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曼加里安”號探測器重約1.35噸,攜帶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4台科研設備和一架照相機,將分析火星大氣和地質等方面特徵,並探索火星上是否曾存在某種原始生命形態。
印度2013年8月宣佈這項火星探測計畫,耗資4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5億元)。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歐盟成功執行了探測火星任務。
“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計畫於印度當地時間2013年11月5日14時38分從位於印度南部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如果發射成功,“曼加里安”號將執行分析火星大氣任務,探測甲烷氣體,幫助證實火星曾存在某種原始生命形態的說法。
這一“火星探測”計畫從宣布到實施僅間隔15個月,花費可謂“低廉”。這次發射採用一種“廉價方案”,是因搭載“曼加里安”號的火箭推力不夠大,不能直接離開地球大氣層,所以“曼加里安”號需繞地球飛行將近一個月,獲得足夠速度後,再奔赴火星。
背景
2012年8月15日,即印度獨立65周年紀念日,印度總理辛格宣布該國2013年將實施火星探測,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和中國之外第六個探測火星的國家。辛格宣布,“最近,內閣通過火星探測計畫。我們的飛船將接近火星,收集重要的科技信息。這次探測對我們在科技領域將是巨大的一步。”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管拉哈克里希南當時對《亞洲時代》報紙表示,“這根本不是一個搞錯了優先任務的事情”,他解釋說,印度必須啟動火星計畫,因為這個星球與地球關係是如此密切。以目前來看,探索火星有三個“機會之窗”,分別是在2013年,2016年和2018年,因此印度科學家必須抓住2013年這個機會。
任務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拉達克里什南表示,探測甲烷氣體,幫助證實火星曾存在某種原始生命形態是“曼加里安”的主要任務。但即使沒有科學層面的突破,“曼加里安”號若能繞火星軌道一周,也能夠彰顯印度在探索太空領域方面的實力。因為運載火箭的大部分以及“曼加里安”號50%~60%的部分都是由印度本國自主研發。
“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重1.35噸,大小近似冰櫃,外部包裹金色薄膜。
抵達火星軌道
2014年9月,據國外媒體報導,印度“曼加里安”(Mangalyaan)號火星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10個月後,有望於9月24日抵達火星軌道。印度9月21日將校正探測器的飛行軌道。這枚探測器眼下以每秒22.2公里的速度飛行,之後將減速至每秒2.14米,以便平穩進入火星軌道。
評論
《經濟學人》指出,儘管拉達克里什南隻字未提有關中印在此領域的競爭,僅表示“在(太空)這個領域我們只和自己競爭,我們要做的就是超越自我”,但巧合的是,印度總理辛格於去年8月宣布“火星探測”計畫之時正值中俄聯合探測火星計畫失敗後不久。
有分析認為,如果計畫進展順利,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必然會炫耀一番,畢竟這個項目的預算耗費了670億盧比,匯聚了16000名精英科學家、工程師以及相關員工的智慧結晶。但總體上而言,該組織表現得較為謹慎。印度希望在2016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夢想已經破滅,目前他們開始關注商業性質的發射。評論稱,隨著印度經濟成長的減速以及政府(在太空領域)支出的急速削減,太空領域的國際競爭變得相對溫和。