師教育專業化、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其優越性在於,一方面加強了師範教育與整個教育體系的一體化,另一方面增強了師範教育自身的功能,順應了社會對高水平師資的需求。開展這種學士後教師教育模式比較早的國家有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一些已開發國家。總的來看,國際上的“學士後教師教育”基本都要求學生在獲得學士學位以後再接受教育專業訓練。
“4+2”模式實踐。(1)、美國在美國,1986年開始興起教師教育及教學專業化的改革運動。《準備就緒的國家》中建議,取消教育專業學士學位,本科教育致力於文理教育和對所學科的基礎訓練,師範專業訓練在研究生階段進行。要求接受教師教育的學生先接受4年的大學教育,在獲得學士學位以後再接受1到兩年的教育專業訓練,包括學習一定的教育學科課程,參加教學實習。研究生階段的教師碩士學位課程的目的,是使師範生充分利用教學的研究成果和優秀教師積累的知識,發展其教學和管理技能,為專業上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法國1989年7月,法國頒布了《教育方針法》,其中規定,建立“大學的師資培訓學院”,取代現有的師範學校、地區教育中心、學徒師範學校、技術教師培訓中心等機構,培養初、中等教育教師。其報名標準為讀完3年大學並獲得學士學位,即開展“學士後教師教育”。(3)、法國政府對此有配套的物質鼓勵措施:準備當普教教師的大學生在進大學的師資培訓學院的前一年,一年可領5萬法郎的津貼;進入學院的師範生,每年的津貼為7萬法郎。從1990年起,設在綜合大學裡的“教師培訓學院”取代了各類師範學校,承擔起培養中國小師資的責任。(4)、德國德國要求獲得大學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擔任教師前,一般要先經過18個月的教師職業培訓,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實習。要獲取教師資格需經過兩次國家考試:第一次是大學畢業後通過考試獲得實習教師資格;實習教學完成後通過考試才能取得正式的教師資格認可。(5)、英國英國要求學生在經過3年的大學學習獲得學士學位以後,再進行1年的教師職業訓練,才能進入教師行業,即採取“3+1”的學士後教師教育模式。

>

相關條目

NETSOZ綜合搜尋V3.0

淘寶用戶強力搜尋引擎V2.7

百度電郵搜尋(BaiduMailScan)V2.6

超級PingV5.1.7

電鷹網路娛樂平台V4.4.0.0正式版

飛翔企業名錄搜尋王V3.0

閃電論壇群發V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